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安全“四化”建设达标验收标准

消防安全“四化”建设达标验收标准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四化”建设达标验收标准一、安全标准化1. 组织建设:单位要以正式文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单位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建立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志愿)消防队、重点工种人员基本信息表格;每年年初,单位与内部各部门、各部门与所属员工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2、规章制度: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志愿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以正式文件发布。

同时,制作规章制度标牌悬挂在本单位公共区域显著位置墙上。

3、标识化管理:单位应按照以下内容和要求,在相关位置设置标识:(1)消防安全布局标识。

①在主要入口处张贴或悬挂消防安全《告知书》、《承诺书》、消防安全行政许可复印件(公众聚集场所为《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其他单位为验收合格文件);设置总平面布局图,标明单位消防水源(天然水源、单位室外消火栓及可利用的市政消火栓)、水泵结合器、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主要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

②在楼层显著位置设置楼层平面布局图,标明楼层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主要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

③宾馆、饭店的客房、医院病房和娱乐场所的包房等公共场所的房间门内侧设置“安全疏散路线图”。

(2)消防车道和防火间距标识。

①在消防车道两侧划线,设置“消防车道,严禁占用”字样的标识。

②在防火间距两侧墙面上设置“防火间距,严禁占用”字样的标识。

(3)消防设施器材标识。

①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防火门、防火卷帘、防排烟口、末端试水、湿式报警阀、消防水泵、稳压泵、火灾自动报警控制柜等消防设施器材附近张贴标识牌,内容包含编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检查要点、检查卡等。

②在室外消火栓喷涂编号,周围设置防撞装置及“消防设施、注意保护”字样的标识;在水泵接合器上喷涂编号、设置注明所属系统和区域的标识牌,周围设置防撞装置及“消防设施、注意保护”字样的标识。

③在消防水箱间门上设置“消防水箱间”标识牌,在消防水箱醒目位置设置“消防水箱”标识牌,注明容积,在稳压泵及其控制柜上设置注明系统名称、编号的标识牌。

④在消防水泵房门上设置“消防水泵房”标识牌,在消防水池醒目位置设置“消防水池”标牌,注明容积,在消防水泵及其控制柜上设置注明系统名称、编号的标识牌。

⑤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中的各阀门处设置常开或常闭的标识牌,阀门附近管道上设置水流方向指示箭头。

⑥在湿式报警阀组上设置注明所属系统和区域的标识牌。

(4)消防控制室标识。

在消防控制室门上设置“消防控制室”标识牌,室内悬挂“消防安全管理一览图”,内容包括“单位情况简介”、“消防设施设备器材基本情况”、“消防工作组织架构及责任分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知应会”“一证、两卡、三本”(一证:值班人员职业资格证,两卡:维保承诺卡、维保告知卡,三本: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报告书)。

(5)逃生辅助设施标识。

宾馆客房内或疏散走道配备的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缓降器等逃生器材附近的门体上或墙上设置明显的标识及使用说明。

(6)消防安全警示、提示标识。

①在室内消火栓、灭火器、防火卷帘、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下方划线,划定严禁遮挡、堆放物品的区域。

②在安全出口门上张贴“安全出口严禁锁闭”,常闭式防火门上张贴“常闭式防火门请随手关闭”标识。

③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不能保持常开的安全出口、疏散门,设置推闩式门锁系统,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和使用提示。

④在普通电梯门上应设置“火灾时请勿使用”的标识。

⑤在建筑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共用楼梯间处应当设置明显的分隔设施,并设置“火灾时禁止通行”字样的标识。

⑥宾馆客房内应设置醒目、耐久的“请勿卧床吸烟”标识。

(7)危险场所标识。

①危险场所、危险部位的室外、室内墙面、地面及危险设施处等适当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明安全警示性和禁止性规定。

②易燃易爆的部位应当按要求设置禁止烟火、禁打手机、禁止吸烟等警示标志。

③仓库应当划线标识,标明仓库“五距”(即墙距、垛距、柱距、梁距、灯距)及主要通道宽度、货物固定位置等。

(8)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标识。

在配电室、储油间、厨房、锅炉房、库房、化学实验室、消防水泵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门上设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标识牌,室内显著位置墙上设置安全标准标识牌。

(9)动火区域标识。

在动火区域设置动火标识牌,注明动火证编号、注意事项,张贴动火人员相关从业资格证复印件。

(10)消防宣传标识。

在公共区域显著位置墙上悬挂或张贴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提示”、《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在室内外LED屏、楼宇电视滚动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和提示性标语,宣传栏张贴消防常识及消防工作动态。

4、防火巡查、检查:单位有关从业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要求,认真开展每日防火巡查和定期防火检查,对巡查和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如实记录在巡查、检查记录中,并按照单位内部火灾隐患整改程序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单位根据本单位场所性质开展有针对性地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灭火疏散演练工作,年初制定宣传培训和演练计划,年内按计划组织实施。

消防培训工作按照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全员培训等内容开展,建立分项培训记录,留存培训照片和视频,详实记录培训情况。

应急演练工作按照局部演练、全员演练、指定演练、随机演练等内容制定演练预案,预案中要明确组织机构、岗位职责、预案对象、处置程序,并明确“10、30、60”要求(即:自动消防系统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要在10秒内确定报警位置,使用对讲机、电话或广播通知报警点最近人员到场核实。

30秒内,到场查看,并反馈消防控制室;确认火警的,组织起火点附近人员形成第一梯队,使用灭火器或室内消火栓扑救初期火灾并疏散人员。

火警确认后,消防控制室一名值班人员要确认消防自动设施在自动状态,启动应急广播,并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另一名值班人员拨打报警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启动灭火应急预案,60秒内形成第二梯队扑救火灾和疏散人员);组织开展演练后,建立分项演练记录,留存演练照片和视频,详实记录演练情况。

6、自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与具备自动消防设施维保资质的企业签订自动消防设施维保合同,约定每月维护保养的项目,要求维保技术人员保障维保服务质量,维保报告书填写内容要落实到具体部位,维保内容详实,记录全面。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针对维保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和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资金,及时消除故障和问题。

7、动火管理:单位要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领取动火标识牌,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禁止动用明火。

8:档案建设:单位要对日常消防工作开展涉及的有关文件、记录、表格、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建档留存,主要包括消防行政许可、消防部门下达的法律文书和有关文件资料、单位内部下发的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文件资料、各类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设置和维修台账(台账可参考附件11制作)、防火巡查检查记录、火灾隐患整改过程中涉及的报告、批复、消防宣传培训演练有关资料、动火审批资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消防奖惩资料等内容。

对消防管理档案要实施分类管理、定点存放,使单位消防档案管理规范、方便查阅。

二、岗位责任化落实岗位职责及岗位工作标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以单位正式文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志愿(或专职)消防队、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物资仓库管理员、电(气)焊工、电工、保安人员、一般员工等岗位以及其他特殊岗位的消防工作职责,制作相应岗位职责标签放置或贴于该岗位人员主要工作场所处,并督促相关人员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同时,要根据岗位员工工作场所范围,对单位进行区域划分,明确岗位员工的消防巡查责任区,制定岗位消防工作标准,督促相关人员按照岗位消防工作标准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三、监管流程化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流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按照一般员工、防火巡查人员、消防重点部位值班人员、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等就有关火灾隐患排查整改职责分工和检查要点、要求予以明确。

并明确以下火灾隐患整改程序:1、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如能当场整改的,视具体情形,由隐患发现人进行整改或上报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由其直接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整改;2、对不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由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拟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限,逐级报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保证整改的人力和经费资源。

3、批准的整改方案和时限,由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单》的形式通知火灾隐患的相关部门。

4、存在火灾隐患的相关部门是火灾隐患整改的责任部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加强巡查看护等相关防护措施,确保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

5、整改完毕后,火灾隐患整改部门应向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写出整改情况报告,收到报告或整改期限届满时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应当对发出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单》予以复查,填发《复查结果通知单》报消防安全管理者代表审批并送达相关整改部门。

6、对涉及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或与其他单位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影响消防安全,仅靠单位自身确实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及时向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7、对火灾隐患整改过程中填写、制作的内部记录、文书、报告等材料要进行分类归档。

四、基础信息化信息建设及应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消防部门是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主体。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中的单位基础信息,及时录入和更新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要加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时将自动消防设施维保有关信息录入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系统;要在消防控制室等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并接入市公安局视频专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