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雄安新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目录1. 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4)1.1. 战略定位比肩深圳浦东,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4)1.2.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程度较低,雄安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5)2. 各个新区发展进程与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14)2.1. 浦东新区:长三角经济龙头的崛起 (14)2.1.1.发展背景:国内外经济震荡,浦东新区应运而生 (14)2.1.2 发展阶段:从零起步,建设金融中心 (15)2.1.3 政策扶持带来飞速发展 (19)2.1.4 立足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发展 (21)2.2. 深圳特区: 政策+机遇创造深圳奇迹 (21)2.2.1. 设立背景:国家经济政治陷入困境,亟待改革 (21)2.2.2. 发展历程:从“三来一补”到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 (21)2.2.3. 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 (27)2.2.4. “区位优势+政策+机遇保障”深圳速度 (28)2.3. 新加坡——驱动发展的三驾马车:政府主导、对外开放和地理优势 (30)2.3.1. 发展背景:从“弹丸之地”发展成经济强国 (31)2.3.2. 发展阶段:从传统贸易到发展多样化经济 (33)2.3.3. 经济发展战略+配套政策是新加坡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34)2.3.4. 政府主导+对外开放+地理优势带来新加坡模式 (35)3. 罗马非一日建成,把握多层次多梯度投资机会 (36)3.1. 建设初期如同白纸作画,普惠基础设施相关产业 (36)3.2. 国家级别战略带来大量融资需求 (37)3.3. 打造绿色生态新城,环保产业先行 (38)3.4. 创新理念驱动,引领雄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42)4. 风险提示 (43)图表目录图表 1:我国设立的19个国家级新区(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4)图表 2:雄安新区地理位置情况 (5)图表 3:雄安新区周边交通网 (6)图表 4:雄安三县环绕白洋淀 (7)图表 5:雄安新区三县基本情况 (8)图表 6:各地区人口密度基本情况 (9)图表 7:雄安新区三县城镇化率较低 (9)图表 8:2015年雄安新区三县人均GDP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元/人) (10)图表 9:雄安新区三县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11)图表 10:深圳、浦东、雄安建立经济数据占全国比重 (12)图表 11:深圳特区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速 (13)图表 12:上海浦东新区土地面积 (15)图表 13:浦东新区初期GDP加速增长 (15)图表 14:浦东新区产业GDP(亿元) (16)图表 15: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初期维持较高增速 (17)图表 16:浦东新区各产业占比情况 (18)图表 17:2016年吞吐量排名 (19)图表 18:浦东新区设立以来部分政策梳理 (20)图表 19:深圳特区起步时GDP高速增长 (22)图表 20:深圳常住人口变化(万人) (22)图表 21:深圳工业总产值 (23)图表 22:深圳轻工业重工业占比结构 (23)图表 23:深圳市产业结构(%) (24)图表 24: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6)图表 25:深圳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信贷情况 (26)图表 26:深圳特区设立以来部分政策梳理 (27)图表 27:深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9)图表 28:深圳实际利用外资额(直接投资,万美元) (29)图表 29:新加坡地理位置 (31)图表 30:新加坡历年总人口(万人) (31)图表 31:新加坡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32)图表 32:新加坡人均GDP (32)图表 33:新加坡进出口总金额 (34)图表 34:新加坡部分经济政策梳理 (34)图表 35:新区建设如同白纸作画,普惠基建产业 (36)图表 36:雄安新区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 (37)图表 37:2015年河北省综合空气质量指数 (39)图表 38:雄安三县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39)图表 39: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 (40)图表 40:白洋淀水质状况 (41)1. 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1.1. 战略定位比肩深圳浦东,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级新区意义重大,地位比肩深圳和浦东。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成为 1992 年设立浦东新区以来的第19 个国家级新区。
这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承载着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图表 1:我国设立的19个国家级新区(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条件。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起步区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
而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996.85 平方公里、 1210 平方公里。
图表 2:雄安新区地理位置情况资料来源:中新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下,北京的核心功能为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四个中心,其目前承担的全国教育、交通、商贸、企业总部和医疗中心等功能仍有待疏解。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将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协同首都地区发展。
1.2.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程度较低,雄安未来发展空间可期地理位置优越,积极布局交通路网。
雄安新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位于京沪、京九、京广三大交通走廊一个中心点的位置。
该地区距离天津和北京的距离各 100 公里左右,地面交通方面只需要 1 小时高速车程,高铁则可进一步缩短至 20 分钟左右,北京的首都新机场在未来也将服务于雄安新区。
发改委 2016年 12 月批复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显示,新的路网将涉及雄安新区的安新县和紧邻雄县的白沟镇。
按照规划,到 2020 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 0.5—1 小时通勤圈,京津保 0.5—1 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白洋淀,自然资源丰富,为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雄安三县环绕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平均蓄水量 13.2 亿立方米,水资源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以雄县为例,其拥有白洋淀水域面积 18.3 平方公里,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码头;矿泉水蕴藏储量达 4 亿立方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此外,雄县还有拥有较为丰富的油气、地热等资源,是华北油田主产区,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
除了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区位优势之外,依托白洋淀而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为新区落户雄安的重要因素。
在雄安新区的 7 方面重点任务中,我们可以看到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三项均与绿色生态有关,白洋淀或将成为雄安新区生态发展的重点。
图表 3:雄安新区周边交通网资料来源:百度地图,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 4:雄安三县环绕白洋淀资料来源:百度地图,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 5:雄安新区三县基本情况资料来源:河北统计年鉴, 21 世纪经济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当前人口密度较低,预计未来扩容明显。
当前雄安三县人口密度约为727人/平方公里,相当于同期深圳特区约 1/6,浦东新区约 1/8 和滨海新区约 1/2 的人口密度水平。
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是雄安的一个重要定位,未来将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加之白洋淀水域 366平方公里,占据近1/5 的新区面积,我们认为未来雄安新区的人口密度将大概率低于上海浦东和深圳,但根据定位和发展的高度,人口密度将超过滨海新区。
2015年雄安三县的人口仅为 113.1 万人,我们按照三种不同假设下对应的人口密度2000/3000/4000 人/平方公里计算,预计雄安地区人口发展将在 400-800 万之间,人口扩张明显。
图表 6:各地区人口密度基本情况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根据中央政府对于雄安新区的起步—中期—远期规划,我们预计雄安新区建设时间至少 20 年至 30 年。
在京津冀区域中,河北 51.33%的城镇化水平远不及北京和天津,而雄安三县的城镇化水平更低,远远低于全国 56.1%的平均城镇化水平。
随着未来的建设,新区城镇化率将会提高,进而京津冀一体化进一步发展。
图表 7:雄安新区三县城镇化率较低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经济基数较低,可开发空间充裕。
从2015 年数据来看,雄安三县人均GDP 处于较低水平,雄县、容城县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 1/2,安新县不及全国人均的1/3。
而从总量上看, 2015 年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 228.6亿,地区生产总值达 212.9 亿,分别占全国的 0.04%和 0.03%。
我们假设 16年雄安新区投资和 GDP 增速与 15 年持平,得到了估计的 2016 年雄安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和 GDP 分别为 278 亿和 231 亿,作为初始情况来进行分析。
对比深圳在1980 年建立经济特区和上海在 1992 年建立浦东新区时的经济数据来看,雄安新区的经济基础更为薄弱,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建设空间充裕,发展前景可期。
图表 8:2015年雄安新区三县人均GDP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元/人)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目前第二产业占比较高,未来结构有望升级。
在产业结构上,目前雄安三县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比超过 50%,第一产业占比也相对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