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11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在我国部分地区,利用地方品种作母本与长白或大白 杂交生成F1代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形成商品猪。如在 安徽用皖南黑猪作母本与长白或大约克夏杂交的F1代,再与 杜洛克公猪杂交形成商品猪,四川普遍采用荣昌猪作母本与 长白或大约克夏杂交的FI代,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形成商品 猪。
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国家良种中心、良种场、繁育场、人工授精站为主的杂 交繁育体系。一批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种猪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引进和繁育 了大量国外优良品种,在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地,先后建立了种猪性能测 定站,大大推迸了良种化普及推广进程,为猪的杂交优势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体系的最顶端是原种场、核心群,也叫曾祖代猪场(GGP),其任务是纯繁、测定、 选育、提高,产品是提供纯种猪;下面是种猪场、扩繁场,也叫祖代场(GP), 其任务是扩繁、开展杂交,产品是提供父母代种猪;再下面是父代场(PS)其生 产任务是开展杂交,生产商品仔猪;最后是商品肉猪肥育场,其任务是总父母代 场购回商品杂优代(MK)仔猪,肥育到出栏,向市场提供商品肉猪。下面以杜长 大三元杂交繁育体系为例,介绍该体系。
母本、第一父本、第二父本均为引进良种猪,杂交生产 出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在国内从南方到北方普遍采用三 元杂交猪为杜、长、大杂交模式。
其中育种材料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均是世界优秀 品种,由此获得商品猪杜、长、大能较好,很受市场欢迎。
据统计,杜、长、大杂交模式在国内市场有80%的占有 量,尤其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港澳地区一律采用这种模式 。该模式生产杜、长、大商品猪瘦肉率在60%以上,料肉比 在3.2左右。
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特有的饲养水平下形成了以地方品 种为第一母本的三元杂交模式及土三元,以本地优良母猪为 母本,大约克夏公猪为第一父本,杂交生产出一代杂种母猪 即二元母猪,这样的母猪抗逆性强、耐粗饲、易饲养,而且 产仔多、母性好、泌乳性能优良,再用杜洛克或长白公猪等 作第二父本与二元母猪杂交,生产出三元杂交猪。在中小型 猪场,或者管理水平不太高的猪场,这种模式对于提高生产 效益意义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