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5期序号需求类别2012年前2015年前2020年前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绿化优选建筑场地、降低对社区环境的负荷生态城市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与组织2节能与能源利用降低建筑耗能、提高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城市节能体系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综合利用生态城市节水规划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使用绿色建材室内环境质量声光热环境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运营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节能改造智能化系统、社区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表1未来10年内中国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一、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1.绿色建筑概念的形成。

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从生态环保的观点,可将其定义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尽量降低环境负荷,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其目标是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三者的平衡优化和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并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在建筑物的场地选择、内部结构设计,施工建设、交付使用及以后的改造装修过程中,能够减少建筑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负面影响,实现能源节约、水资源循环再用,材料高效利用的新一代建筑产业技术主导设计标准。

因此绿色建筑概念形成过程本质就是一种建筑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B ·富勒(R ·Buckminister Fuller )第一个提出“少费而多用”(More WithLess ),也就是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和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符合生态学的循环利用原则。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提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

其后,世界能源危机激发起全球性的“节能热”,建筑领域的各种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先导。

随着空调、低瓦数照明灯具、反射玻璃、钢结构等新的建筑与技术产品的出现,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增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建筑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设计建筑的各个部分,成为改变建筑师设计理念的新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外为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开发出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2002年正式成立了世界绿色建筑理事会,标志着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新一代建筑产业技术的主导设计标准。

总的来看,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的演化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权重到一级权重体系再到多重权重,从线性综合到非线性综合,评价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建筑产业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绿色建筑阶段,在未来10年~20年内,将向第二代绿色建筑阶段过渡。

2.绿色建筑内涵在中国的演进与最新定义。

中国绿色建筑产业的演进与国外有所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能效标识体系是同一时期推出的,所以在这些国家,发展绿色建筑就等同于发展了节能建筑。

但是在中国,由于建筑能效标识体系先行,所以建筑产业在真正进入绿色建筑阶段之前,有一个先导的节能建筑阶段。

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这是中国绿色建筑产业节能建筑先导阶段的开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李遵白吴贵生摘要:文章针对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的问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根据绿色建筑概念的演化历程和业界的共识,对绿色建筑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绿色建筑产业最重要的特征进行了提炼;第二、绘制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技术路线图;第三、根据这份技术路线图,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未来5年~10年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重要的政策操作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路线图;产业发展■名家观察■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5期技术类别2012年前2015年前2020年前节地与室外环境土地集约利用,无公害病虫害绿化管理技术生态绿地,竖面绿化规划设计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节能与能源利用活动外遮阳,维护结构的保温,高效保温材料,节能门窗,能源再生电梯,高效建筑供能设备太阳能光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3),热源塔热泵(1、2),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太阳能热动力拔风井城市冷热电联供系统,能源回收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透水地面,循环水处理系统,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分质供水技术与成套设备,污水收集、处理与回用成套技术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绿色施工与节能城市垃圾处理与废物再利用回收系统室内环境质量温湿度独立处理,新风系统,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外通风双重幕墙(1、2),内通风双重幕墙(3),智能建筑照明、低噪声设备、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营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外墙节能改造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物业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表3未来10年内将大规模利用和发展的关键技术2012年前2015年前2020年前广度目标大部分新建高端建筑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大部分新建政策性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大部分新建建筑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深度目标新建建筑设计以节能为重点新建建筑设计以实施第一代绿色建筑标准为重点新建建筑设计以实施第二代绿色建筑标准为重点高度目标单体建筑节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社区节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城市节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力度目标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新建建筑大规模出现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新建建筑大规模出现绿色建筑标识成为新建建筑的市场标准表2未来10年内可以实现的绿色建筑产业目标始。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

在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甚至提高到90%以上。

根据十二五规划,60%的中国建筑都将完成节能设计与改造。

2006年,中国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节一保”。

经过多年的攻关和研究,中国绿色建筑形成了六大技术体系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实现定量化检测标准,达到标准的即为绿色建筑。

这也是迄今我国对绿色建筑最完整的定义。

考虑到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便于绿色建筑概念的推广和普及,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参考了结构简单、清晰,便于操作的国际第一代评价体系的框架。

但是这一评价体系的框架存在其自身的问题,如缺乏对建筑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不同地域或建筑的适应能力等。

因此,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特别是合理吸收国际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综合全面”思想,将是未来5年~10年中国绿色建筑产业的演进方向。

3.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自2009年6月开始,本文作者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对绿色建筑产业进行了一年多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工作,通过电话访谈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来自44个单位的53个熟悉或比较熟悉该产业的实践者和学术界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专家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认为该产业成长较快,带动性好,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社会效益明显,符合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中,具有成为新一代主导产业的潜力。

这项调查总结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如下:(1)绿色建筑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性大,在节能环保的贡献中占有最大■名家观察2012年前2015年前2020年前政策取向对房地产价格的政策调控落到实处,使房价回归其使用价值而不是投机价值,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使地方政府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不再依赖土地财政,提高中国绿色建筑产业的竞争力完成清洁能源法的立法工作,扫清发展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体制性障碍标准制订完成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的执行效果评价完成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改进并与国际第二代绿色建筑标准接轨颁布新的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开放与创新国家制订政策,鼓励在公共建筑与政策性住房采用绿色建筑标准,促进绿色建筑的知识资源(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与稀缺的垄断性的土地资源的结合。

国家制订政策,鼓励在各类园区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标准。

国家制订政策,鼓励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标准。

安全性保障在国家节能建筑标准中,强化建筑防火等安全性的要求在改进的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中,强化风险评价的要求制订绿色建筑时代与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研究与开发国家将绿色建筑产业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重点扶植的范畴,支持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国家要重点支持适应中国国情,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绿色建筑标准的开发工作。

国家层面完成对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市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开发工作。

表4未来10年内必须满足的政策需求比重等特点。

(2)绿色建筑的市场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呈负相关关系,即投机价值在房地产价格中所占比重越大,房地产开发商越没有兴趣开发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标识对绿色建筑的价格具有决定性意义,掌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导权就等于掌握了绿色建筑的定价权。

(4)绿色建筑的发展依赖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发展,清洁能源的入网问题将制约绿色建筑的发展。

(5)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因地制宜性,采用适宜技术比采用先进技术更为重要,因此基于本土化的技术资源整合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多维分析技术路线图本质是一种多维分析的工具。

可以利用技术路线图为绿色建筑的产业发展,提供以下几个分析维度:(1)市场需求维度:用于归纳最重要的绿色建筑行业应用以及在未来不同时期之前可能大量出现的最重要的市场需求。

(2)产业目标维度:主要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在未来不同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

(3)关键技术维度: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4)政策需求维度: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而必须在政策层面上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几个维度的分析都是密切关联,环环紧扣,并以时间为共同轴向的,因此最终通过多维共同分析得出的结果,将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和政策制订指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