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梦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李园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学情分析透彻,贴合学生实际。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维目标设计合理,能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合理明确而又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导入新颖,利于激趣调情。
)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一)复习旧知
活动一:提出问题
看着这根金箍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金箍棒有多长的问题)
活动二:量一量(各小组测量1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活动三:量一量(各小组测量2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逐渐变短)
活动四:量一量(各小组测量4号金箍棒,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又变短,进到耳朵里了。
)
结合学生测量的结果不到1厘米,教师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一毫米,板书:毫米mm。
【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学生在直尺上试找毫米。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毫米,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展台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放大的直尺,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是1毫米。
(2)感受毫米
①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看一看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借助一分硬币有多长。
②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③谈谈对毫米的感受
(3)探索规律
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5毫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
观察第二条线段,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课件验证)
2.用毫米量
(1)测量活动五中没有量出结果的小金箍棒的长度,。
(2)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生上讲台测量)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2厘米3毫米表示还可以用23毫米表示。
并说一说量的过程。
班内汇报,实物展台上展现学生个体对测量结果的不同读法
活动二:找分米
1.测量3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0厘米。
(课件播放藏到耳朵的小金箍棒又变长了)
2.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10厘米也叫1分米。
教师板书:分米dm。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分米的初步认识与发现。
(2)班内汇报,验证发现。
(课件:10厘米=1分米)
(3)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3.感受分米。
(1)借助直尺,手势比划1分米。
(2)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小结
(1)在刚才我们研究金箍棒长短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认识)。
加上我们原来学习的米、厘米他们都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2)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从小到大说一说(小组内讨论)。
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金箍棒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
(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先复习旧知,然后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承前启后,整节课金箍棒为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新知,并通过硬币学生动手测量感知等方法,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建立认识。
最终突破重点落实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活动一:小小测量家
1.分发表格
①老师准备了物品,在小组内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
②也可以选择我们身边或周围物品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量一量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
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准。
2.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
1、估一估、量一量
3分米=()厘米 70毫米=()厘米
1米=()分米 9厘米=()毫米
【设计意图:订正答案时说说怎样换算,进而内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帮八戒改日记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了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吃完早饭,我走了200毫米远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笔记。
(1)播放课件,学生读日记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马虎日记来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本题的出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综合检验长度单位的认识效果。
】
四、课堂检测(小小测量家)
五、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排列长度单位,教师板书。
金箍棒真是神奇,它还会变得很长很长(课件播放),现在它有多长,这个时候用什么单位测量?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