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的对比
园林植物
园林水景 园林空间 园林小品 园林景态 园林风格
自然式栽植
真山真水 以墙垣阻隔 以用石为主 突出主体建筑
开敞坦露、限定视线 开放性、公共性 骑士的罗曼蒂克 自然的浪漫主义
富丽堂皇、规模宏 大
诗情画意、情景交 融
中西方园林的共同点
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 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私家园林已体现了 “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这与西方的观念 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 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 花园”。“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 是相同的。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 寄托。
谢谢观看
汇报人:马银刚
2014-7-25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举例
拙政园
承德避 暑山庄
VS VS
法尔奈 斯庄园
枫丹白 露宫
拙政园
尔奈斯庄园
VS
法
拙政园
尔奈斯庄园
VS
法
拙政园
尔奈斯庄园
VS
法
拙政园
尔奈斯庄园
VS
法
拙政园
尔奈斯庄园
VS
法
承德避暑山庄
露宫
VS
枫丹白
承德避暑山庄
露宫
VS
பைடு நூலகம்
枫丹白
承德避暑山庄
露宫
VS
枫丹白
中西方园林艺术形式比较
VS
Part 3
美学思想的差异
美学思想的差异 •自然山水审美观 •阴阳学说与天地人 合一的思想 •意境美 •朦胧美
VS
•“唯理”美学 •人工美 •形式美 •明晰美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表现
1.布局特点 2.人工美与自然美 3.形式美与意境美
Part 1
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的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强调生态、自由式布 局,道路设计采用迂回曲折,曲尽通幽;植物的 种植多为自然的孤植、散植等方式,花卉喜爱盆 栽、花台形式,并且重姿态;水景设计多采用溪 、地、滴泉等静态水景;空间形态善用假山叠石 ,起伏多变;建筑小品少用雕塑,多用大型整体 太湖巨石或黄石,堆砌假山;取景强调借景和步 移景异,静态是幽闭深藏的奥景,突出表现文人 ,画家和造园者的诗情画意。
成熟 后期
建造了以大规模写意自 然山水园及集各地名园胜 景于一园为特点的皇家园 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 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传统园林由“壶中天地” 转向“芥子纳须弥”。
西方园林的历史发展
1、古代 园林
古埃及、巴比伦、波斯、 希腊、罗马。
2、中世 纪园林
从罗马帝国奔溃——14、 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 出现城堡式庭院,寺庙式 庭院。
西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西方园林在布局上强调几何规则式布局 ,道路设计采用轴线笔直式的林荫大道;植物种 植主要采用对植、列植等方式,植物造型要通过 整形、修剪的方式,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花卉 多采用图案花坛形式;水景主要采用喷泉、瀑布 、跌水等动态水景;园林空间形态善用大草坪铺 展,建筑小品主要用雕塑,或各种具人物或动物 之像的石雕;取景强调视线限定的对景,景观为 开敞坦露的旷景,表现了骑士般罗曼蒂克的风格 。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
组长:马银刚 组员:武玉婷、王一鸣、 宋雪、孔孟伟、杨鑫月
2014-7-25
中国古典园林
自然山水式园林、自然、变化、 曲折、意境的涵蕴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VS
2
西方古典园林
几何式园林、轴线、对称、整齐 强迫自然接受均称的法则
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1.历史起源不同 2.哲学理念的差异 3.美学思想的差异
类别 西方规则式园林 西方自然风景式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
园林布局
园林道路
几何规则布局
生态型自由式布局
集锦式布局
注重功能的弯曲道 路
自然自由式布局
迂回曲折、曲径通 幽 自然式种植盆栽花 卉 溪池滴泉 假山起伏 大型整体太湖巨石 幽僻深藏、步移景 异
轴线笔直式林荫大道 随地形的弯曲道路 对植、列植、图案花 大片成丛栽植 坛 喷泉瀑布 大草坪铺展 人物、动物塑像 大面积自然水面 无明显内外之分 少量应用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
成熟期1
造园技术和艺术达到历 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了中 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第 一个高潮阶段。文人画、 匾联使得园林具有“画 化”“诗化”的特征。
成熟期2
明代废除宰相,相权军 权急于皇帝一身。士流园 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 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 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 艺术成就的高峰。皇家园 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 气派又见浓郁。
3、文艺复 兴园林
城市,佛罗伦萨、罗马、 威尼斯。意大利台地园的 出现:采用整形式格局和 天然风景结合。多种理水 形式的运用。整形格局的 植物配置(多用整形修剪 的常绿灌木,极少色彩明 亮花卉)。台地的设计 A: 式样和变化多重多 B:因 主题、地形而异。
西方园林的历史发展
4、法国 造园
法国传统造园的两大特征 1、森林 式栽植方式 2、河渠湖池理水方式。 勒诺特创作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 术。一方面继承法兰西园林民族形 式的传统,一方面批判地吸收了外 来园林艺术(意大利)的优秀成就, 结合法国自然条件,创作了符合新 内容要求的新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18世纪在英格兰出现自然风景园。
意境美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 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 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 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 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 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 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5、英国 园林
发挥和表现自然美为指 导思想的。园林营建在科 学的基础上。
6、美国 园林
是扩大了的变化了的英 国风景园式的园林风格。 主导思想——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现代都市 式”——草坪、乔灌、花 卉等绿色植物覆盖,达到 “黄土不露天”的境界。
Part 2
哲学理念的差异
哲学理念的差异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突出 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以直 观综合为基本特征,重经验直觉 。中国人的理性注重具体及实践 ,考察事物常忽略细节,提供的 往往是关于对象模糊的整体。受 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元化 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国人多数不 愿问津自然科学。受此影响,中 国园林讲究含蓄、深沉、虚实互 生,注重对意境的追寻。 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 立性,是向外思维逻辑,突出的 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倾向 于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重唯 理,习惯探究事物内在规律;较 多关注自然,由此衍生出理智和 科技。西方人的理性是讲功利、 求效率、重实效的实用主义,人 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受其影响, 西方园林艺术形成了分析、理性 的思维。
Part 3
形式美与意境美
形式美
黄金分割,比例、均衡,“抽象形式的 外在美”等观点的提出,使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 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 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 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 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 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 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Part 1 历史起源不同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
生成期
最早记录园林形式为 “囿”主要建筑物为 “台”。“园圃”是中国 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转折期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 为理念、观赏游览为主的 园林艺术。造景由过多的 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 然气氛,创作手法由写实 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全盛期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 已经形成。文人参与造园 的活动把园林与诗、画相 联系,形成了“唐宋写意 山水园”的特色。园林中 “置石”已经较为普遍了。
Part 2
人工美与自然美
人工美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 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 ,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 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自然美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 ,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 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 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 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