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嘉兴深化实施接轨上海战略

嘉兴深化实施接轨上海战略

嘉兴深化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当前,长三角的发展令世人瞩目,长三角各城市发展中的合作联动更是势不可挡。

上海,作为长三角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组合优势、集聚资源、释放能量。

嘉兴,作为浙江省直接与上海接壤的城市,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历经了民间自发阶段、政府引导阶段、战略定位阶段,目前已进入战略提升的重要阶段。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接轨上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对接,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增强,要素共享不断强化,合作领域逐步拓展。

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嘉兴接轨上海工作面临统筹协调能力不强、接轨主体作用偏弱、整体接轨层次较低、横向对比差距较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点,使接轨上海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台阶,真正把嘉兴打造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当前及今后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形势下接轨上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长三角地区的地位和优势日益凸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一个时期,嘉兴市将面临国际国内环境条件的新变化和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

经济全球化加快,国际产业和国际资本正加速向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转移,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速,上海世博会、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逐渐形成,为各城市全面融入上海,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难得的机遇和优势发展环境。

尤其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即将出台《长三角区域规划纲要》和指导意见,必将使长三角各城市问的合作与交流更为密切,联动发展的态势更加凸现。

沪苏浙推进长三角联动发展形成共识,进度加快目前,各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沪苏浙三省市先后确定了交通建设。

旅游合作、信息共享、生态环保、天然气建设、人才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共建、区域规划合作、自主创新、能源建设等十个重点合作专题,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并相继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完成了不少专项规划,有力地推动了沪苏浙的合作和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化,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尤其是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若干政策意见》,为接轨上海、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

浙江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继续把嘉兴市列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前沿阵.地,浙江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嘉兴作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这些都将给嘉兴市接轨上海工作带来强大动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新一轮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将给周边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将对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上海把世博会作为全国特别是长三角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在办博的过程中要和长三角各城市实现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将使嘉兴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嘉兴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获得新的机遇,也将为嘉兴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同时,给嘉兴市在信息、人才开发,引进外资、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等领域搭建更大的合作舞台。

随着国家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设立总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以及大(小)洋山港的开港等,上海浦东新区新一轮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带动作用将更加显现。

这也将为嘉兴市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内的市场和资源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生产布局重复,产业同构矛盾日益突出,嘉兴市经济发展竞争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大力度的接轨工作、大手笔接轨平台建设也给嘉兴市接轨工作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区域间资源、生产要素争夺更趋激烈。

此外,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推进国内区域的平衡发展,一些逐步成长的中西部低成本制造业将对嘉兴低端产业的市场份额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劳动力、土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供给成本上升促使嘉兴资本外流,也给嘉兴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深化接轨上海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总体目标紧紧抓住长三角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给嘉兴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家对长三角区域的总体目标定位,立足嘉兴特色和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嘉兴打造成为上海六大支柱产业的重要配套地,上海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的重要连通地、上海国际旅游体闲的重要目的地,上海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供应地、上海城市居民外移的重要宜居地、上海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业临近发展的重要扩散地,努力形成互补共赢的大台作格局、产业配套的大分工格局、海陆并进的大交通格局、要素对流的大市场格局,使嘉兴真正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在长三角率先与上海形成“同城效应”。

基本原则在推进接轨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提升、创新、融合、拓展”的原则。

坚持提升原则。

深化接轨上海,关键是提升接轨能力。

要借助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优势,按照关联发展的要求,整合嘉兴市优势资源,建设立体交通,优化经济结构,夯实产业平台,壮大中心城市,不断提升接轨层次、产业层次、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地位,切实提升接轨能力和水平。

坚持创新原则。

创新是深化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不竭源泉。

要创新接轨的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等,尤其是要创新理念,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竞合发展的新理念,以推动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

坚持融合原则。

融合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利用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交通、产业、要素、社会事业等方面与长三角各城市的融合,化区位优势为功能优势,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

.坚持拓展原则。

宽领域、多层次的对接是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内在要求。

不仅要重视交通、产业、市场等有形领域的接轨和合作,更要重视战略,管理、举措、理念等无形领域的对接;既要有具体项目的对接,更要有战略项目的合作,以此推动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发展。

深化接轨上海的重点领域推进交通互联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互联是缩短接轨上海时空距离的先导。

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契机,突出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交通枢纽。

一是围绕“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二期,嘉绍通道、嘉萧通道等重大路桥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做好沪杭高铁嘉兴段、乍嘉湖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嘉兴军用机场改造军民二用机场的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主副中心城市建设。

联动推进南湖新区、秀洲新区、运河新区建设,完善100平方公里城市布局,突出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和服务支撑作用。

加快五个副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城建设以及40个左右市镇建设。

三是加快嘉兴港建设和连接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湖嘉申等航道的建设改造步伐,提高干线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力争到“十一五”规划时期末,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全面建成使用,加快融入宁波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步伐。

四是加强交通电子网络建设,努力实现长三角交通一卡通服务。

促进综合要素集聚促进要素集聚是接轨上海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加快人才引进,继续推进“万名人才引进工程”,建立与上海及长三角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互联互享关系,不断探索和形成各类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强科技合作。

积极利用上海等城市科技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交流洽谈活动,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绿色技术,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积极做好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完善嘉兴市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建设,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是要加强金融台作。

进一步发挥市金融服务办与市外银行的联系机制和服务功能,积极吸引上海、杭州金融机构来嘉兴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金融机构联合开发金融产品,加强业务合作。

四是要加快信息交流。

建立和完善两地高层和部门的互访交流机制,促进两地在重大交通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联动发展社会事业联动发展社会事业是接轨上海的重要内容。

一要加强两地教育合作。

重点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研究实施南洋学院异地扩建,启动上海交大集团在嘉兴经济开发区设立科技园区和建立浙江交大南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公司等工作。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中职园二期建设,构建长三角职教高地。

继续开展嘉沪校本研究合作和组织骨干教师赴沪杭培训。

二要推进卫生事业合作。

积极吸引上海企业公司来嘉兴市投资兴办社会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疗科研项目的合作,组织医务人员赴上海、杭州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海专家来嘉兴市坐诊或参加疑难病例的讨论及会诊。

三要推进文化事业合作。

重点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发展动漫产业,创意产业等方面,加强与上海等地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嘉兴的文化品位。

四要加强社会保障合作。

要积极主动与上海市医保局衔接、沟通,设置上海(嘉兴)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报销代办服务窗口,抓紧启动试行上海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办法。

加快产业融合互动产业融合互动是接轨上海的着力点。

一是先进制造业。

要根据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品系列,大力扶持嘉兴市具有较好基础的汽车配件、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电子通讯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高配套能力。

要利用嘉兴港深水岸线资源和乍浦港一类开放口岸的优势。

与上海联合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并配套发展上海重工业的延伸产品,形成滨海产业带。

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

二是旅游业。

加快建设嘉兴南湖观光旅游区,桐乡古镇名人文化旅游区,嘉善古镇水乡生态旅游区。

海宁观潮旅游区,南北湖休闲度假区,九龙山滨海旅游区,整合大嘉兴旅游线路,进一步提高品位,加强沪嘉旅游网点的联台与合作,把嘉兴旅游网点纳入到上海旅游业的大网络中去,点线相连,努力把嘉兴旅游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旅游的延伸旅游和沪杭、苏杭旅游的过镜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

要以浙江省软件产业(嘉兴)基地、嘉兴总部商务花园等开发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处理服务,服务外包业、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

要利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以综合物流园二期、嘉兴港粮食码头、沃尔玛嘉兴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培育发展一批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规范化的制造业原材料交易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