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脂质体 LEP-ETU( 美国) 、阳离子脂质体 EndoTAG® -1 ( 德国) 、胶束化纳米粒 NK105( 日本) 和新型口服制剂 DHP107( 韩国)。
与传统注射剂相比,新型制剂在降低或去除过敏反应、减小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肿瘤靶向性及耐受剂量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
精品课件
Practical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2016,Vol. 19,No. 4
管中接装过滤器。若有,不可使用孔径小于15um的滤器。 预处理:本药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精品课件
静脉滴注前药物配制注意事项:
本品在分散溶解前是一种无菌冻因干稀块释状物手或法粉不末当:而出现气 12不..应在 用少无无于菌菌1分操注钟作射。下器,将0每.9瓶%氯用0化.9钠%氯注泡被化射,拉液钠会长2注0导,m射l致空液沿2瓶药间0m内物结l壁分纳构缓散米发慢溶微生注解入。粒变,时间 3. 请勿将0.9%氯化钠注射液直接化注,射从到而冻导干块致/药粉效上,下以降免,形成泡沫。 4. 注入完成后,让药瓶静置至少影5响分治钟,疗以效保果证冻干块/粉完全浸透。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精品课件
8、消化道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黏膜炎。
本组患者均在输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 30 min 给予
了预防性止吐治疗;
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质与量; 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及时清除患者呕吐物,腹泻者注意肛周护理。指导患者
进食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生、冷、 不洁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2018年11月7日 湖南省肿瘤医院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型特点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主要指南推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监护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使用方法
精品课件
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型特点
精品课件
紫杉醇简介
紫杉醇类药物,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胃癌的治疗。
精品课件
多西紫杉醇——泰索帝
溶剂:聚山梨酯 80 及无水乙醇助溶
适用症: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非小细胞肺癌、激素难治性转移性前列腺癌、既往未接 受过化疗的晚期胃腺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独有的不良反应:体液潴留。此外,多西紫杉醇所致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紫杉醇不同,白细胞减少呈剂量依赖 性而非时间依赖性。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
保暖,症状在 1 周内自行缓解;
必要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
精品课件
6、皮肤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脱发、泛发皮疹、瘙痒、指甲改变、指甲色素 沉着/变色症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含有源自人血的血清 白蛋白,皮疹的发生可能与之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应注意观察皮疹的部位、范围及转归; 指导患者穿柔软、舒适、宽松的棉质内衣,保持床单位
精品课件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作用机制
迅速释放:游离紫杉醇浓度更高 主动运输:胞吞转运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的运输(gp60) 靶向肿瘤:通过白蛋白结合精蛋品白课件聚集到肿瘤部位(sparc蛋白)
胞吞转运并聚集到肿瘤部位详细图解
白蛋白
分解成小的白蛋白紫杉醇复合体 进入血循环
平均直径 130nm
紫杉醇
白蛋白受体(gp60等)
恶心、呕吐、腹泻者经对症治疗护理后症状多在 3 ~ 4
天内缓解。
精品课件
4、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使用方法
精品课件
使用方法
给药剂量:
三周方案:260mg/m2 d1给药 3w 单周方案:100mg/m2或125mg/m2 d1,8,15给药 ,q3/4w
滴注时间:30分钟
本品在配制及滴注中不必使用特殊的不含二-(2-乙基已 基)邻苯二甲酸酯(DEHP)的输液装置,不建议在输液
精品课件
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治疗方案
精品课件
NCCN指南卵巢癌推荐
白蛋白紫杉醇-复发卵巢癌可选择化疗方案
精品课件
NCCN指南卵巢癌推荐
卡铂/白蛋白紫杉醇-复发卵巢癌紫杉醇过敏患者
精品课件
NCCN指南宫颈癌推荐
宫颈癌系统治疗方案
精品课件
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监护
精品课件
1、骨髓不良反应
( 3) 贫血: 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多食猪肝、红枣、香菇、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精品课件
Chin J Surg Onco,October. 2015,Vol. 7,No. 5
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跳骤停、充血性心力 衰竭、水肿、左心室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潮红、 低血压、高血压和房室传导阻滞。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白蛋白紫杉 醇复合体
窖蛋白和胞 膜窖小泡
白蛋白通过胞吞转运 作用进行转运
肿瘤间质
白蛋白紫杉醇与 SPRAC蛋白结合后聚 集在一起
白蛋白 紫杉醇 SPARC蛋白
SPARC蛋白
紫杉醇引发肿瘤细胞 凋亡
精品课件
肿瘤细胞
白蛋白结合型剂型带来的优势
✓ “三高一低”:
-高剂量 (提高紫杉醇的耐受剂量) -高肿瘤组织分布 -高疗效 -低毒性
• 复发转移推荐:纳米白蛋白紫杉醇
• 100mg/m2或125mg/m2 d1,8,15给药 ,q3/4w
• 260mg/m2 3w
精品课件
2018 CSCO指南乳腺癌推荐 新辅助化疗
精品课件
2018 CSCO指南乳腺癌推荐 新辅助化疗
既明确乳腺癌晚期/复发转移的一线使用,也进一步肯定了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地
的清洁、干燥、平整;
避免使用肥皂、洗涤剂等对皮肤有刺激的物品; 勤剪指甲,避免抓挠皮肤; 避免食用海鲜等易致过敏的食物,并给予药物对症处理。
精品课件
7、肝功能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 胆红素升高。
给予护肝药物治疗,患者肝功能均恢复了正常; 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注意观察有无厌食、厌油、乏力、黄疸等症状,指导其
免去激素,更适合糖尿病 或睡眠不好患者
靶向效果
溶剂特有 不良反应
粒径小至130nm,
通过粒径改变
唯一特异性靶向浓集
既提高EPR效应,


实现被动靶向
(与肿瘤细胞表面SPARC
也利用白蛋白载体
EPR效应
蛋白的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靶向浓集
过敏反应、神经轴突 变性、脱髓鞘反应 体液潴留
精- 品课件
-
-
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主要指南推荐

精品课件
NCCN指南-NSCLC晚期或转移性 非鳞癌一线
精品课件
NCCN指南-NSCLC晚期或转移性 鳞癌一线
精品课件
CSCO指南肺癌诊疗指南
2018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编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品课件
NCCN指南胰腺癌推荐
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疾病 一线治疗——转移性疾病 新辅助
260mg/m3 0.5h
NS
白蛋白结合型 对比优势
免除有机溶剂,以人血白 蛋白为载体,亲和度最高
粒径小至纳米级别
更高耐受剂量提升
输注时间缩短至0.5h
每支只需20ml NS 无需GS,高血糖患者无需 因此增加胰岛素辅助治疗
预处理
地塞米松、苯海拉明、 地塞米松
西咪替丁
地塞米松、苯 海拉明、西咪
替丁
正常无需预处理
紫杉醇:二萜类化合物 最早由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 英文名:Paclitaxel 分子式:C47H51NO4
O
O H3C
O OH
CH3
H3C
O
NH O
CH3 CH3 H
O OH
OH O O
O CH3
OO
精品课件
不同紫杉类药物
传统紫杉醇注射液。
紫杉醇脂质体( 力扑素®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 Abraxane®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Genexol® PM) 。
精品课件
不同紫杉类药物主要差异汇总
药物种类
主要辅料 粒径级别 推荐剂量 滴注时间
溶媒
传统紫杉醇
蓖麻油、乙醇 微米
135-175mg/m3 3h
GS/NS
多西他赛 紫杉醇脂质体
吐温80 乙醇 微米
75mg/m3 1h
卵磷脂 胆固醇
微米 135-175mg/m3
3h
GS/NS
GS
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
人血白蛋白 纳米
精品课件
3、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 肺栓塞、肺血栓栓塞和辐射性肺炎。
注意监测肺功能及肺部影像学变化情况;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必要时予停药并
积极对症治疗。
精品课件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感觉异常、针刺样疼痛。发 生时间一般在化疗后 5 ~ 8 天。神经毒性的发生 与紫杉醇引起的神经细胞脱髓鞘有关。
临床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 白减少。
( 1) 白细胞减少: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房
间每日定时紫外线消毒 2 次,注意手及口腔卫生,注意 保暖,预防感冒。
( 2) 血小板下降: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避免碰撞,
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勿剔牙、挖鼻孔,保持大便通畅; 注射完毕按压针眼部位 5 min 以上; 观察有无鼻出血、 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给予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