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目录第1章绪论 (2)1.1矿山及选矿厂概况 (2)1.2矿床和原矿性质 (2)1.3产品方案 (9)第2章车间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9)2.1车间工作制度 (9)2.2车间生产能力 (9)第3章工艺流程选择和计算 (9)3.1破碎流程选择和计算 (9)3.2磨矿流程的选择和计算 (15)3.3选别流程的选择和计算 (18)3.4脱水流程的选择和计算 (23)3.5矿浆流程计算 (24)第四章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0)4.1破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0)4.2筛分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1)4.3磨矿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4.4选别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8)4.5脱水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41)第5章主要辅助设备的和设施的选择和计算 (42)5.1原矿仓的选择和计算 (42)5.2粉矿仓的选择和计算 (43)5.3胶带运输机的选择和计算 (43)5.4检修起重设备计算和选择 (45)5.5 给料设备选择和计算 (45)第6章厂房布置与设备配置 (46)6.1厂房的总体布置 (46)6.2破碎车间设备配置 (46)6.3磨浮车间设备配置 (46)6.4脱水车间设备配置 (47)6.5设计图纸 (47)第7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7)参考文献: (47)第1章绪论1.1矿山及选矿厂概况1.矿区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阿希金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境内,距伊宁市北东方向约60Km,矿床中心点地理座标东经81度36分35秒,北纬44度13分43秒。

从伊宁市由简易公路可达矿区。

矿区属高中山区,绝对高程1300-165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坡陡、谷深,山顶平缓,黄土发育,构成平项垅岗。

2.矿区气象矿区气候夏季凉爽多雨,最高气温+30度,常有雷阵雨、冰雹,山顶为雷电危险区。

冬季严寒多雪,最低气温.30度,积雪期为10月一来年4月,正常积雪深度1—2m,低洼处可达5—10米。

3.厂址概况选厂地形较为平坦,地势开阔,有扩建余地1.2矿床和原矿性质1.矿床性质伊宁县阿希金矿床矿床位于伊宁县城北约30千米处,属中低山区,但地形切割强烈,已修成简易公路,可通行汽车。

该金矿于1988年发现,1992年与1996年分别提交了该矿床北、南段地质勘探报告,经自治区储委审查后,共批准该矿床C+D级金金属储量50.46吨,D 级伴生银金属量84.74吨.另有表外金储量7.19吨。

矿床位于喀拉苏石炭系海相断陷盆地中。

盆地内火山机构发育,阿希古火山构造位于盆地的西段中心部,金矿床位处火山机构的西南缘弧形转弯处。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一套中一中碳酸性火山岩建造组成的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英安岩和英安质角砾熔岩等。

矿区构造以剥蚀残余火山管道及火山断裂为主,其中环形断裂中的F2是只要控矿和容矿断裂构造。

并严格的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的变化,矿体形状多呈似板状体产出。

围岩蚀变为黄铁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等。

阿希金矿带总长1280余米,呈向西南突出的弧形带状分布。

并以8号勘探线分为南北两个矿段。

北段由8个矿体组成,其中l号矿体是区内最大矿体,在北段控制长480米,向北变贫为表外矿;向南与南段矿的1号矿体相联,南段实际控制长510米,南矿段除有I号矿体与北段相连处,还有2号矿体及I号矿体的分枝矿体I一1号矿体共3个矿体组成。

I号矿体储量约占矿区总量的90%以上。

I号矿体在北矿段控制最大斜深425米,最大厚度35米,一般厚约11~15米,矿体平均含金品位5.85g/t;l号矿体延伸到南矿段后,其形态变化为不规则脉状,倾向和走向上的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厚度和含金品位均较北矿段有变薄、变贫趋势。

但其矿量仍是南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希希金矿的矿石类型,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类型构成。

矿石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银金矿、黄铁矿、白铁矿、毒砂和褐铁矿,次为自然金、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硒铅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次为绿泥石、重晶石、磷灰石、白钛石、锆石、玉髓和碳酸矿物等。

矿石中银金矿与自然金的比例为1:3。

自然金多分布在氧化次生富集带中,金的成色均为750,金的形状为不规则粒状、片状、长条状、树枝状等,金的粒度以微一细粒为主,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粒晶(晶隙)金形式出现,包体金少见。

矿床成因,地质报告编写入认为是受火山构造控制的中低温—而以低温为主的火山热液型矿床类型。

该区睹量规模仅北段矿床已达到大型,北南矿段合计储量规模可达到超大型矿床。

2.原矿性质阿希金矿矿石为中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白铁矿、菱铁矿、毒砂;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高岭土等。

矿石中除金有工业回收价值外,银为综合回收元素,其它金属现阶段无工业回收价值。

原矿样品中的矿物种类较多,矿石蚀变现象较为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现象,其次为绿泥石化合褐铁矿化现象,矿石中充填有大量的白云石脉和石英脉。

铁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少量的磁铁矿和毒砂,微量的褐铁矿等,其中硫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银矿物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白云石,其次为少量的钾长石,微量的方解石、绿泥石和金红石。

3.原矿化学组成原矿主要矿物组成如表1所示。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表1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矿名称物含量,% 矿名称物含量,% 自然金(银)0.8×10-4石英53.6硫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3.7绢云母16.7钾长石 6磁铁矿 1.3 白云石13.9褐铁矿0.2 方解石0.5毒砂 1.0金红石0.3 其它矿物 2.8矿物工艺学分析表明,原矿中90%左右的金赋存于部分硫铁矿的晶格中,其次有10%左右的金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主要与石英连生包裹,硫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银主要以银的硫化物形式存在。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白云石,其次为少量的钾长石,微量的方解石。

(1)自然银金矿自然银金矿为主要的金矿物之一,10%左右金以自然银金矿形式存在,其晶体化学式为Ag0.1Au0.9;在镜下可见有自然银金矿与石英的连生体(包裹)颗粒,其中自然银金矿大约在7μm左右,主要与石英相连生,且在石英颗粒上可见有黄铁矿等矿物存在。

(2)黄铁矿为矿石中最主要含铁矿物,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其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①黄铁矿以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之中,可以分为两个粒级,一个粒级为矿物颗粒大小为5μm至70μm,结晶程度自形晶,多呈立方体、条状结晶形态;另一个粒级为矿物颗粒大小为0.15×0.85mm至0.24×2.2mm,结晶程度为自形晶至半自形晶,多呈条状、板状结晶形态。

②黄铁矿与石英一起呈脉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之中,脉宽大约为16μm至35μm。

③黄铁矿与毒砂的镶嵌关系中,毒砂常沿黄铁矿颗粒周围生长,主要呈线状接触关系。

④黄铁矿与褐铁矿的关系,部分黄铁矿有一定的蚀变现象出现,在矿石中可见经褐铁矿化蚀变后的黄铁矿残留体。

在镜下可见有自然银金矿与石英的连生体颗粒,其中自然银金矿矿物大约7μm左右,而且在石英颗粒上可见有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矿物存在。

⑤黄铁矿与金的关系,由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和金、铁、砷、硫、硅等元素特征X射线面扫描图像可知,元素金应存在于黄铁矿的晶格之中。

根据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元素金主要富集于部分黄铁矿晶格之中,有部分黄铁矿中金含量较低。

⑥黄铁矿与银的硫化物的关系,一种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分布于黄铁矿颗粒的裂隙和解理缝之中,裂隙和解理缝的宽度只有几微米宽。

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呈乳滴状分布于黄铜矿颗粒中,乳滴大小为1μm至5μm,其中黄铜矿又包裹有黄铁矿颗粒,黄铁矿呈自形至半自形晶(大小为10μm至20μm),黄铁矿与银的硫化物接触关系为线状接触关系。

(3)白铁矿白铁矿为矿石中次要的含铁矿物,在矿石中主要呈矛状晶体近于垂直白云石脉壁,以及呈花瓣状分布于白云石脉之中,镜下可见矛或花瓣的大小为0.01×0.15mm至0.2×1.6mm,白铁矿晶体蚀变较为明显,在白铁矿中包裹有细粒的毒砂(大小约2-10μm)颗粒。

(4)磁黄铁矿磁黄铁矿为矿石中次要的含铁矿物,在矿石呈他形粒状晶体形式存在,矿物蚀变较为明显,且多已蚀变为黄铁矿晶体,颗粒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10μm 至几百微米。

(5)毒砂毒砂为矿石中主要的含砷矿物,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①毒砂以菱形、柱状形式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之中,少量呈环带状分布于岩石之中,结晶程度多为自形晶,晶体大小为5μm至70μm。

②毒砂柱状晶体常以近于垂直黄铁矿表面方式存在,结晶程度多为自形晶,晶体大小为5μm至70μm。

(6)磁铁矿和褐铁矿(针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在矿石中为次要的含铁矿物,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①磁铁矿呈自形晶,星点状分布于岩石颗粒之间,20-60μm大小;矿物颗粒解理缝、裂隙之间析出磁铁矿。

②褐铁矿与黄铁矿的关系,在矿石中可见经褐铁矿化蚀变后的黄铁矿残留体。

(7)银的硫化物银的硫化物为矿石中主要的含银矿物,主要为硫锑银铜矿,其次为硫硒银矿,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①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分布于黄铁矿颗粒的裂隙和解理缝之中,裂隙和解理缝的宽度只有几微米宽。

②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呈乳滴状分布于黄铜矿颗粒中,乳滴大小为1μm至5μm;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与黄铜矿相互交生,银的硫化物(硫锑银铜矿)呈他形结晶程度,大小为40μm左右,相互接触关系为港湾状接触关系。

③银的硫化物(硫硒银矿)以他形晶形态呈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黄铜矿中,银的硫化物(硫硒银矿)颗粒大小约1μm左右,与黄铜矿的接触关系为港湾状接触关系。

(8) 石英石英为矿石中主要的含硅脉石矿物,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①英以斑晶形式存在于花岗斑岩中,石英斑晶大小一般为0.1mm至0.3mm,大者可见1.3mm,呈半自形晶结晶程度;石英与钾长石一起组成花岗斑岩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其中钾长石常见绢云母化现象,蚀变较为明显。

②石英以角粒状或花岗斑岩角砾形式存在于角砾岩中,角砾为次棱角状,一般大小为0.1mm至数厘米,为长英质细小颗粒所胶结,绞结物中长石常见绢云母化,绢云母一般小于1μm,石英颗粒大小一般为30μm左右。

③石英呈脉状充填在岩石中,宽度变化较大,由几十微米至数厘米(破碎样品);在石英脉内可见有次生加大边现象出现。

④石英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关系,黄铁矿和黄铜矿呈星点状分布于花岗斑岩和石英脉中;黄铁矿与石英一起呈脉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之中,脉宽大约16μm 至35μm。

⑤石英与金的关系,在镜下可见有自然银金矿的连生体颗粒,其中自然银金矿矿物大约7μm左右,与石英相连生,而且在石英颗粒上可见有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矿物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