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MRI在内耳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MRI在内耳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水平半规管层面
前半规管层面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可编辑
15
梅尼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改变:膜迷路积水,因此,当膜迷路积水 时,相应部位外淋巴间隙会变窄或消失。
梅尼埃病的MR表现
病变侧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的外淋巴 间隙无对比剂增强区,呈低信号。
患者,女,60岁,左侧梅尼埃病。a:双侧内耳3D-FLAIR图像;b:双侧内耳3D— Balanced—FFE图像。图a右侧鼓阶(长箭头)和前庭阶(短箭头)显影宽度与图b相应总 淋巴宽度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左侧鼓阶(长箭头)显示欠清,显影宽度与相应总淋巴宽 度相比明显变细。
v内淋巴:充满膜迷路内
内、外淋巴
v外淋巴:充满骨、膜迷路间的腔隙内 互不相通
MRI检查前准备
注射对比剂:
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用生理盐水按1:7体积比例稀释8 倍后,通过23G针头经鼓膜穿刺注射到受检者中耳鼓室内。 注射时患者呈仰卧位,1%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后头侧偏, 使患侧耳与水平面呈45°角,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 0.8 ml,注射后患者取患侧卧位持续30 min,健侧耳亦按上 述方法给药,鼓室注射24 h后行双侧内耳3D-FLAIR MRI扫 描。
➢ 近年来,随着3.0T MRI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已有鼓室注射造影剂磁共振 扫描进行膜迷路积水诊断的报道。
耳部解剖
位置: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的颞骨岩部内 分部: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曲折的骨性隧道 ❖膜迷路:是位于膜迷路内的膜性管道和囊
内 耳 解 剖
内淋巴与外淋巴 Perilymph & Endolymph
本院病例 (1)
左 侧 梅 尼 埃 病 患 者
本院病例 (2)
右 侧 梅 尼 埃 病 患 者
本院病例 (3)
左 侧 梅 尼 埃 病 患 者
合并左侧中耳 乳突炎
小结
运用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行内耳 3D-FLAIR MRI扫描的方法,根据外淋巴间隙增强 显影情况,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推断 出膜迷路积水,为梅尼埃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3.0T MRI在诊断中的应用
概述
➢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并 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为典型临床症状的原 发性内耳疾病。
➢ MRI能够显示内耳微细组织结构,是诊断内耳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 即使应用高分辨率MR内耳水成像技术,也无法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 边界,更不能直观的显示膜迷路积水。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图5、6:右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内耳 3D-FLAIR 图像,显示对比剂分布于耳 蜗、前庭和半规管外淋巴间隙内,呈信 号增强区: 图5双侧耳蜗底转鼓阶及前庭显影较好 图6右侧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围较左 侧变小,其内可见扩张的内淋巴间隙 (箭),呈低信号区。
图7,8左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内耳 3D-FIAIR图像,显示对比剂分布于 耳蜗、前庭和半舰管外淋巴间隙内, 呈信号增强区。 图7示左侧耳蜗外淋巴间隙明显变 细,其间可见扩张的内淋巴间隙 (箭),呈不规则形低信号暗区。 图8示左侧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 围(箭)较右侧(箭头)明显变小,显示 较差。
左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内耳MRI。
图1显示耳蜗底转最佳层面的3DBalance FFE图像,鼓阶(箭)和前庭阶 (箭头)之间的低信号区为骨螺旋板;
图2与图1相同层面的3D—FLAIR图像, 右侧鼓阶(箭)和右侧前庭阶(箭头)均显 示清晰,且宽度与图1骨螺旋板下方和 上方总淋巴宽度相比未见lance FFE图像; 图4为与图3相同层面的3D-FIAIR图像, 图4显示对比剂分布于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外淋巴间隙内,呈信号增强区,左侧 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围(箭)较右侧(箭 头)明显变小,显示较差
❖ 主要成像序列:3D-MR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3D—FLAIR)
内耳水成像
内耳水成像
内耳水成像 =内淋巴+外淋巴
经鼓室注射对比剂内耳增强 3D—FLAIR 正常MR表现
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的外淋巴间隙内可见 明显的对比剂钆增强显影,呈高信号。
正常MR图像
耳蜗层面(底圈)
前庭层面(椭圆囊和球囊)
鼓室内对比剂可经圆窗(蜗窗)膜扩散进入内耳外淋巴间 隙,但具体扩散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公认的2条途径分别为: ❖通过耳蜗侧壁和螺旋韧带的辐流扩散; ❖通过蜗孔的纵流扩散。
MRI检查方法
❖ 使用西门子3.0T Skyra FREEDOM超导MR扫描仪 进行双侧内耳MRI,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为接收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