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
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
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
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
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
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
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