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与整理教案
③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
抽样调查
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调查的结果只是估计值,不如普查结果准确
例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①调查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②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
③调查我市食品合格情况;
④调查南京市电视台《今日生活》栏目的收视率。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总体: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作总体。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这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优缺点。
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重难点)
(1)频数和频率
频数:数据分组后,各组中数据的个数叫作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叫作频率。
注意事项:
①频数是一个具体数,不带任何单位;
②一组数据的频数m应满足:0≤m≤n且m为整数,n为数据的总个数。一般地,把数
通过调查或试验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数量较大且无序,为了得到有用的信息,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清晰地描述整体分布情况。
整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组;
②统计各类或各组数据的个数;
③计算各类或各组数据的百分比;
④设计统计表并画统计图表示数据。
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的种类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三种。
(3)样本的代表性
我们把能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的抽样调查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例判断下面的调查选取的样本是否合适。
①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包(箱),再在抽取的每包(箱)
中,随机抽取1瓶~2瓶进行检验。
②理与表示
2、数据的收集
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
(1)调查方式有普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调查,叫做普查。
抽样调查:从全体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进行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查。
调查方式
优点
缺点
普查
能得到总体.全面.准确的信息
①被调查对象数目很大,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非常大;
②有的普查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普查;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对象叫作个体。
样本:抽样调查时抽取的那一部分个体叫作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括个体的数目叫作样本容量。
例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数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500名学生对“世界读数日”的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数据分析与整理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二
时长
1.5小时
课程名称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数据收集.处理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建立统计的概念;
2、学会绘制各种统计图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阅读能力;
3、既会把数据整理成统计图,又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或隐含)的信息。
教学
重难点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备注
一、自我介绍
二、寒假班课程内容讲解
三、课堂学习
1、问题导入
问题一:我们班学生们上学的交通工具?
问题二:调查钢铁北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的某个时间的车流量?
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了多少个朝代?
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引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计调查。其中问题一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问题二可以采用实地考察,问题三可以采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②列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
确定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数据分组的组数和组距;确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
例已知一个样本: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以2为组距,列出频数分布表。
(3)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根据频数的分布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品苏分布直方图,它能直观地反映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③频数和频率都是反映具体对象在试验过程中频繁程度的量,频率是一个比值,是一个
不带单位的数值,一搬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把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率之和为1。
例下表是小明做“抛硬币”游戏时记录下的出现正面的频数与频率。
抛掷次数
5
10
20
40
50
出现正面的频数
1
4
11
28
联系
条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能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形象地描述.分析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
例某校八(1)班40个学生某次数学月考成绩如下:63,84,91,53,69,81,61,69,78,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结构:频数分布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横轴表示分组情况,纵轴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每一条都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长方形,底边都相等且等于组距,高分别等于各组的频数。
③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为:
A、确定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B、确定数据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请你画出该班这次数学月考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四、典型例题讲解
对教材上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并完成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自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
本讲课后作业完成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1、调查方式:普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
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3、样本的代表性
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1、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频数和频率
教学反思
28
出现正面的频率
0.20
0.40
0.55
0.45
0.56
由上表可知,当小明抛掷玩40次时,得到_____次正面,出现正面的频率是_____。他
得到_____次反面,出现反面的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表
①一组数据分组后,落在每一组内数据的个数就是这个小组的频数,对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进行记录,算出各个小组的频率,并制成频数分布表。
C、列频数(频率)分布表;
D、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条形统计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
区别
①条形统计图各个“条形”之间有间隙;
②条形统计图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的类别,用纵向指标表示不同对象的数量特征
①频数分布直方图各个“条形”之间没有间隙;②频数分布直方图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数据的变化范围,用纵向指标表示相应范围内的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