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__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五章__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的写作


如:
《泥巴换外汇——陶瓷品出口情况调查》
《这样的生活潇洒吗?——当代大学生高
消费状况调查》
《南国佳果何以畅销全国——南宁搞活香 蕉购销的调查》 《卖果难,难在何处?——来自水果流通 市场的调查》
3、引言的写法 (1)引言的主要内容: ① 调查的目的和原因。 ②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 范围等。 ③ 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 方法有助于加强调查结果的可靠 性。

在完成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后, 最后的任务就是要把调查研究的结果 以某种恰当的形式传达给他人,同其 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撰写调查报告 的工作。对于一项社会调查研究项目 来说,调查研究报告是其成果的集中 体现。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整个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成 果和社会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



(一)普通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研究 报告 这两类报告在形式、内容、读者对象等方面 都有较大差异。 普通社会调查报告往往以政府决策部门领导 、各类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以及社会中的普通 读者为对象,以了解和描述社会现实情况、 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这类调查报 告对于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各类实际工作部 门了解社会情况、分析社会问题、制定社会 政策、开展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也具有较大影响。
④ 提出问题,引入正题。 用这种方式提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引 导读者进入正题。
如:《关于住房装修情况的市场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 的消费观念有了新的变化。花些精力 和费用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
环境,也是现代人的愿望和追求。 不同类别的居民们怎样设计自己的 新居?他们信赖谁来装修施工?装 修需要多少费用?房屋装修的侧重 点在哪里?


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 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活动。 它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 调查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 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 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活动。 研究是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反映 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 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引言的写作方法: ①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文章开始先交待调查的目的或动机, 揭示主题思想。
如:《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报 告》的开头: 2010年3月我们对2008级经济学 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心理障碍的 调查研究,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对 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纠正疏导各种 不良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描述 性调查报告和解释性调查报告两大类。 描述性调查报告着重于对所调查现象进行系 统、全面的描述,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调查 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 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对于 那些以弄清现状、找出特点为目的的社会调 查来说,描述性调查报告是其表达结果的最 适当的形式。
③ 交待情况,逐层分析。
文章开头可先介绍背景,然 后逐层分析,得出结论。
《高学历为何难觅“爱情鸟”——女 研究生情感现状》 回首过去这一年,对于女研究 生这一高学历群体的情感问题,媒体 似乎做过不少文章,诸如“女博士是 第三类人”、“女研究生的情感困惑 ”、“如何走出情感荒漠”等文章, 频频见于报端。



从写作要求来看 描述性调查报告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 要求面面俱到,同时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 性和全面性,力求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 解。 解释性调查报告则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 ,看重解释的实证性和针对性,力求给人 以合理且深刻的说明。




(三)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这种划分所依据的,主要是调查报告的主 题范围。 当一项调查涉及到某一现象方方面面的内 容、状况时,其报告往往采取综合性调查 报告的形式。 综合性调查报告多用于反映某一总体各方 面的情况,或某一现象各方面的内容。比 如进行一项社区概况调查,就需要用综合 性调查报告来全面反映该社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环境、社会结构、社会心理、 生活质量等各方面情况。
他们各喜欢哪类装饰材料?由
房屋装修带来的一系列的消费心理
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我
国北方大城市中,进行了一次有关
住房装修的市场调查,有700位居 民参与了随机抽样调查和典型重点
采访。
《南国佳果何以畅销全国——南宁 搞活香蕉购销的调查》 产于广西南宁,既难保鲜,又 不便长途运输的香蕉,何以能一年 四季销遍全国城乡,甚至北国的边 陲小镇?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 广西南宁做了一些调查。
二、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当我们根据调查的目的、资料的性 质、读者对象等因素确定了所撰写 报告类型后,就可以按照下述步骤 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 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 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 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 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 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 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


解释性调查报告的着眼点则有所不同,它 的主要目标是要用调查所得资料来解释和 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 象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类报告中虽然有一些对现象的描述,但 一方面这种描述不像描述性报告那样全严 谨,那样详细;另一方面,这种描述也仅 仅只是作为合理解释和说明现象原因及关 系的必要基础或前提而存在,即为了解释 和说明而作必要的描述。
例如:《关于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问 题原因的调查》
(2)标题的写法:
① 单标题:标题只有一行,通常用“ 关于”引出调查的内容再加上“调查 ”“调查报告”。 如《关于住房装修情况的市场调查》
② 双标题:
标题有两行,采用正、副标题的
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 ,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
和主要内容。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1、封面 2、标题
3、引言
4、主体 5、结尾
1、封面撰写格式 标 题 姓 名 (学校 年级 专业) 例如 :关于南宁房地产市场的调查
阿三 (广西财经学院 2008级 经济学)
2、标题的写法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题目 由内容决定, 是点睛之笔。
(1)拟写标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 个方面 ① 题文相符:必须准确揭示调查报告 的主旨。 ② 高度概括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一切都昭示着,女孩的学历层次与情 感世界往往互成反比。而在现实中,学历 越高的女生,的确越难找到配偶。 以本报的《让爱做主》版为例,近一 年中,共登了3名高学历女性的征婚启事 ,两名国产博士,一名澳洲MBA。结果3名 女子收到的应征信加起来还不到十封,而 普通女子的来信都有50——100封,条件 好一点的男士则可以收到300——800封应 征信。如此剧烈的反差,使人们在女研究 生们高学历的辉煌背景之后,看到了她们 在情感、婚姻问题上的无比困扰,正所谓 “高处不胜寒”。


(2)精选素材。 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 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 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 :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 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 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拟订提纲。 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 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 内容通常包括: 标题。 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 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 中心之所在。 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 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 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 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最近,笔者拿到了一份以女研究 生的情感问题为主题,围绕爱情、婚 姻等几个方面的一个调查结果。调研 以发放问卷为主,兼以访谈的形式, 对上海五所高校的在校女研究生进行 了随即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在662名被调查者中,硕士生有 614人,占总数的92.7%,其余是博士 生。那么,女研究生的情感现状究竟 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高学历女性难 找男友的境况,且听笔者分析解读。
4、主体的写法。
主体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分为基本情 况部分和分析部分两部分。
(1)基本情况部分。要详尽真实 地反映调查了解到的客观事实 ,介绍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说明被调查对象发生、 发展和变化过程。这一部分主 要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4)起草报告。 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 告。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 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 重、修辞。 (5)修改定稿。 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 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细修改。修改 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 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在反复 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而当一项调查主要涉及研究对象某一方面 的情况时,则往往采取专题性调查报告的 形式。这也就是说,专题性调查报告多用 于针对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特定现象所进 行的分析和研究。 从写作要求上看,这两类报告有一定差别。 综合性调查报告力求全面,篇幅往往比较 大;而专题性调查报告则力求鲜明突出, 针对性强,篇幅相对要小一些.从功能上看, 综合性调查报告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专题 性调查报告则更多地属于解释性的。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则主要以专业研究人 员为读者对象,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 探讨,即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 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 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