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二优秀课件
(1)饲喂14CO2与定时取样
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藻
液 中 注 入 14CO2 使 藻 类 与 14CO2接触,每隔一定时间 取样,并立即杀死。
H14CO3-+H
+
→14CO2+H2O
图 用来研究光合藻类CO2固 定仪器的图解
(2)浓缩样品与层析
用甲醇将标记化合物提 取出来,isco作用下RuBP的C-2位置上发生羧化反应形成2-羧基-3-酮 基阿拉伯糖醇-1,5-二磷酸,它是一种与酶结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被水 解后产生2分子PGA。
Rubisco(L8S8)结构
的方法以区分二 聚体的边界。 Rubisco 被 认 为 普 遍 存在的蛋白质构成了 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的 一半。
(1)14C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 可排除原先存在于细胞里 的物质干扰,凡被14C标记的物质都是处理后产生的 (2)双向纸层析技术 能把光合产物分开
选用小球藻等单细胞的藻类作材料,藻类不仅在生化性质 上与高等植物类似,且易于在均一条件下培养,还可在试验所 要求的时间内快速地杀死。
试验分以下几步进行:
光合试验中RuBP与PGA相互转化
经过10多年周密的研究,卡尔文等人终于探明了光合作用中
从CO2到蔗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 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或Calvin-Benson循环 。
由于这条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 物,所以也叫做C3途径或C3光合碳还原循环,并把只具有C3途 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
用纸层析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追踪被 14CO2标记的产物
起先猜测CO2是与某一个2 碳的片断结合生成3碳的PGA,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当光下把CO2浓度突然降低, 作为CO2受体的化合物会积累 起来。这一化合物被发现是含
有5个C的核酮糖-1,5-二磷酸
(RuBP),当它接受CO2后,分 解为2个PGA分子。
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一.C3途径
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这在100多年 前就知道了,但其中的反应步骤和中间产物用一般的化学方 法是难以测定的。因为植物体内原本就有很多种含碳化合物, 无法辨认哪些是光合作用当时制造的,哪些是原来就有的。 况且光合中间产物量很少,转化极快,难以捕捉。
1946 年 ,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放 射 化 学 实 验 室 的 卡 尔 文 (M.Calvin)和本森(A.Benson)等人采用了两项新技术:
➢ 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 再生3个阶段。
一分子C02固定需要消耗2分子 NADPH和3分子ATP
光合碳还原循环
再生
羧化 还原
(1) 羧化阶段
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并水解产生PGA的反应过程。 以固定3分子CO2为例: 3RuBP+3CO2+3H2O Rubisco 6PGA + 6H+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具有双重功能,既能使 RuBP与CO2起羧化反应,推动C3碳循环,又能使RuBP与O2起加氧反应 而引起C2氧化循环即光呼吸。 羧化阶段分两步进行,即羧化和水解:
此项研究的主持人卡尔文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
光合碳还原循环
➢代谢产物名:RuBP.
1,5 二磷酸;
PGA.3-磷酸甘油酸; BPGA.1,3 二磷酸甘
油酸; GAP.甘油醛-3-磷酸; DHAP.二羟丙酮
磷酸; FBP.果糖-1,6-二磷酸; F6P.果糖-6-
磷酸; E4P.赤藓糖-4-磷酸; SBP.景天庚酮糖
Rubisco包含16个蛋白亚基: 8个小亚基(SSU)和8个大 亚基(LSU)。SSU的基因 rbcS存在于核中,而LSU的 rbcL基因是由质编码的。这 个酶的合成量可能是地球上 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的,需 要两个基因组的表达并需要 三个亚细胞参与:细胞核, 细胞溶质和叶绿体。
(3)鉴定分离物
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 鉴定被14CO2标记的产物并 测定其相对数量。
(4)设计循环图
根 据 被 14C 标 记 的 化 合 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推测 生化过程。根据图D所显 示 的 结 果 , 即 短 时 间 内 (5 秒,最终到0.5秒钟)14C标 记 物 首 先 出 现 在 3- 磷 酸 甘 油 酸 (PGA) 上 , 说 明 PGA 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分子晶体点阵的排列
晶体点阵:一种由晶体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在空间各点所作的几何排列
植物Rubisco的合成、加工和组装
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DNA 编码,并在叶绿体的核糖体上翻译, 而小亚基则由核DNA编码,在细 胞质核糖体上合成。
Rubisco全酶由细胞质中合成 的小亚基前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大 亚基前体经修饰后组装而成。
1,7-二磷酸(酯)酶(SBPase); (11)核酮糖-5磷酸表异构酶; (13)核糖-5-磷酸异构酶; (14) 核酮糖-5-磷酸激酶(Ru5PK)
(一) C3途径的 反应过程
➢ C3途径是光合碳代谢中最 基本的循环,是所有放氧 光合生物所共有的同化 CO2的途径。
1.过程
➢整个循环如图所示,由 RuBP开始至RuBP再生结 束,共有14步反应,均在 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1,7-二磷酸; S7P.景天庚酮糖-7-磷酸; R5P.
核糖-5-磷酸; Xu5P.木酮糖-5-磷酸; Ru5P.
核酮糖-5-磷酸; G6P.葡萄糖-6-磷酸; TPP.
硫胺焦磷酸; TPP-C2.TPP羟基乙醛
参与反应的酶:(1)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 ; (2)3- 磷 酸 甘 油 酸 激 酶 (PGAK) ; (3)NAD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4)丙糖磷酸异 构酶; (5)(8)醛缩酶; (6)果糖-1,6-二磷酸(酯)酶 (FBPase); (7)(10)(12)转酮酶; (9)景天庚酮糖
Rubisco的结构与组装
➢在植物叶绿体中,Rubisco由8 个大亚基(56 000)和8个小亚 基(14 000)组成。在结构中四 个可见圆形突出的每一个都包含 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小亚 基以红色,大亚基以蓝色和绿色 表示(L8S8)。
RUBISCO大亚基的三维结构
➢其催化活性要依靠大、 小亚基的共同存在才能 实现。 ➢Rubisco约占叶绿体 可溶性蛋白的50%,因 此它也是自然界中最丰 富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