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阀说明书

安全阀说明书

弹簧式安全阀使用说明书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目录一、用途和性能规范二、结构说明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1.调节圈结构2.提升扳手结构3.调整螺杆结构三、安全阀的运输、存放和安装四、安全阀的常温泵试及注意事项五、工况下安全阀的调整1.整定压力的调整2.排放压力加回座压力的调整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一、用途和性能规范安全阀用于受压设备、容器或管道上作为超压保护装置。

当设备超压并达到预定值时,阀门开启,继后全量排放,以防止设备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降低到规定值时,阀门关闭。

从而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主要性能规范型号适用介质适用温度℃整定压力偏差Mpa 排放压力Mpa 启闭压差MPaA21C型液体或气体≤300用于液体或气体时:Ps<0.5为±0.015;Ps≥0.5为±3%Ps;用于蒸汽时:Ps<0.5为±0.015;Ps 0.5~2.3为±3%PsPs>2.3~7为±0.07;Ps>7为±1%Ps;用于液体时:≤1.20Ps用于气体时:≤1.10Ps用于蒸汽时:≤1.03Ps用于液体时:Ps<0.3为≤0.06Ps≥0.3为20%Ps用于气体时:Ps≤0.2为≤0.03;Ps>0.2为≤15%Ps用于蒸汽时:Ps≤0.4为≤0.04;Ps>0.4为≤10%PsA41A21P型≤200 A41A42C型气体或蒸汽≤300A44A42P型≤200 A44KA42A47C型蒸汽≤350A48A43注:Ps为安全阀的整定压力二、结构说明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1.调节圈结构在阀座或导向套上设计了调节圈结构(参见产品结构图)。

调节圈的作用是在合适的试验装置或现场工况下可对安全阀的主要性能指标(如排放压力、回座压力、开启高度或安全阀动作时的机械特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安全阀的性能符合产品设计及使用的要求。

安全阀出厂时,调节圈有一个基准位置,并用调节圈支头螺钉进行定位后进行铅封,以防随意改变其位置。

2、提升扳手结构A43型、A38型、A44型、A47型和A48型在保护罩部位设计了提升扳手结构(参见产品结构图)。

提升扳手的作用是,当安全阀进口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75%或以上时,可利用提升扳手将阀瓣从阀座上略为提起,以检查阀门启动的灵活性。

3.调整螺杆结构依靠螺纹旋入阀盖撒谎能够部的调整螺杆的作用是改变弹簧压缩量定位。

如将调整螺杆下旋(安全阀直立时)则将进一步压缩弹簧,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将提高,反之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将降低。

调整螺杆定位时,必须用拼紧螺母拼紧。

三、安全阀的运输、存放和安装!!友情提示:为了使安全阀无故障运行,在安全阀安装前必须确保阀门内腔及进出口的清洁,同时要确保与安全阀相联接的容器或管道内部的彻底清洁和冲管工作。

1.安全阀运输时应尽可能使安全阀处于直立位置,小口径或压力较低的阀门尤其如此,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碰撞及受潮,并应防止安全阀进出口端密封面受损。

2.安全阀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其进出口必须有防尘措施。

3.安装前必须仔细校对阀门上的标志和铭牌是否与使用要求符合。

4.安全阀应直立安装,进口端平面应保持水平位置,并最好直接安装在容器或管道的接头上。

接头应尽可能地短,起内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

安全阀排放时介质流经接头的压降以不超过安全阀允许的启闭压差的50%为宜。

5.安全阀排放接管的内径应不小于出口通径,并尽可能地短,尽可能地减少弯头,使排放介质流经的阻力尽可能地小。

排放介质流经排放接管的压降应小于10%整定压力。

6.安装排放接管时应避免管道载荷或热应力附加到阀门上。

7.其它操作技术管理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规程办理。

四、安全阀的常温泵试及注意事项!!友情提示:为了保护安全阀的阀座、阀瓣密封面不受损,在转动安全阀调整螺杆时应采取防止阀杆转动的措施。

1.安全阀的常温泵试应严格按照GB12243《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出厂前的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除非订货合同中另为要求)。

常温泵试工作宜在空气试验台上进行。

2.普通的常温试验台由于气源与安全阀间没有足够容量的蓄存容器,因此只能对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和密封性进行试验,而不能对安全阀的排放压力或回座压力等进行测定。

3.安全阀固定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前,应仔细检查安全阀进口腔(阀座内腔)和阀体内腔的清洁度及在密封试验压力下其进口与试验台接头处是否保持绝对密封。

对进口为凹止口的安全阀,应采用与凹止口直径想陪的垫片,以确保垫片处密封。

(参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

4.泵试时如整定压力不符合要求可通过改变调整螺杆的位置加以调整。

调整时应先旋松调整螺杆上的拼紧螺母,然后对整定压力进行调整(参见二之“调整螺杆结构”)。

需注意的是,调整前阀进口压力应降至要求定压值的90%以下。

此外,转动调整螺杆时应采取防止阀杆转动的措施。

调整完毕,旋紧拼紧螺母。

5.安全阀密封试验应在定压后将阀进口压力降至规定的密封试验压力进行密封性检查,用于气体介质或用于液体介质安全阀的密封试验压力为90%整定压力;用于蒸汽介质的密封试验压力为90%整定压力或或座压力二者的较小值。

6.安全阀泵试完毕后应保持进出口通道的阀内腔的清洁和干燥。

7.安全阀泵试合格后应检查调节圈定位是否合理、牢靠、A48型安全阀还应检查提升螺母底和横杆顶部是否呈有载荷接触状态,如有则应把提升螺母调整到其底平面与横杆R顶部保持1~1.5mm的间隙,调毕用手上下移动横杆应有明显的间隙感,然后牢固地固定提升螺母。

上述工作完毕,进行铅封,以防止随意改变已调整好的状态。

五、工况下安全阀的调整!!!重要提示:为了确保设备周边人员、财产的安全以及安全阀的正常工作,工况现场在线安全阀(加压、加温)的调试、整定,必须由经过专项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整定压力的调整若整定压力不符合要求可通可调节调整螺杆加以调整(参见二之3)2.排放压力和或座压力的调整开启压力调整好的安全阀,若排放压力和或座压力不符合要求,可利用调节圈进行调整。

对仅有阀座调节圈的安全阀,安全阀直立,调节圈向上调整,则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均呈降底趋势;反之排放压力和回座压力呈升高趋势。

对阀座和导向套上个一个调节圈(称上、下调节圈)安全阀,在阀直立状态下,上(导向套)调节圈向上调整,回座压力呈升高趋势。

反之回座压力呈降底趋势;下(阀座)调节圈向上调,则排放压力呈降低趋势,回座压力影响较小,也可能呈降低趋势。

反之排放压力呈升高趋势。

每调整调节圈一次都应用调节圈支头螺钉将调节圈合理定位,谨防调节圈没有很好定位,而在安全阀动作过程中发生以外故障。

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重要提示:1、为了确保设备周边人员、财产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安全阀维修必须从容器或管道上拆卸下来,并且必须由经过专项培训的专业人员在维修车间进行维修。

2、安全阀使用介质是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放射物质的,安全阀下线时维修前必须对其进行中和清洗,以防残余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放射物质对人身造成伤害。

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消除方法阀瓣和阀座密封面间发生超过标准允许的泄露密封面间有污物。

通过开启安全阀将污物排去,如仍排不走污物,则需解体阀门通过密封面研磨解决。

密封面因夹进杂物而受损伤。

解体后按损伤严重程度,采用密封面研磨或先车削研磨的方法加以修复。

车削时应注意保持密封面平面与该零件轴心线的垂直度。

整修时阀座,阀瓣密封面平整度或密封面与该零件轴心线遭到破坏重新整修或更换零件.阀门整定压力与被保护设备的允许最大工作压力太接近,引起密封比压不够。

装配不当或排放接管的附加载荷使阀门变形根据设备强度条件和与之有关的运行条件,适当提高安全阀的整定鸭梨。

重新装配或排除排放接管的附加载荷。

A48型安全阀提升螺母装配不当使横杆顶与提升螺母底呈有载荷接触状态,致使阀瓣与阀座不能紧密接触。

拆除横杆、保护罩、把提升螺母调整到合理位置并牢固的固定再将保护罩、横杆复位。

(参见四之7)安全阀拒动作导向套与反冲盘(或阀瓣座)导向面间、调整螺杆与阀杆导向面间有杂务卡住。

解体后将杂务及残留足迹除去安全阀工况下开启压力偏高、阀门动作时有频跳或颤振现象订货时忽略了阀门使用工况有附加背压力或附加背压力有变化的工况。

改选波纹管平衡式安全阀。

安全阀工况下动作时有频跳或颤振现象调节圈位置不适合。

调整调节圈至合适位置。

阀的排放能力与设备的必须排量不相适应。

改选适当口径(流道直径)的安全阀。

阀进口处接头或出口处排放接管的安装不合理,压降过大。

按本说明书的安装要求,改进安装。

回座压力低于标准规定值调节圈位置不合适。

调整调节圈至合适位置。

订货时弹簧压力级选择不当或因工况需要改变原整定压力,而改变后的定压值已超过原选用弹簧的适用范围。

更换合适的弹簧。

安全阀在工况下动作后阀瓣不能回座,造成阀门开漏A48型安全阀的提升螺母没有很好的固定住,当阀动作时,提升螺母下移,导致阀回座过程中阀瓣受提升螺母与横杆接触的限制而无法就位于阀座。

拆除横杆、保护罩、把提升螺母调整到合理位置并牢固的固定再将保护罩,横杆复位。

(参见四之7)阀座上的调节圈没有被支头螺钉很好地定位,安全阀工况下动作时调节圈上移,并在阀回座过程中顶住反冲盘或阀瓣座使阀瓣不能就位于阀座。

解体安全阀、调整调节圈至合适位置,并用调节圈支头螺钉加以正确定位。

安全阀动作时泄出介质中有杂质卡在导向套与反冲盘(或阀瓣座)的导向面,使阀不能或座。

解体安全阀除去杂质及其残留痕迹。

进口为凹止口的安全阀,泵试或使用时出口处明显泄露或泵试时打不上压安全阀进口与泵台(泵试时)或连接法兰间所使用的垫片不符合要求。

不正确的垫片: 正确的垫片:(参见四之3)典 型 产 品 结 构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