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生的现状调查及完善其培养的研究

全科医生的现状调查及完善其培养的研究

全科医生的现状调查及完善其培养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03级七年制四大班张婷、万菁、倪佳颖、忻笑容、夏正荣、施佳、陈实、黄伟、刘亚坤等指导老师陈敏怡单炯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引进全科医生这个概念以来,“全科医生”已经在中国逐步扎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结果的累积,日趋完善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在不断地推出。

本课题着眼于研究上海市全科医生的现状和社会反响,意在寻求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的不足之处,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完善全科医生的培养。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完善引言现代医学理念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以往人们“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已逐渐被“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所取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医学不仅是治疗疑难危重病症的学科,更应该是一门促进人类健康的科学。

全科医生无疑是这样的医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国对全科医生的定位在“六位一体”的统一,其包括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6个内容。

目前我国只有全科医生不足4000人,而按照国际最低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

因而在数量上,今后也将会大力发展全科医生的队伍。

然而如何培养具备这些素养的全科人才,便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20多所医学院校设有全科医学教研室。

上海市的医学院校和医疗单位在市卫生局领导下各也还在尝试中,从对专科医生实行的缺啥补啥的方式到对象相对局限的规范化全科教育,而今,市卫生局已放眼对每年的临床本科毕业生进行规范化培养,更新后的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上海今后的需求?是否足够成熟作为上海今后长期的培养途径呢?我们通过调查、访问等手段了解了目前的情况和社会反响,经过分析,给出一定结论和建议,希望给予上海市完善全科医生培养的过程中一些帮助。

材料与方法1、材料问卷调查(3类):①医生问卷: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市区董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共计59人。

②学生问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即将升入毕业班的02级临床五年制学生共计144人。

③居民问卷:各大医院门诊候诊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者共计139人。

2、方法①问卷调查形式向三个人群发放②电话采访:卫生局科教部许铁锋老师③资料收集:书籍、网络资源3、内容①医生问卷内容:全科医生对于工作现状的反映以及对于培养的看法和要求②学生问卷内容:对于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以及今后个人从事全科的意象及原因③居民问卷内容:对于全科医生的认知情况以及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行情况4、统计方法:原始数据主要运用EXCEL处理。

结果主要以图表和百分比率表示。

结果和分析1、医生问卷①总体情况:本次问卷涉及上海各区县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9名全科医生。

大部分为45岁以上,具有30年以上医学工作经历。

具体年龄分布和从事医学工作年限分布如下图;只有33%的人具有本科学历,本科以下学历占去65%,硕士学历有1人。

2%的人毕业就是全科医生,54%以前是内科医生,15%以前从事外科,6%则为妇产科医生。

37%的人已经取得全科医师初级证书,30%取得全科医师中级证书,其余未取得全科医师证书。

②现状有21%的医生是顺应我国医疗模式转变而成为全科医生,另有17%出于节约卫生资源的观点,14%出于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18%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给了个人良好的发展前景,14%的人认为是健康观念的转变促使其成为全科医生。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通过全科岗位培训成为全科医生,28%通过全科规范化培训,19%未接受培训。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形式,有21%的人主要长期在卫生服务站点,41%的人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38%的人则在站点与中心定期轮换。

大部分人不担任行政工作,基本无人目前有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课题研究。

有40%的人认为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功能主要是初步有6位一体的作用,而仅有10%的人认为达到了家庭医生的作用。

而全科医生给居民提供的服务比较齐全,治疗常见病,保健咨询,就医向导、心理保健的比例相当,各约占1/4。

综合管理能力和临床医疗技能的欠缺是目前全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少数人认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最薄弱。

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具备的设施仅能维持基本需求,只有少数完全能够满足,另有少数还缺乏基本设施。

全科医生和他们大部分的患者接触程度为如下情况为如下:44%的患者经常会去向医生咨询,医生比较了解其情况。

分别有25%和22%在患者生病时接触或会经常主动联系患者并上门服务,很少部分已经和患者建立紧密联系和深入交流。

对于全科医生与普通医生之间的区别,大部分人认为是“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看病对象的范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而更人性化,个人化、工作的模式、赚钱少、医疗思路转变、医疗纠纷少等也依次占小部分比例。

关于自身的优势,31%为在于作为全科医生,“重在预防,以健康促进为目标”是自己的优势,43%认为自己能和患者密切接触,有利于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18%则选择易与患者保持长期随访,诊疗工作较熟悉和连贯,8%认为服务范围小可以做得更周到。

82%的人认为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

大部分医生对于自己在社区内服务比较愿意,不认为贬低了医生的职业,各有约半数人认为无所谓,只看中医生这个职业和全科给自己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目前的行医环境,则不太乐观,没有人选择非常一致,只有35%的人觉得基本符合,而有35%觉得和自己理想的差一点,17%的人认为不过如此,13%人觉得差太远了。

问及目前有何不满意时,回答各方面还不完善的占绝大多数,而工资太低也是十分现实地占去29%,其他情况也不容小觑。

③建议依据自身的经历,有38%的全科医生认为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时间不够,实践经验不足;24%认为某些课程还需要自己加工学习;18%认为时间太长内容重复;16%认为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完全符合实际需要。

对于某些小的专科的专业知识培训(比如五官科、皮肤科),42%的人偏好于每1—2周一次的小讲课形式,32%则喜欢各科门诊进行两周的轮转,另有20%的人认为遇到问题自己看书比较好,而6%的人觉得实际工作根本用不到,无须培训。

比较适合于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形式的问题,61%的人选择每年参加学习班,23%选择相对比较方便的网络远程教育,也有个别喜好遇到问题自己上网或者看书。

关于培训内容,全面的医学知识、过硬的临床技能、预防康复医学都成为医生们关注的焦点,而相对地,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和与人沟通技巧则未受到应有重视。

最后,几乎所有医生都认为有必要针对全科医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宣传,其中原因依次有如下:强化居民正确的全科理念、稳定和巩固全科医生队伍、引导更多医学生加入全科医生行列。

个别医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社会宣传。

以下是医生们的一些其他想法:a对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的呼吁:肯定全科医生工作成绩,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报酬;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健全相关法律解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全科医生素质,改善全科医生待遇。

b对于培养的建议: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只是短时间内将各科基本理论学习,虽也参加技能培训但远不能满足社区服务需要,致不能向社会推广;应培养高学历、年轻化的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师业务培训,强化社区居民正确的全科理念,尊重全科医师的劳动。

2、学生问卷总体情况:问卷基本覆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第六人民医院、新华医院的全体02级临床本科学生。

有67%的学生了解全科医生的概念,大部分人通过讲课和广播媒体的途径了解到,79%的人将现代医学正确定位于“是一门促进人类健康的科学”。

①总体认识由上图可示,我国全科医学“六位一体”的内容在广大医学生中有了强烈的共鸣。

对于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学生们的回答也十分到位。

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但需注意有仍小部分人认为需要高、精、尖人才这样的认识现象。

学生不仅对于全科医生的职能有了让人满意的认识,对于工作对象也有正确的了解,56%正确回答了社区人群,当然,也分别有20%和14%的学生误认为对象是需要临终关怀和亚健康的人。

这个比例也不算小,可见学生们的认知尚显狭窄。

②对于未来的观点有76%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在以后逐渐普及全科医生,并且给出了合理恰当的原因。

诸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从预防做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而那些24%的认为没有必要普及的学生中,有52%的人还是认为专科医生的知识更加专,可以更好地为专科病人解决问题。

关于全科培养的问题大部分人注重6位一体知识的教育,相当数量的人也还是认为选修弱项比较合理,而对于团队精神和管理才能未受应有关注。

对于目前的全科医生有什么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观点是认为全科医疗的环境不成熟和全科的医疗方式和思维转变不够,和人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对自己病人的联系不够、缺乏全科服务的精神等观点也有一些比例。

最后的问题“你希望关于全科医生有什么改进”提升全科医生的素质,完善各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全科医生创造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增加全科医生人数,跟上实际需求、能系统规范教育一批专业的全科医生等回答所占比例相当。

③今后意向有37%的学生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地位太低无法接受。

19%认为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18%认为可以真正贴近群众关心人民的生命质量。

16%认为无所谓,一样做医生。

有43%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选择做全科医生,出于工作难找而全科医学需要的人多、全科医生新鲜有发展、拓展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升人民健康四种原因的人数比例相当,各约25%。

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人中,36%的人认为学制3-4年的全科规范化培训是他们想要的全科教育形式,也有30%的人希望直接进入社区工作,有全科医师指导,但是显然目前的情况尚不允许有足够的全科医师来做这样的工作,也许多年后,有可能实现同学们的这个愿望。

20%的人希望医学院能够设立全科医学作为独立学科和具备正规的学位。

而13%的人则认为为了节约时间,只要在毕业后上岗前接受一些指导就可以了。

而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学生中,认为全科医学体系还不完善的占多数,出于地位低、没前途、待遇低、毕业后尚需花费的时间太长等原因的也各占14%左右。

3、就诊者问卷总体情况:年龄分布:被调查者中,57%的人住所附近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中,22%的人所在的社区配备了全科医生,25%的社区尚未配备,而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情况。

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社区可以配备全科医生。

另外,约有1/4人接触过全科医生。

有23%的人自认为对于全科医生有正确较全面的了解,27%的人有此概念,约50%的人不知道或者仅仅听说而已。

①总体认识:问卷第五题,当问及“您认为全科医生是怎么样的一种医生”时,情况反映如下:A年轻的医生来社区挂职锻炼B大医院派来的医生来社区服务C因为水平差被下派到社区服务D利用自己业余时间从医院出来独立执业的专科医生E专门接受过培训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及协调性医疗保健服务F不清楚只有35%的人认为是专门接受过培训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及协调性医疗保健服务,可见在人群中对于全科医生的认识仍存在扭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