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生物安全 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 ppt课件

6
危险生物材料
➢ 危险生物材料:
存在、或产生于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群体或个人的健康危害的生 物介质或物质 灵长类动物体液和可能传染的医用样品 实验动物组织包括动物头屑 微生物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寄生虫 过敏原 生物毒素(细菌、动物或植物)
➢ 实验室常用危险生物材料的两个主要来源: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主要内容
➢ 基本概念 ➢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 安全设施-生物安全柜 ➢ 个人防护设备 ➢ 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 排除污染的方法 ➢ 实验室注意事项 ➢ 化学品、火、电的安全
5
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 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 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 会的安全防护目的。
实验室生物安全
1
我国实验室感染事件
➢ 中国CDC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4年4月中国CDC病毒所腹泻病毒室两名研究生在做病毒实验 时感染sars 病毒。(后患者又引发北京与安徽各1人感染) 事故调查: 事故起因系该所实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灭活的 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时间与患者 发病相吻合)。
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 安全防护水平
17
对应关系表
18
典型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无需特殊设备或操 作 标准的设计合理的 实验动物、实验设备 及满足基本安全试验 操作 必须提供洗手池 必须合理使用消毒 剂
19
典型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可能发生气溶胶的操作。门保持关闭并贴上适当 的危险标志。潜在被污染的废弃物同普通废弃物隔开。
15
主要内容
➢ 基本概念 ➢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 安全设施-生物安全柜 ➢ 个人防护设备 ➢ 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 排除污染的方法 ➢ 实验室注意事项 ➢ 化学品、火、电的安全
16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 I级防护水平最低,IV级防护水平最高
微生物实验室试验用病原体 用于化学分析的生物液体样品(如血浆、尿)
7
接触途径
主要为:
➢口 ➢ 呼吸 ➢ 皮肤划伤 ➢ 皮肤渗透 ➢ 结膜 ➢ 带菌者(蚊子、跳蚤、虱子) 传染途径中有65-75%是呼吸造成的 实验操作中接触危险生物材料或潜在传染性材料时,了解其危害,采用 适当技术防止不必要的接触十分关键
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装备
➢ 二级屏障(secondary barrier) 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 称二级隔离.如:
实验室的设施结构 通风空调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 电气和控制系统 二级隔离的防护能力取决于实验室分区和定向气流 一般按照实验因子污染的概率把实验室分为洁净、半污染和污染三个区
实验设施包括高压灭菌锅、 高效空气过滤器、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
所有污染材料须经净化
20
典型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双道门和淋浴 缓冲间或气锁室。 密封 呈负压 高效空气过滤器系统 二级生物安全柜 自动控制的洗手池
11
产生气溶胶的主要操作
离心 热的接种环放在菌液或菌苔上(推荐使用一次性接种环) 液体从吸管掉落到工作台面上 用移液管或移液器反复吹吸混合 磨口瓶子打开瓶塞时(推荐使用螺口瓶) 快速地脱实验服
12
微生物危险度分级
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护措施
➢ 三项技术措施
样品隔离技术,防止传染因子进入环境接触人 定向流技术,防止传染因子扩散 消毒灭菌技术,灭活传染因子
➢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 P3 实验室做病毒实验时,因 清理废弃物操作疏忽,安全程序处理不当而感染病毒。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10
存在形式——气溶胶
➢ 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微粒中含有微生物。 感染性气溶胶:微粒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 气溶胶粒子的大小不同,经呼吸道到达体内的深度和归宿不同 粒径
>10μm,一般被阻留在鼻腔内; 5~10μm,可到达支气管; <5μm,可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 气溶胶粒子越小,进入的部位就越深: <1μm的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 <0.4μm的粒子能较自由地进出肺泡并可随呼气排出体外,沉积较少。
8
乙肝的传播途径
1.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2. 血液传播 医源性: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的注射器、
针头、针灸针、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 皮肤口腔粘膜损伤,牙龈出血 3. 性传播
我们的实验工作中,一定要防范皮肤口腔粘膜损伤这一传播途径,要戴 口罩,戴手套,穿防护服进行个人防护,注意实验过程中避免皮肤破损 与划伤。
➢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 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来达到: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的目的 。
14
安全防护
➢ 一级屏障(primary barrier)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 称一级隔离.如:
9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1、空气-呼吸道,这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人大声讲话、咳嗽、 打喷嚏,会释放出很多带结核杆菌的飞沫,若易感者吸入了这种飞沫, 即可被感染。肺结核病人如果把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与 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肺内也可引起传染。
我们的实验工作中,主要要防范感染性气溶胶传播,通过紫外照射消 毒,实验分区,使用生物安全柜,乙醇消毒,戴纱布口罩与N95口罩等 个人装备进行防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