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水道工程向南部输水,费德河上的奥罗维尔水库是其重要水源地。

奥罗维尔大坝西部修建有混凝土加固的主溢洪道和土质坡面的紧急溢洪道。

2017年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库区水位持续上升,在主溢洪遭泄洪期间,因混凝土基底出现坑洞并呈现上延趋势,不得已以较小的流量进行泄洪,而水位持续上升超过了紧急溢洪道的堰顶,部分库容通过紧急溢洪道进行泄洪。

下图左图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示意图,右图为2月11日泄洪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加利福尼亚南部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 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时,该流域受A.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 西风带影响D. 信风带影响答案:1.B 2.C【解析】1.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加利福尼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2.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2月初费德河流域受盛行西风影响,连降暴雨,C正确。

【点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成因是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天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米,人口1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 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 频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 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4.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气压带与风带D. 地形地势答案:3. C 4.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低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纬度高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降水受大气运动、海陆位置、地形等影响比较大。

3. 纳瓦里诺岛位于550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

4. 纳瓦里诺岛位于550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对;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和地势不高对气温影响较小,ACD错。

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450米)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米高的“雪墙”,下图为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 立山黑部地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是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③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④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6. 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A. 低温冻害B. 沙尘天气C. 地面塌陷D. 洪涝灾害【答案】5. C 6. D【解析】5. 本题考查影响世界区域气候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日本立山黑部地处日本山脉的西部,冬季湿润的西北季风遇到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多地形雨;由于黑山位于温带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所以冬季多降雪,②④正确。

故选C。

6.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类型。

由上题知,该区域冬季多降雪,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易诱发洪涝灾害,故选D。

读图,完成7~8题。

7.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A.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B.地处盆地,海拔低,热量不易扩散C.沿岸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D.终年受副高控制,晴天多,光照强8.某登山爱好者从③地山麓向上攀登,依次看到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山灌丛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答案】7.C8.A【解析】7. 与②地相比,①地与②地纬度相似,获得的太阳辐射类似,A错误;①地地处沿海平原,并非处于盆地,B错误;①地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①地与②地纬度相似,但①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流影响较大,沿途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②地则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及寒流影响,气候较为干燥,C正确,D错误。

故选C。

8. ③地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的降水量大,植被类型以林木为主,没有荒漠,选A。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

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

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9~11题。

9. 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0. 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A. 12月B. 1月C. 3月D. 5月11.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A. 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B. 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C. 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D. 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答案】9. A 10. C 11. B【解析】9. 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

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10. 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

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11.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堪察加半岛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由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大致呈南北走向,因此山地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

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

(1)简析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的原因。

(2)分析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带来的影响。

(3)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

(2)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季节变化显著,水资源短缺,河流水量较小。

(3)艾卜哈西邻红海,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白天山坡上气温高、气压低,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压升高,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解析】【分析】考查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量大的原因,艾卜哈是沙特避暑胜地的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