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财产清查

7财产清查

20
要求: 要求: (1)试列式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月销售 甲产品的单位成本。 (2)试计算本月销售甲产品的总成本。
21
1 销售甲产品的单位成本 (100件×40元+50件×41元+20件×42 元+30件×42.5元)/(100件+50件+20件+30 件) 2 销售甲产品总成本 200件×40.83 = 8166
27
××
例:某企业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 某企业 月 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 56000元,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 元 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74000元。经逐笔 元 核对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核对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1、企业收销货款 、企业收销货款2000元,企业已记入账,而银行 元 企业已记入账, 未入账。 未入账。 2、企业付购料款 、企业付购料款18000元,企业已记减少,银行未 元 企业已记减少, 入账。 入账。 3、接到甲工厂汇来购货款 、接到甲工厂汇来购货款10000元,企业未收到票 元 银行已入账。 据,银行已入账。 4、银行代企业支付购料款 、银行代企业支付购料款8000元,企业未入账。 元 企业未入账。
19
某公司2006年4月发生下列业务 (1)4月1日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原单位 生产成本40元。 (2)4月5日销售甲产品50件,每件原单位 生产成本41元。 (3)4月10日销售甲产品20件,每件原单位 生产成本42元。 (4)4月15日销售甲产品30件,每件原单位 生产成本42.5元。 (5)本月共销售甲产品200件
1
账实不符 原因
2
1.正常原因
1)未达账项 2)登记账簿时的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 登记账簿时的漏记、重记、 上的错误 财产物资收发时计量、计算、 3)财产物资收发时计量、计算、检验不准 4)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或自然升溢 不可抗拒的风、 5)不可抗拒的风、水、火等自然灾害
3
2.非正常原因
失职造成现金、 1 ) 失职造成现金 、 银行存款短缺 和往来款项的差错。 和往来款项的差错。 未及时办理手续或计算、 2 ) 未及时办理手续或计算 、 登记 差错。 差错。 3)管理不善 贪污盗窃、 4)贪污盗窃、营私舞弊
23
1.该企业实行永续盘存制,按先进先出法计 算C材料本月发出成本与期末结存成本 2.该企业实行实地盘存制,按一次加权平均 法计算C材料本月发出成本 (43724)
24
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①方法:企业与银行核对账目 方法: 未达账项及其调节方法: ②未达账项及其调节方法: 未达账项的含义: ●未达账项的含义: 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18
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销售甲产品的总成本: ① 单位成本(800件×50)+(100件×48)+ (200件×52)+(180件×51)÷1280= (40000+4800+10400+9180) ÷1280=64380÷1280 = 50.30元 ② 总成本 880件×50.30 = 44264 2 按先进先出法计算销售甲产品的总成本 800件×50+80件×48=4000+3840 = 43840
9
三、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 (一)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会计人员平 时根据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的增加数和减少数, 时根据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的增加数和减少数, 在有关账簿记录中进行连续登记, 在有关账簿记录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簿上 结算出各种财产的账面结存数量和结存金额的一种 方法。 方法。
一、实物清查的帐务处理 1.存货清查 (1)盘盈 某公司在存货清查中发现甲材料盘盈200克, 甲材料的成本为3元 /克,应查明,由于收发 计量仪器不准,经批准,冲减 管理费用
30
(2)盘亏
定额内合理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由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记其他应收款 自然灾害 造成的非常损失,记营业外支出Βιβλιοθήκη 31实地盘存制举例13
红星工厂2002年6月A材料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 下:6月1日 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 计9000元 6月8日 发出 70件 6月15日 购进 100件 62元 计6200元 6月20日 发出 50件 6月24日 发出 90件 6月28日 购进 6 28 200件 68 200 68元 计13600元 13600 6月30日 发出 60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分 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企业在清查存货时,发现盘亏甲材料一批,成本 3500元,经查明属于定额内合理损耗,经批准转作 管理费用 企业由于火灾,毁损产品价值20000元,其中应由 过失人赔偿2000元,收回残料价值1000元,保险公 司应赔15300元,其余经批准列为营业外支出 某企业火灾导致损失甲材料50000元,为购进该批 材料发生增值税8500元,由保险公司赔50%,责任 人赔10%,其余作为营业外支出
32
2.资产清查
(1)盘盈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时发现帐外设备一台,价 格35000元,经批准作为营业外收入 (2)盘亏 短缺设备一台,原价50000元,已提折旧 32000元,经批准,作为营业外支出
33
二、现金清查
1.长款(盘盈) 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长款50元, 经查原因不明,转做营业外收入 2.短款(盘亏) 在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款60元,经查40 元属于出纳责任,应由其赔偿,20元原因不 明,经批准转做营业外支出
他犯了什么错误? 他犯了什么错误? 什么错误
有一天,邻村某男去买猪肉。 有一天,邻村某男去买猪肉。回 家的路上,觉得很热, 家的路上,觉得很热,就坐在 草地上休息。这时, 草地上休息。这时,飞来一只 老鹰,叼走了肉。某男说, 老鹰,叼走了肉。某男说,肉 你拿去吧,发票还在我手里呢。 你拿去吧,发票还在我手里呢。
10
材料名称: 材料名称:A材料
2004 年
材料明细账
摘要 数 量 借 单 价 金额 数 量 贷 单 价
单位: 单位:千克
余额 金额 数 量
10
凭 证 字 号
月 6
日 1 2 15 30
单 价
100
金额
1000
期初余额 1 3 购进 领用 本月合计
20 100 2000 20 100 2000 5 5 100 100 500 500
5
3.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 4.监督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执行 . 5. 促进企业、单位改善财产物资的管理 促进企业、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6
按清查范围
财产清查
按清查时间
全面 清查
局部 清查
定期 清查
不定 期清 查
(一)查按清查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部 全面 清查 一 查按清查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部 全面)清查 查按清查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部(全面 和局部清查 全部清查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全部清查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借款等货币资金,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借款等货币资金, 固定资产、材料、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材料、库存商品、各种应收与应 付款项、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物资、 付款项、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物资、代为保管 的各种物资等。 的各种物资等。
14
先进先出法: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 ”
15
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16
加权平均法: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 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 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 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数=(月初库存总成本+本期购入的 存货总成本)/(月初库存数量+ 本期购入的 数量)
8
全部清查一般在每年的年终进行。 全部清查一般在每年的年终进行。 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物资进行 的清查, 的清查,其清查 的主要对象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 如现金、银行存款和贵重的财产物资。 如现金、银行存款和贵重的财产物资。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 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财产进行的 清查。它一般是在年末、月末或季末结账时进行。 清查。它一般是在年末、月末或季末结账时进行。 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部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部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它可以是全部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它可以是全部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更换 出纳人员所进行的清查。 出纳人员所进行的清查。
12
本期减少数=期初账面存货金额+本期增加 额-期末存货金额
材料——A材料 材料 材料
平时发生时 只登记入库 的增加数
月初余额 9000千克 千克 入库数 5000千克 千克
发出数 8000千克 千克
月末余额 6000千克 千克 月末余额按照期末 实地盘点数量确认
平时不予登记 , 平时 不予登记, 月末时根据盘 不予登记 点的期末数额进行倒挤: 点的期末数额进行倒挤: 发出存货数量= 期初数量+ 发出存货数量 = 期初数量 + 本期 增加数量- 增加数量-期末数量
30 25 25 100 2500
平时既登记增加又 登记减少
期末账面数量= 期末账面数量=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量- 量+本期增加数量-本 期减少数量
11
(二)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定期对实物的清点, 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定期对实物的清点, 来确定各项财产的期末结存数量, 来确定各项财产的期末结存数量,从而计算 出发出数量和金额以及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出发出数量和金额以及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