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保”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甘肃省**小学一、活动方案名称“生态与环保”科学教育项目二、活动方案具体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建设新农村这个新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生产方式的深入实际的科学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发现并获得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校的环保科技教育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2、关注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生态环保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动手设计、制作环保小制作,调查、研究环境问题,自主地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时时处处受到环保氛围的陶冶,逐步养成关心环境、关注环境问题、主动爱护地球的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科普教育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尊重与热爱、团结与合作意识;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通过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发学校所在县域的农村产业调整和升级更加趋向于生态、环保型,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涵盖学生人数我们学校地处甘肃****县城,由于工业经济总量不足,支柱产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种植业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苹果产业和蔬菜产业。
随着近年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步步推进。
我们学校所在周围的果品生产、大棚蔬菜是主要产品。
我校近1500多名学生的农村老家中,近300名学生家里种有果园,有近100名学生家中有养殖业。
因此,组织四、五年级400名学生开展“果品村”与“养殖村”的互动活动。
四、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活动步骤、活动的具体结果(产出)(一)活动的具体内容1.环保知识普及。
开设环保知识课堂,充分利用课堂、网络、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大力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2.组织生态环保教育实践。
组织学生深入***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大棚蔬菜的种植;深入果园了解家乡特产水果——红富士苹果的巨大魅力,果园如何管理等。
参观****乡畜牧养殖基地,了解养殖的生产流程。
向自己的家长、村人、种植专业户请教;可以自发邀请老师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去研究。
3.组织开展调查数据分析。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项目后,将学生他们统计的数据与老师调查统计的数据比对。
4.举办环保知识调查辩论会让“苹果村”与“养殖村”的学生们根据所收集找到的资料展开辩论会。
5.组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苹果与养猪的魅力孰大孰小?为什么栽植果树的多养殖的少?对于栽植果树和发展养殖,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起来了解、研究它们。
6.组织开展环保实验。
每个活动小组确立一个环保研究问题;设计一个环保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二)活动过程和步骤1.环保知识普及方面:(1)举办学校环保知识讲演(2)举办“我和家长话环保”活动;(3)编写《环保知识知多少》,让参与活动的全体学生全面掌握生态环保知识。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内容:低年级可以收集环保知识,编写《环保知识知多少》.中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确定一个环保的主题如:“环境和我们”等。
制作环保小报、制作环保知识幻灯片、写环保日记,针对环保的问题和现象谈看法、开展”七嘴八舌”话环保主题中队会等.高年级可确定环保研究课题.如:《垃圾的处理》等等.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实验、调查开展研究,完成一篇环保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2. 组织环保实践活动:围绕着果品和养殖的“种类”、“营养”、“经济价值”“科学栽培(养殖)技术”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调查研究。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研究内容,自主地结合成若干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分头实践,收集资料。
(2)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少部分学生游荡于各组之间,当心没有固定的研究内容。
主要是一些学生都是县城的孩子,家里既不种苹果,也不搞养殖业,对这两种产业方式很陌生,不明白自己该去研究些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议“苹果村”与“养殖村”的学生分别邀请这些同伴,请他们“落户”到自己的村子里,并作为“苹果村”与“养殖村”的后代展开研究。
3.数据分析方面:(1)要求各小组学生计算一亩地栽植果树的经济收入大约是多少?(一亩果树产苹果4000斤左右,每斤约1.5—2.0元)(2)养殖所花费的劳力、投入各是多少?(以饲养10头猪计算,耗费饲料价值约3000元,劳力投入1万元,生猪市场价每公斤13元左右)(3)请苹果村、养殖村的两个种养殖大户,实地告诉学生有关数据,讲一讲各自的优势与缺点。
两种产业方式哪一个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更加生态环保等等。
4. 环保知识调查辩论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1)研究“苹果的种类”的学生可以展示各种品种的苹果的实物,讲解种类,请大家品尝,让大家折服。
(可以根据时间随时调整)。
(2)研究“养殖的经济效益”的学生可以展示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多方证明养殖业的社会需求,经济效益快捷高效等。
(3)研究两种生产方式哪个更加环保的学生讲解苹果种植过程的有关技术,包装等生产流程,当小小农艺师;与之相对的“养殖村”的学生可以用独特的方式请来了养殖大户作讲座,可以播放他们采访种植大户的录音,使之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他们关于养殖业如废水、粪料的回收利用、空气净化等。
5.环保课堂教学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问题一:通过调查实践,查资料,是否更了解了家乡的特产水果——红富士苹果了吗?问题二:我们发现除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在农村调查,去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还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些方式喜欢吗?问题三:既然养殖业经济价值巨大,效益快捷、为什么本地的人们,大多选择栽植苹果树,而没有去发展养殖业呢?大家如何从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角度来为我们的家乡父老出出金点子呢?6.环保实验(1)收集变费为宝的小制作(2)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幅环保工艺画(3)收集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习对家中垃圾分类收集(4)利用种植和养殖的物品做实验(5)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开展环保服饰制作和展示(6) 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和制作一件环保小制作(7)每个活动小组设计、制作班级的垃圾分类箱(三)、活动预期效果1.在学生广泛参与中,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引发关于那种生产方式更加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
让学生懂得,虽然养殖业关乎民生,经济效益巨大,但是由于其投入相对较大,受市场风险影响比较明显,而且由于对废物的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对空气质量造成加大影响,不利于生态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苹果种植中化学肥料的过度利用,也不利于环保。
如何把这两种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生态的、环保的循环利用生产模式,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给决策部门提出建议让学生给分管农业的乡镇长伯伯写一封信,请政府动员人们多种苹果这些经济作物,为自己增加收入,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
上街发放倡议书,在倡议书上,汇总大家的调查数据,绘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济投入、经济收益对比表。
通过鲜明的数据差异,引导人们科学地选择种植和养殖。
请“苹果村”与“养殖村”的种植养殖能手到学校作技术讲座。
还可以让学生做通自己的家长的工作,推荐自己的家长来作讲座。
3.开展生态环保课题研究。
每个活动小组设计一个环保系列科普实践活动,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开展活动,完成活动资料的整理和积累(包括计划、照片、影象、总结以及活动作品),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展示和评比,形成具有较高水准的生态环保调研报告,并予以发表。
五、开展这一方案的优势****县的果品种植起步较早,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近自然,我们开展的“学校种植”系列内容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和适合研究、学习什么小主题或内容。
在科技种植养殖活动中主要有:1.社区种植和养殖:科技种植知识、种植品种、种植范围、“我村的科技种植”、走进大棚、周围的“大棚、中棚、地膜”、****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县党原乡丁寨村养殖示范基地的考察、调查、动手实践。
2.学校种植:学校种植基地的管理、劳动、观察记录;“我是科技小记者”、聆听种植协会科技辅导员的介绍、走近我们的老师、争做科技种植小能人。
3.家庭种植:“我家种植中的科技含量”“我的科技实验”、科技种植实验日记、“我为家中的生活出点科技点子”。
所有这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科普实践基地和实物展示平台。
六、活动方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整体的提高可能具备的积极作用和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本活动方案以少年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少年儿童实践、探索的兴趣,让少年儿童走出封闭的书斋,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少年儿童乐于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科技种植、养殖的现状。
通过这一次互动引发****县新农村建设生产方式的小调整。
让同学们勇于实践,关心家乡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反复的科技实践过程中,收获科学知识和能力,正确判断地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和环保论证。
利用种植养殖特色村、学校、家庭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科学意识培养;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实践劳动,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科学知识。
引导他们去探究一些日常的科学道理,指导他们大胆地尝试、实践,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七、开展活动方案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1、激发参与热情。
通过科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求异创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2、提供发展空间。
能够充分发掘学校及现有的科普教育资源,在学校的各项科技实践活动中,尤其是科普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发展天地。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共同发展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往,在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3、鼓励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获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和鲜明的个性。
4、获取成功体验。
在科普教育的各项活动中,结合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强调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一种乐观向上,体现强烈自主意识的积极心态。
附:“生态与环保”科学教育活动安排表“生态与环保”科学教育活动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