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简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注:1.组织液的来源有细胞内液和血浆;组织液的去向是细胞内液、血浆、淋巴(与组织液成分最相近的是淋巴).2.淋巴的来源是组织液,去向是血浆.3.血浆中的水分来源是: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原因:组织液与血浆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为什么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2)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简析:渗透压与稳态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2、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简析:.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核心突破一:人体血浆pH 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维持机制:NaHCO 3泌尿乳酸钠消化呼吸呼吸缓冲物质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注:1.人体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了以上这些器官外还应有皮肤。
2、内环境确实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总称,但是不同的细胞都有各自的内环境的,各种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就是组织液;例如:肝细胞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它生存的环境是组织液。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维持简析在神经与体液调节详解)4、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简析:如何内环境是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方式是协助扩散,如果换成是氨基酸的话,那就是主动运输。
但是如果说是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都是主动运输。
【热点难点全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首先应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温度(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代谢产物的场所是细胞内而不是细胞外):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如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血浆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血浆中除了蛋白质以外,其它小分子物质以及水分均匀可滤过到血管壁。
(4).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首先,血浆沟通四大系统与内环境,源源不断的从消化系统中获取糖类等有机物,从呼吸系统获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它还把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排泄系统排除人体。
其次,它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水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酸碱平衡等。
还有,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以及激素调节也是主要通过血浆。
【例】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1.细胞外液渗透压(1)稳态: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渗透是平衡的。
(2)影响因素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最终原因:(除淋巴回流受阻以外)都是血浆渗透压下降,使组织回流速率下降。
)①营养不良就会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导致组织水肿。
②过敏反应水肿则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
扩散与渗透的区别:扩散:物质(一般指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的现象.是分子运动的表现. 渗透:一些溶剂分子(如水)透过半透膜从自身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底的一侧转移的现象. 水通道运输水分是协助扩散渗透(双向渗透或可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渗透通常指液体溶剂分子的跨半透膜扩散.而扩散可以是各种形态的溶剂分子扩散分为自由扩散(小分子通过),协助扩散(较大分子通过,需载体蛋白)。
渗透类似于自由扩散(小分子透过,无需条件),主要说半透膜有渗透作用。
成熟的植物细胞(自由扩散)、动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例】2011年12月4日,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在上海举行,如图为比赛的选手。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例2、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加的是:此时,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是因:局部组织活动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增加,对水分吸引力增强,所以回渗的速度下降,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基础知识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使各个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___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当____________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生理意义:机体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成分和理化性质调节作用器官、系统内环境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出现障碍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核心突破二:内环境稳态失衡分析(1)理化性质失调:①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 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 失调——发热。
pH渗透压体温(2) 内环境中的 化学成分含 量失衡 ⎩⎪⎪⎪⎨⎪⎪⎪⎧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 升高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 ③ 上升,可导致尿毒症④ 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 2+过低,可出现 ⑥ 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渗透压组织水肿代谢废物O 2抽搐血糖【高考零距离】1、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
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细胞膜B.乙中细胞先质壁分离后再自动复原B.短时间内茎的形状将变成D.长时间内茎的形状将变成5、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右图所示。
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考点提升训练】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4、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丙酮酸+H2O―→CO2+[H]+能量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7、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