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幸咖啡事件财务分析

瑞幸咖啡事件财务分析

瑞幸咖啡事件财务分析:
Q3财报后大涨,市场买账的点在于店铺层面实现了整体盈利。

单店模型盈利的基础是单杯模型,通过市场调研和同业分析,单杯模型可以容易的判断。

而店铺盈利的关键在于售价和销量。

如果公司通过人为提高售价和销量,营造单店盈利的假象。

去年Q2~Q4,名义收入在50亿元左右(Q4为此前预估),虚增22亿营收几乎占到了一半,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同时在成本和费用端也做了虚增。

我们假设在单杯模型成立的基础上,通过收入、成本&费用比例虚增的情况下,回溯整个调研过程中很难发现这一点,在财务分析中也无法看出端倪,尽管网络中有文章在事后质疑财务报表数据,实际上是无法证明的。

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瑞幸在成本和费用两端的虚增比例分配,如果是费用端虚增,那么则证明瑞幸模式是个伪命题。

如果是成本和收入端按乘数虚增,说明模式可行,而数据被夸大。

由于无法判断虚增结构,但在数据造假的背景下,当下单店盈利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事件还有继续,等尘埃落定后回头再看。

问题三:管理层&公司治理瑕疵
神州系管理层在市场有很多故事,也被大众所熟知。

对于此前陆正耀的行径,可以归属为利益分配,可以说不地道、
不局气,在性质上并不违规。

我们对此也有过深入探讨,结论是可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但瑞幸造假事件则颠覆了所有在当时讨论内容的可能理由。

对于有前科和瑕疵的管理层,不可不以最大的警惕心去面对,行为惯性的改变及其艰难的,与其期待坏人变好,不如寻找可以信赖的过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