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常见的八大配伍技术
一、大小配伍:剂量大小变化
小承气汤:大黄12、枳实9、厚朴6 ,主热证。
厚朴三物汤:厚朴24、枳实15、大黄12 ,主气闭证。
目的:改变适应证。
●中医用药之精妙处,古有“传方不传量”。
二、阴阳配伍:君阴臣阳,君阳臣阴
■君阴臣阳
左归丸:熟地、山药、龟板胶,主滋补肾阴填精;
鹿角胶、菟丝子,主补助肾阳。
目的:补肾阳助化生阴精。
■君阳臣阴
右归丸:附子、肉桂、鹿角胶,主补肾中之阳;
熟地、山药、山萸肉,主补肾肝脾三阴。
目的:为化生阳气补实之物质基础。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三、寒热配伍:君寒臣热、君热臣寒
■君热臣寒
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主回阳救逆/热;
猪胆汁,清热泻火/寒。
目的:抑过热伤阴。
■君寒臣热
芍药汤:黄连、黄芩、大黄,主清热泻火;
肉桂,大辛大热。
目的:防过寒伤中。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四、补泻配伍:补中有泻、泻中有补
■补中有泻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萸肉,主补肾肝脾三阴;
泽泻、茯苓泻三焦湿邪。
目的:防过度补阴而滋腻、留邪。
■泻中有补
白虎汤: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
目的:泻而不伤正,补而不留邪。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五、表里配伍:君表臣里,君里臣表
■君里臣表
麻黄细辛附子汤:附子、细辛,温肾阳,主阳气虚里寒证/助阳;麻黄:发散表邪/解表。
目的:袪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君表臣里
柴胡、葛根、甘草、羌活、白芷,解肌发表/表证
黄芩、石膏,清里热/里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六、动静配伍:君动臣静,君静臣动
■君动臣静
败毒散:柴胡、川芎、羌活、独活,主发散表邪/动;
人参、茯苓、甘草,主补中气/静。
目的:不伤正气,培元又败毒邪。
■君静臣动
阳和汤:熟地、鹿胶、肉桂,主补肾精/主静;
麻黄辛散、通经络,主阳气开结/主动。
目的:补而不腻,通而不伤正。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七、升降配伍:君升臣降,君降臣升
■君升臣降
升阳益脾汤:黄芪、陈皮、防风,主补升中气/升;
半夏,泽泻,主降泻湿邪/降。
目的:升中有降,防太过。
■君降臣升
济川煎:肉苁蓉、当归,主润肠通便/降;
升麻,提升中气/升。
目的:轻宣升阳,浊阴自降。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八、敛散配伍:散中有敛、敛中有散
■散中有敛
桂枝汤:桂枝、生姜辛散,主解肌发表/散;
白芍,酸敛,调营卫/敛。
目的:辛散不伤阴。
■敛中有散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固表止汗/敛;
防风,解表散风/散。
目的:敛中有散,不留邪。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