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

中国教会女子教育
一、教会女子教育在中国的产生
大家知道中国的女子教育始于什么时候吗?
有人会说,中国到近代才有女子教育,有人会说,那古代也有很多才女啊,比如说李清照、苏小妹等,是不是那时候就有了女子教育呢?我会说,是的,女子教育一直都有,但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社会上是没有专门为女性开设的学校。

据资料记载,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是经正女塾(也称中国女学堂),于1898年在上海开学。

但这是一个生命力不够顽强的学校,两年左右便关闭了。

而在这之前,外国教会于1844年,在中国内地开办了宁波女塾。

宁波女塾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爱尔徳赛女士开办,是中国内地办女学的开端,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可以说,教会在中国办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女子教育的发展。

同学们打开课本304页表10.1,我们发现从1842年到1860年建立的38所教会学校中就有16所女校,可见,女校已占相当大的比例了。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教会学校有:北京贝满女中,北京培华女中,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上海徐汇女校,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华南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

就这些现在看似不出名的学校却培养出许多成就非凡的文学家。

大家都知道冰心(贝满女中和协和女子大学),林徽因(北京培
华女中),张爱玲(上海圣玛利亚学校)吧?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曾经就读于哪些学校吗?
二、教会女子教育艰难发展的原因
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时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从教会女子学校的招生情况可见一斑。

这里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首要原因是受中国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影响;
《红楼梦》里黛玉、宝玉吟诗作对时,贾母一句女子无才便
是德,黛玉便再也不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的诗词才华了。


以见得女子教育的地位。

(2)其次是中国的门户刚刚开放,国人对西人的文化教育生活还很陌生。

国人甚至不把西学看做正统教育,所以对女子学校
的开办不以为然;
(3)最重要的是西方列强以鸦片和大炮与中国人民相见的,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仇恨。

尽管传教士是以慈善的面
目出现的,但要消除中国社会对教会教育的疑虑还必须费一
番努力。

1844年,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爱尔徳
赛女士创办宁波女塾时,便引起当地民众的种种猜疑。

三、教会女子教育的课程
大家一定很好奇,教会女子学校都教女学生们什么呢,也就是说,她们将学习什么课程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探讨起来,我想,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困惑,不
像我们现在,男生学什么,女生就学什么,为什么呢?呵呵,我认为很简单,男女平等了呗。

这是我在备课时想到的,可能有点远,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实,当时教会女校所开设的课程极简单,而且宗教思想和传统思想占着很大比重。

如北京贝满女校的课程有《四书》《女儿经》《算数》《地理》《历史》《科学初步》《生物》《生理学》,但最主要的中心课程是《圣经》,一切其他学科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教学。

宁波女塾的课程更简单,只有国学、算数、缝纫、刺绣、英文和圣经。

四、教会女子教育的发展
之前,我们讲过,从教会女子学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女子教育还是顽强地发展起来了。

据统计,1902年教会在华学校中女生的数量仅仅4373人,5年之后,学生数量便增加到15300人。

教会办女学的形式不仅有小学,还有大学,比如1905年在北京创办的协和女子大学,就是冰心就读的那所学校;1907年在福建创办的华南女子大学(后改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大学等。

当然,教会女子学校的办学目的也是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虽然不是所有教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从事了教会工作,但这些女子在做母亲后,教育下一代也皈依宗教。

(五)教会女学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通过我上面讲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教会教育对中国女子教育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会办女学,我国近代史上开了女学的先河。

在倡办女学的过程中,教会学校极力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摧残女性的缠足习俗,不许缠足女子入学。

在开设外语和西方科学知识课的过程中,为中国女子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了一个窗口。

从某种角度看,教会开办女学在客观上起了推动中国女学建立的作用。

如,在中国人自办第一所女学堂正学堂的筹备过程中,曾有教会学校代表参加讨论,协助制定教学章程。

此外,教会学校培养的学生中不少成为中国出国留学生的成员,为中国日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培养了重要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