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原则1.突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时代特色、突出科学发展观,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休闲观光农业构建宏观发展布局,形成农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撑,推动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引入国际化和区域化的视角借鉴国际上成功案例的经验,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借助长三角已经形成的都市交通圈,推广成功模式,以为龙头带动整个南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3.坚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在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并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贯穿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农技展示等项目之中;同时将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愉悦性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消费要求。
4.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布局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形成和谐发展、良性循环、互补互利的产业体系。
5.促进产业和谐互利发展调动多方面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促进相关产业和谐互利发展。
6.注重可操作性确定布局分区、树立各分区主题及形象、规划服务设施等;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着眼于落实近期发展的具体容,整治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二条规划思路以多层次的休闲观光需求为导向,以文化、生态和科教为主题,以农业休闲观光资源为依托,突出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条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5)《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国水法》2.国家规标准1)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生产、开发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定2)国务院《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管理暂行方法》3)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点、工业旅游示点检查标准(试行)》4)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5)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6)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本)7)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方法》3.其它依据1)省政府《省环太湖地区旅游开发管理暂行办法》2)市人民政府《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0)》3)市人民政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4)市人民政府《市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5)市人民政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6)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7)《市志》8)《市统计年鉴》第四条规划期限1.规划近期:2008-2012年,共5年;2.规划中期:2013-2020年,共8年;3.规划远期:2021-2025年,共5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1.发展总目标将市建设成江南地区特有的高效农产品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休闲观光农业胜地,以及世界知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
在规划期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设定为: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次/年,休闲观光农业产值达到20亿元,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为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休闲观光农业的分期与阶段目标1)近期: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保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城郊型观光农业基地和滨水农渔及临山生态观光胜地,启动中、远距离的市场营销,积极开拓与华东地区市场,努力打开国市场,将建成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中心,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和“现象”。
2)中期:建设综合型农业观光基地并加大发展投入,改善高等级区交通及对外交通,将建成全国性的休闲观光农业胜地。
3)远期:到2025年,全部实现战略目标,将建成全国一流的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知名度。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六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概述1.整体资源条件概述市域地貌丰富。
平原圩区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植物、动物生长;丘陵山区的资源丰富,物产繁茂,有峰峦、怪石、奇洞等特色景观和丰富的自然植被。
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涵,是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此外,的历史人文资源、历史民俗、农耕文化习俗和特色农产品等也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关键因素。
2.休闲观光农业点概述市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点16个,首批省级观光农业园4家、农家乐专业村1家。
结合现场踏勘及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规模经济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56处。
其中新北区10处,武进区16处,金坛市20处,市10处。
第七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分类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基本可分为八大类,分别为:复合体验类、畜牧养殖类、水产养殖类、特色苗木花卉类、特色茶林果类、农业科普教育类、村落风貌类以及其它类。
其中,复合体验类农业资源共有23处;水产养殖类农业资源共有5处;畜牧养殖类农业资源共有4处;特色苗木花卉类农业资源共有6处;特色茶林果类农业资源共有10处;农业科普教育类农业资源共有3处;村落风貌类农业资源共有2处;其他类农业资源共有3处。
第八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一览表2-1 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一览表第九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结论市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经评价总结,有以下特色:一、农业开发类型丰富,特点多元;二、农耕背景生态自然,田园优美;三、养殖栽培特色鲜明,相映成趣;四、山水江湖和谐交融,景致宜人。
综上所述,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品质较高,具备进行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条件,经合理整治、升级和整合,可望形成市的品牌性休闲观光产品,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十条休闲观光农业的总体形象规划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总体形象定位成:江南地区特有的“生态与科技农业胜地”、江南地区特有的“农林胜地、休闲之乡”;规划给休闲观光农业拟定的宣传口号为:观农田胜景、品农家美味、尝农林硕果、赏园艺花卉、游田园村落。
第十一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组团形象根据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规划按照休闲观光农业市场的需求,根据发展产品类型和地缘关系划分了八个特色形象组团,分别涵盖了江湖、城郊和风景区三大类地理区域。
1.江湖区域:沿江渔业养殖组团:休闲渔区、魅力长江滆湖渔业养殖组团:生态湖滨、农渔风光长荡湖渔业养殖组团:休闲渔业、风情小镇2.城郊区域城郊特色动物养殖组团:珍禽异兽、游憩乐园城郊特色花木栽培组团:缤纷花木、生态景园3.风景区域环茅山休闲组团:山顶绿树葱茏,山腰果树环抱,山下茶叶飘香,四季采摘有乐环天目湖休闲组团:绿色仙境、茶果飘香;山青水秀、稻香鱼鲜环太湖休闲组团:山环水复、太湖渔歌森林公园休闲组团:森林氧吧、养生天堂第十二条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战略1.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突现政府宏观管理要素的重要性,通过法规和政策手段对加强服务和协调,增强竞争力;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对外树立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整体形象,创造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整体品牌。
政府作为农民和企业的龙头和桥梁,引导上述二者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形成“政府牵头、企业经营、农民参与”的发展局面。
2.突出产品特色、主动拓展市场着力发展迎合自身优势的产品,建设有别于其他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做出自身特色,从华东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包围圈”中脱颖而出。
通过改善环境、积极推销、主动招商的方式,吸引投资者进行开发。
3.区域资源整合、构建联合发展局面充分关注南区域和沪宁都市圈,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中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吸引周边地区的商务客流和观光客流,实现区域性的联合发展和互补发展。
除了空间的联合外,休闲观光农业还应该积极构建与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局面,共享市场、资源和设施。
4.加强形象宣传、提升软环境品质通过全面形象设计,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广泛宣传,大力推介自身的特点和卖点,促使其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全市的形象、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周到的服务深入人心。
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十三条进一步发挥原有优势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继续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继续支持、规与引导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统一规划布局来避免设计雷同和重复项目的出现。
2.摸索更多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不断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引导当地农民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形成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3.把农业“专业化”、“特色化”的文章做足做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市特色农产品良种培育开发和推广;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广泛宣传,大力推介特色农业。
第十四条合理安排功能分区与结构休闲观光农业的合理空间布局是其发展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