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快递EMS市场分析、竞争力研究及对策研究姓名丹学号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俊慧2012年12月31日摘要邮政快递业务(EMS)是中国邮政的核心业务,是邮政产业中最快捷的信息和实物传递方式,其收入己占到邮政业务收入的12%左右。
近年来,国际快递面临FedEx、UPS、DHL、TNT等跨国公司的竞争,国快递面临私营速递公司的积压,中国邮政快递业务被大量分流,年均增长率仅为2%左右,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而此间国际快递公司DHL、TNT、UPS等年均增长率均达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
目前我国邮政快递国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已降到20%左右,竞争力不断下降。
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在入世后的第一年允许外商以合资方式发展快递业务,一年后外商股份超过50%,四年后即2005年允许外商经营独资经营快递业务,快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邮政快递(EMS)市场的分析以及邮政快递(EMS)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正确认识邮政快递竞争力,认清形势、找到差距,并提出邮政发展快递的策略与建议,以积极应对快递业开放的挑战。
关键词:邮政EMS 快递市场竞争力目录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二快递的分类,快递基本特征与快递行业利润链的构成 (2)2.1快递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2)2.2快递产业的基本特征 (2)2.3快递产业的基本特征 (3)三国快递市场容量和竞争对手概况 (5)3.1我国快递市场容量 (5)3.2国竞争对手概况 (5)3.3国外竞争对手概况 (6)四邮政快递(EMS)竞争力比较分析 (8)4.1EMS国快递业务的战略服务愿景 (8)4.2市场规模及增长比较 (9)4.3网络规模及其现代化水平的比较 (10)4.4价格比较 (11)4.5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比较 (13)五对中国邮政快递(EMS)的SWOT综合分析 (15)5.1优势分析 (15)5.2劣势分析 (15)5.3机会分析 (15)5.4威胁分析 (16)六启示与思考 (18)6.1准确定位邮政(EM)适应速递市场的竞争特点 (18)6.2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瘦身改造邮政EMS (19)6.3EMS业务应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20)6.4加强国际合作,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21)6.5完善快速集散网,疏通发运渠道,加快传递时限 (22)6.6培养高素质的快递管理人才队伍 (23)6.7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查询手段,实现全程跟踪查询 (23)参考文献 (25)一引言快递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近年来,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在快递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快递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在日趋激烈的快递行业竞争中,中国邮政EMS 现状如何,如何定位,如何前进,如果改革,在蓬勃发展的快递市场,深入分析EMS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对策,对于促进EMS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快递的分类,快递基本特征与快递行业利润链的构成2.1 快递的概念界定及分类快递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送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快递的市场基础是对于时间比较敏感的运输需求。
中国快递市场可分为国际快递市场和国快递市场两大类型,其中国快递市场又可分为城际快递市场和同城快递市场。
同城快递业务是指同一个城市区域互寄的快递业务。
同城快递的时限标准一般可分为“限时递”、“当日递”和“次日递”等。
城际快递业务在国城际市场按照空间运距,还可以细分为跨区城际快递和区域城际快递,如华南区、华东区等。
一般地,区域是以国家行政区域划分为准,但不同的快递企业在设定企业的服务区域时可能会有所不同。
2.2快递产业的基本特征快递产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时效性及规模经济性等基本特征。
2.2.1服务性从本质上说,快递服务只是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置转移,并不生产新的产品,因此服务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快递服务包含服务广度、服务深度及服务舒适度等三方面的意义。
服务广度是指快递服务的业务种类及其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业务种类越多,服务广度就越广;反之,服务广度就越窄。
服务深度是指为用户提供快递服务的完全程度和便利程度。
提供的服务越完全越便利,即需要由用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越小,则服务深度越深;反之,需要由用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越大,则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相应的就越不完全,快递服务深度就越浅。
服务舒适度是指以员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心理感受的优劣程度。
2.2.2网络性及规模经济性快递的网络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快递服务主要依靠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船舶等组成的物理网络来实现,同时快递网络的建立具有实物网络的明确指向性,在网络局部拥塞或利用不足的情况下,各线路实物流交叉调度的灵活性及可实现性差,这一点与电信网络不同。
因而邮运网络各线路上的实物流量都有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快递服务的全过程必须要在由不同企业合作的全国(或全球)围完成(或同一企业在不同区域间合作完成)。
2.2.3时效性时效性是信息、物品类传递服务的基本要求。
快递的时效性突出表现在用户对物品传递速度的要求。
快递的实物传递性,决定了快递服务在保证安全、准确的前提下,传递速度是最重要的反映快递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
国快递服务(以城际快递为例)的目标市场客户对快递服务的要求如表2一1所示2.3快递行业服务利润链的构成快递企业的外部市场子链。
顾客对快递服务属性主要看中服务态度,派送围,夹克,取件速度,投递速度,品牌美誉度,服务规性几个方面。
快递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特点,在上述服务属性中选择能够使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若干项,然后凝练成独特的服务概念,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传达给目标顾客群体。
更重要的是通过下面两个子链的设计和运营保证服务概念的实现,形成实实在在的竞优势。
快递企业的部经营战略和服务传递系统子链。
围绕快递企业的核心服务概念,快递企业的部经营战略应当侧重营销,财务,人力资源,运营四方面。
营销战略中,快递品牌建设,客户开发与维护,服务产品开发,服务质量保证几项容最为重要;财务战略则主要针对服务网点开发与建设,设备更新与改造,投资与融资等活动;人力资源战略涉及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等方面;运营战略则要突出标准服务流程设计,持续改进,网络设计等容。
经营战略实施的效果体现在服务传送系统上。
快递企业的服务传递系统就是上门拦收—集中分拣—投递到户—跟踪查询这一服务提供过程中人,信息,设备,递送物品组成的动态业务系统,是保证优质,高效,快速,门到门的递送服务价值得以实现的完整体系。
三国快递市场容量和竞争对手概况3.1我国快递市场容量根据我国官方的统计,我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增长比例约为 2.93:1,即如果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将增长 2.93 %。
这一比例关系可以较好地解释快递增长率的变化。
根据回归分析,如果我国的GDP在2003年增长8%,2003 年我国快递市场的年增长率可望达到 25% 左右,约 204 亿元人民币。
我国在未来的几年将保持 8%-10% 左右的 GDP 增长率,由此我们判断,我国快递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将保持 25%的年增长率。
预计国外快递巨头将于2005年下半年参与国市场的竞争,其结果之一是对国市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即降低运营成本,进而使市场扩容。
因此,预计 2006 年~2007 年国快递市场的增长率可能达到40%-50%。
按照目前国际件营业额约占55%市场总额的比例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约有80%的快递业务集中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如果连同快运业务一起,中国快递市场2002年的规模应该在163亿元。
而2003年预计增长25%,达到200亿元左右。
3.2国竞争对手概况据专家预测,2002年我国快递业的社会需求仍将保持在20%-30%这样的一个高发展态势。
目前,快递市场的国竞争主体主要有:文件快递:EMS、申通、天天、顺丰、小红马等近 30家。
小件散包裹:EMS、顺丰、一通、中铁快运、民航快运、大田、宅急送等。
大件散户包裹:华宇、佳吉、中铁快运、民航快运、宅急送等。
物流配送:大通、大田、宅急送、中铁快运、民航快运、EMS 等。
国综合实力较大的快递公司有大通、大田、民航快递、EMS 、中铁快运。
国综合实力较小的快递公司有顺丰、申通、天天、宅急送、小红马等。
以中国邮政(EMS)、中铁快运和民航快递为代表的国快递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聚了相当的能量,占据了国快递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邮政拥有国最大的实物传递网络,遍布城乡有6万多个服务网点,10余万人的投递大军,多年的积淀和悠久的传统,使他们与老百姓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并在百姓心目中享有着很高的信誉。
中铁快运以铁路列车行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并辅以汽车接运和铁海、铁空联运,实行"门到门"货物快递服务。
中铁快运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专业快运机构,形成连锁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中铁快运还开办了铁空联运和铁海联运,同时办理国际铁路联运快运业务。
全国大多数城市间,自承运次日起3日货物均可到达,且价格十分便宜。
目前服务时限基本上3日或3日以上,受铁路制约,提供1~2天服务可能性不大。
民航快递也借助民航的空中优势,向快递市场大举推进。
民航快递公司推出的"时效快递"服务,令客户对民航快递的优势感叹不已。
其寄达围有、等21个城市,送达时间有12、24、36、48小时四个档次,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
其货物基本上在45公斤以上重量,在短时间很难进入20公斤以下包裹市场。
尽管国这些公司在发展上都有不凡的业绩,但同时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
中国邮政尽管网络庞大,但机制不够灵活;中铁快运虽然价格便宜,但触角只能伸到铁路沿线;民航快递管理经验不足。
快递企业基本处于分散经营和各自为战状态,相互间的业务往来,双方和多方的责任、义务缺乏有力的约束和监督,业务梗阻和快件丢、错、漏、损现象时有发生,各快递企业间诸如相互拖欠结算款项、异地赔偿、跟踪查询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也常常出现。
3.3国外竞争对手概况由于国宏观政策的制约,国际快递巨头目前不能独立参与国快递市场的竞争。
在国快递市场上,主要是通过与国公司的联合来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
目前主要有四大国际快递集团与中国合资企业参与国快递市场竞争:中外运敦豪(DHL-SINOTRANS)。
DHL于1981年同中外运签订了代理协议,并于1986年在成立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合作双方各占50%股份。
1988年成立、广分公司。
在每一个分公司所在城市,DHL都是最早成立分公司的合资快递公司。
没有分公司的城市和地区主要由中外运的分支机构以全权代理方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