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厂设计及典型给水处理工艺

水厂设计及典型给水处理工艺

图23-7为图23-6中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各构筑物之 间水面高差由计算确定。
17.70
17.00
设计地面标高 10.00
10.60
8.60 8.20
10.30 6.50
5.10
二级泵房 吸水井
清水池
12.80
8.15
7.85
13.70 10.00
快滤池
絮凝沉淀池
图 23-7 水 厂 高 程 布 置
10.40
10.2 水厂的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 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 几个问题:
(1)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址条件较好的地方。 (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3) 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 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4)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 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 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 在取水构筑物附近;二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 方。
第10章 典型给水处理系统
10.1 设计步骤、要求和设计原则 10.2 水厂的厂址选择 10.3 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与主要构筑 物的选择 10.4 水厂的平面及高程布置 10.5 水厂的生产过程监控与自动控制 10.6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计算实例
10.1 设计步骤、要求和设计原则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扩初设计 施工图设计
(6)对分歧建造的工程,既要考虑近期的完整性, 又要考虑远期工程建成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水厂平面布置一般均需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 以便确定在技术经济上较为合理的方案。图23-6 为水厂平面布置一例。
56.3m










163.7m 69.7m
92.3m
药剂库
公 路
小桥
排 水 泵


室 喷水池
1. 水厂的平面布置 水厂的基本组成分为两部分: (1)生产构筑物和建筑物,包括处理构筑物、清水池、二 级泵站、药剂间等; (2)辅助建筑物。其中又分生产辅助建筑物和生活辅助建 筑物两种。前者包括化验间、修理部门、仓库、车库及 值班宿舍等;后者包括办公楼、食堂、浴室、职工宿舍 等。 作水厂平面布置时,应考虑下述几点要求:
混凝剂
原水
生物处理
混合
絮疑沉淀
消毒剂
过滤
清水池
图 23-5 受 污 染 水 源 处 理 工 艺 ( Ⅱ )
二级泵房
用户
10.3.3 生活污水回用工艺
回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1.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为回用水水源的 水处 理工艺流程
(1)物理化学处理
混凝剂
消毒剂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絮凝沉淀或气浮
过滤
污泥
消毒
中水
(2)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生物处理
过滤
污泥
2. 生活排水为回用水水源的水处理工艺流程 (1)二段生物处理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一段生物处理
二段生物处理
沉淀池
沉淀池 污泥
过滤
消毒剂
消毒
中水
消毒
中水
(2)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结合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生物处理
过滤
混凝剂
混凝沉淀或气浮 污泥
消毒剂
消毒
中水
10.4 水厂的平面及高程布置
10.3 给水厂工艺流程与主要构筑物的选择
10.3.1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 由于水源不同,水质 各异,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
成和工艺流程由多种多样。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处 理工艺流程中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 滤及消毒。工艺流程见图23-1。
消毒剂
原水
混合
絮疑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澄清池
图 23-1 地 表 水 常 规 处 理 工 艺 流 程
当原水浊度较低(一般在50度以下)、不 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者,可省 略混凝沉淀(或沉淀)构筑物,原水采用 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也可 在过滤前设一微絮凝池,称为微絮凝过滤。 工艺流程见图23-2。
混合剂
高分子助滤剂
消毒剂
10.3.2 工业用水处理工艺
若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按目前行之有效的方 法,可在砂滤池后再加设臭氧/活性炭处理,如图 23-4。
混凝剂
原水
混合
澄清池
O3 砂滤池
臭氧接触池
用户
二级泵房
砂滤池
活性碳滤池
CL2
图23-4 受污染水源处理工艺(Ⅰ)
受污染水源还有其他处理工艺。例如有的 在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有的 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图 23-5为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图。
9.20
一级泵房
5.78 吸水井
最 高 水 位 9.12 最 低 水 位 7.56
取水干渠
10.5 水厂的生产过程监控与自动控制
水厂内检测仪表的设置 水厂自动化设计要求
10.6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计算实例
10.6.1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源水水质情况和该市自来水公司现有水厂的生产运转经 验,决定近期和二期仍采用常规处理工艺,远期考虑增加生物预 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同时,为了节约投药量,提高水厂自动化 水平,决定采用已较成熟的自动加矾、加氯技术。在常规处理工 艺中,注意选择适合水源水质、水厂规模和地形特点,并有利于 提高出厂水水质的处理构筑物。这些构筑物主要包括:隔板、折 板组合式絮凝地、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和V型滤池。此外,为了保 护湘江水源,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均进入回收水池浓缩, 上清液回收,下部沉泥用来回填水厂及其周围洼地。
(1)布置紧凑,以减少水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 (渠)的长度,并便于操作管理。
(2)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 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
(3)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应简单、短捷, 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 (5)又条件时(尤其是大水厂)最好把生产区和 生活区分开,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去通行和 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
机仓 修库

清水池


吸水井


电 清水池

159.5m 加氯加药间
翻砂场


平流沉淀池

隔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级 泵


吸水井
图23-6 水厂平面布置
2. 高程布置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 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 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 计算确定,并留有余地。
原水
混合
直接过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 23-2 地 表 水 一 次 净 化 工 艺 流 程
当原水浊度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 凝沉淀(或澄清)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应增 设预沉池,工艺流程见图23-3。
混凝剂
原水 预沉池或沉沙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混合
絮疑沉淀池
消毒剂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澄清池
图 23-3 高 浊 度 水 处 理 工 艺 流 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