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幸福大厦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职称:审核人:职称:审批人:职称:编制日期:*****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七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集团幸福大厦业主单位:*****有限公司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建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xx市xx区黄河北路建设规模: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1.1本工程特点:○1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狭小。
○2地质特点较为复杂,其中A’B’、C'D'段存在有4~7m的砂砾层。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采用桩锚支护,施工工艺难度较大。
○4在重点支护段将采用套管跟进成孔法,根据地质情况将采用干钻法及帷幕止水方法,施工成本和技术要求较大。
1.2、土质情况根据**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质报告,本工程场地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粉砂、砾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各岩土层的岩特征及分布情况自上而下依次概况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①灰黄色为主,次为灰褐、橘红、橘黄色,结构较紧密,局部结构松散,填土(Q ml4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碎石。
层厚为0.70~4.50m,平均厚度为2.64m,除场地西侧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②1橘红色间橘黄色、硬塑为主,局部坚硬,见网状结构,土a、粘质黏土(Q al+pl3芯柱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厚1.40~11.00m,平均厚度6.66m。
层顶埋深深度0.45m,顶埋深标高39.32~43.84m,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
):②2:橘黄色为主,可塑,局部硬塑,土苡柱面有光泽,干部b、粘质黏土(Q al+pl3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底部含砂或砾石。
层厚为0.40~4.50m,平均厚度为2.34m,层顶埋深标高33.42~37.28m,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
)○3: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湿-饱和,底部含砾。
层厚为0.40~c、粉砂(Q al+pl31.60m,平均分布厚离为1.17m,层顶埋深深度.9.30~12.00m,屋顶标高31.45~34.41m,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及东侧。
d、粉砂(Q al+pl)○3: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湿-饱和,含砾。
粒径为0.2~2㎝,3径大者达3~4㎝,占35~50%,充填物为泥质,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
层厚为0.10~7.40m,平均分布厚离为1.99m,层顶埋深深度1.40~12.80m,屋顶标高31.22~42.09m,除场地东侧中部未分布外,其余地段均有该层。
3、白垩第(K)场地下伏基岩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根据其风化程度分为:a、全风化岩泥质粉砂岩○51:紫红色,全风化呈硬塑土状,可见原岩结构,可干钻进,该层厚度0.30~2.00m,平均厚度为0.84m,层顶埋深深度8.80~14.00m,层顶埋深标高29.90~34.69m,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
b、强风化泥质粉砂层○52:紫红色,砂质结构,岩体中的岩石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质较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厚度0.60~3.90m,平均厚度为1.71m,层顶埋深深度9.80~15.80m,层顶埋深标高27.66~33.88m,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
c、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3:该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揭露厚度为6.10~14.30m,平均揭露厚度为8.51m,。
层顶埋深深度11.10~16.70m,层顶埋深标高26.88~33.03m,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该层局见见强风化夹层(ZK33)。
地下水位情况:本工程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00~6.10m,平均2.18m,地下水位埋深标高于37.36~42.60 m处,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土层渗透系数大。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基坑边坡采用锚杆墙及预应力锚杆和排桩支护方案,根据基础设计图纸,本工基坑支护主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从标高43米处往下挖,入岩1.5米。
桩孔直径为Φ1000㎜。
本工程基坑西南部(A'B',C'D'段)存在较厚的砾砂层,该层含量中等较丰富的孔隙水,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结合锚杆及坑内排水沟降水,其它部位将采潜水泵排出至排水沟,再用大功率潜水泵抽至降水井统一排至地下管网。
1.3 偏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2、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4、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5、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6、本工程总平面图7、本工程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8、基坑开挖支护设计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0、其它有关相关的规范及规程二、土方分层开挖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将从东侧的地库入口A处开始开挖,依次挖至E处,开挖深为-8.4~8.9m,机械挖土至基底底标高为-8.1~8.6m,m,由于不能一次性挖到工程桩,剩下的300m 由人工挖土完成。
采用二台PC200反铲挖机,开挖方向由北往南、由东往西二台反铲挖机同时挖土,基坑采取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20m,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做到开挖好一段,支护好一段,同时经常检查边坡情况,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2.1土方开挖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放坡按基坑支护设计,为了确保开挖不扰动土方,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开挖方向由北往南、由东往西二台反铲挖机同时挖土。
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cm,余下采用人工开挖。
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掘机由专人指挥,整个土方开挖过程由专人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待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cm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沟(500×400地表水排水沟,每隔40米设一口集水坑,沿基坑环状布置,其坡度1%、水沟侧壁采用1/2墙,M5砂浆砌筑,沟底用厚度100,标号C10砼找坡,沟壁用水泥砂浆抹面,沟壁外与土壁间用粘土填实)局部深度处也应采用人工修土,以免超挖或拢动基底土,人工修土及时用手推车运至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以便及时把土方运出。
待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组织甲方、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槽,避免基底土长时间暴露。
6 在开挖期间,应加强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雨准备,基坑上部底部做好排水边沟,集水井,用水泵及时抽出积水,并购置一定数量的防雨布,将坑壁覆盖,以确保基坑稳定。
2.2挖土要点基坑开挖时为了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人工挖土部分,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则预留20~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机械开挖部分,为避免破坏基底土,采取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一层人工清理。
施工便道从下往上的做法为:下铺600厚塘渣,100厚碎石。
便道宽度为6M。
具体见施工便道平面图(附后)。
基坑采取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20m,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做到开挖好一段,支护好一段,同时经常检查边坡情况,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弃土及时运出,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与基坑边缘保持8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的稳定。
挖土至底设计标高后及时由建设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组织基坑验收,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2.3挖土注意事项为防止超挖,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标高监测控制。
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管线、洞穴、暗沟等,如发现迹象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三、基坑支护设计概况:3.1 基坑支护方案3.1.1 支护体系方案选择综合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本基坑支护如下:1、基坑开挖深度8.4~8.9m.2、地下水位高、土层渗透系数大,因此切实做好止水及降排水工作是本工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3、本工程周边环境条比较复杂,四周都有建筑物,○1北则(AE段部分)局部临已有建筑物较远,临近小区道路,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采用人工挖孔桩+锚杆,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并设泄水孔。
○2基坑东端(AE段部分)局部临近已有法院办公楼约10m,办公楼存在2.0m深的半地下室,影响较小,但临近法院办公楼道路,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挖孔桩+锚杆,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并设泄水孔。
○3基坑西南侧临近已有办公楼很近,且该办公楼为独立基础,为该支护主要防护段,将采用人工挖孔桩+双排锚索,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并设泄水孔。
○4基坑西南部(A’B’、C’D’段),存在较厚的砾砂层○4,该层含中等较丰富的孔隙水,为该办公楼独立柱基主要持力层,长时间排水对办公楼的地基有影响,该段支护桩设高压旋喷桩水止。
结合本工程上述特点,根据“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考虑到本工程北侧和基坑东部的实际情况,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加放坡进行支护,西南侧因受场地限制采用一排三轴高压旋喷桩结合锚杆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
该支护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因基坑开挖作业面狭小,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短。
由于基坑内无支撑等障碍物,基坑开挖时能全面铺开作业,大型施工挖土机具,运输车辆均能直接下坑作业。
锚杆施工与基坑挖土同时进行,交叉作业,边开挖边支护。
2、支护结构造价低,经济性好。
3、锚杆施工设备轻便,施工简单,对场地适应性强,无需大型、复杂设备。
施工所占场地小,对周围环境干扰少,施工噪音小,无振动,施工文明。
4、锚杆支护结构有较好柔性,自重轻,能承受较大变形,并具有良好抗动荷载的能力。
5、在粉土地基中施工安全度高。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和测试结果,随时调整锚杆间距和长度或采取加固措施,保证基坑顺利开挖。
6、锚杆与高压旋喷桩组成复合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防止邻近建筑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
本基坑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降水。
根据我公司在以往工程的经验,确定本工程采用轻型井点及坑内深井进行降水。
3.1.2 支护体系具体做法根据上述分析,支护具体做法如下:1、基坑上部1.5M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坡率1:0.8,留平台。
2、基坑西南侧已有办公室楼AB和CD段,该段设计采用大倾角双排锚杆结合人工挖孔桩施工。
考虑到需要减少基坑开挖及降水对邻近建筑的影响,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坑内侧设一级轻型井点降水。
AD段采用1:0.8自然放坡,坡上设两级轻型井点,单排锚杆支护,采用80厚C20喷射混凝土,内配钢筋网Φ6.5@200×200MM处理。
3.1.2锚杆支护做法锚杆采用钢管和Φ165钻孔加Φ28钢筋形式。
钢管锚杆施工时应将钢管前端封闭,在管壁上沿长度方向每隔0.3M×0.3 M,设Φ8MM圆孔,圆孔从离坑壁3.0M处开始设置,直至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