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文言文阅读习题2.Word

【精品】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文言文阅读习题2.Word

专题复习五 文言文阅读习题2

一、(2017·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 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3)不及返顾. 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

概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6·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同“肢”。 ②使:假使。 ③惮:怕,畏惧。 ④乞:求。 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劳.其筋骨 劳:______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_____

(4)非徒.愈病 徒: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3分)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分)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福建南平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5·福建泉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注释】①肱:(ɡōnɡ)胳膊。 ②义:遵守道义。

1.解释加点词。 (3分)

(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

(2)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5·福建厦门中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13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