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XX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XX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XX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关于XX学院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高校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并在学生管理、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校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阵地,学生社团正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

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并且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无论从社团数量,还是从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各大高校都有许多十分活跃的社团活动,多姿多彩的大学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很多新生一来到大学校园,就会被形形色色的社团招新吸引。

然而,在有些高年级的“过来人”眼里,社团的意义却千差万别。

有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参加几个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不仅可以丰富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更可以广交朋友,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初步基础;但也有的人认为参加社团没有多少意义,不仅浪费金钱,更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耽误了学习。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这次调查以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主要对象,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参加社团的意义和看法进行了调查,最后的调查结果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和研究。

三、调查目的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大学生对于大学期间参加社团的必要性,因此我们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大胆假设:相信有大部分的同学对社团是持肯定态度乐于参加社团活动的,并在所参加的社团活动中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有所收获,丰富了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结交了不同专业,不同省份的朋友,通过这样,大家从各个方面得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我们的调查就是在此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看我们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四、调查过程我们采用随机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其中每年级各发放4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五、问卷统计资料分析(一)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统计表参加社团未参加社团项目年级大一85.7% 14.3%大二65% 35%大三17.5% 82.5%分析:从此表可以了解到我院学生社团的参与程度较高,其中是大一的参与积极性最高(85.7%),大二参加社团的也占大部分,大三参与程度最低(17.5%)。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大一由于刚步入一个全新和充满奇幻的环境,又怀揣着梦想,尝试在社团中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并想找到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对于大二的同学,已对大学社团活动有了初步了解,社团对其的吸引力自然有所减弱。

大三的同学因为临近毕业了,则忙于自己的专业课和考各类证书等与前途息息相关的事,于是不愿意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团上。

(二)参加社团的初衷类型年级锻炼自己觉得好玩经学长学姐推荐其他大一70.6% 11.8% 16% 1.6% 大二35% 30% 25% 10%大三68% 26% 0% 6%分析:对于参加社团的初衷,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想法,因而结果也不同。

大一对新生活充满了激情,他们尽可能多的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为将来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大三的临近毕业,他们有了既定的目标,在对社团的选择上会慎重考虑,期望以社团为跳板能为他们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大二的同学在第三学期会进行一次重要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因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考试的准备上,很少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初步打算。

(三)参加社团不坚持的原因原因年级社团活动不如所预期的自己没时间在社团学不到东西其他大一37.5% 43.8% 16.7% 2%大二75% 5% 15% 5%大三68% 14% 18% 0%分析:从大二及大三的数据中,可知大部分都认为社团活动不如所预期的而未坚持,说明他们对学校举办的社团不太满意,认为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内容方面缺乏新意,活动形式单一,给参与者留下不好印象,认为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而大一刚走出高中,仍然带着为高考而拼搏的精神,在大学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参加社团后,发现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社团上面,占用了学习的时间,因而没坚持。

(四)愿意参加的社团类型类型年级实践类体育竞技类知识类艺术类大一52.9% 5.9% 17.6% 23.6% 大二25% 45% 20% 10%大三49% 17% 17% 17%分析:进入大学校园,同学们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来使短暂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绚烂,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爱好或是目标为自己选择参加的社团类型。

大一和大三的大部分都选择了实践类。

大一的选择是出于自己进大学前所怀揣的梦想,大三的选择是出于他们临近毕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过认真的规划。

大二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各个社团类型的选择相对均匀,其中体育竞技类居多,主要是因为大二开始进行体育课选修,活动范围变宽,兴趣开始变得浓厚。

六、总结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证实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同时还可看出我院低年级学生社团参与积极性较高,随着年级逐渐增高,积极性也相对应的有所降低,其中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社团本身存在的不足。

在学生方面,参加社团的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出现冲突,此外,部分高年级学生认为在低年级时已经得到了锻炼,若在高年级继续参加则会浪费时间及精力,认为应把它们放在学习上。

在社团方面,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有些社团创建时间短,影响力相对小,社团章程及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社团经费不充裕,活动策划难以实现;社团活动场地无保证,社团设施不健全;学校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

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

(2)自学能力。

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

(3)思维、创新能力。

社团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自身的兴趣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

(4)表达能力。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5)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很多新生一来到大学校园,就会被形形色色的社团招新吸引。

对此,我们小组结合大部分学生对社团的看法总结出以下意见:一方面,希望各社团在招新的时候能够如实对自己的社团进行描述,不要加入过多的夸张成分;根据社团自身的不同性质,合理收取一定的会费;应给社员提供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提醒一下新生同学,选择社团时不要盲目,希望可以多听一些学长学姐的意见,并参考一下该社团的历史。

另附调查表XX学院学生的社活动情况调查问卷1、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2、您参加社团了吗?A、有B、没有3、您参加了几个社团?A、1-2个B、3个以上(包括3个)4、现在你对所参加的社团活动的感觉是什么?A、喜欢,没有参加过;B、一般般而已;C、枯燥,有些无聊;D、很烦人,想退出;E、没什么感觉5、您愿意参加的社团类型有哪些?A、实践类B、体育竞技类C、知识类D、艺术类6、您参加社团的初衷是什么?A、锻炼自己B、觉得好玩C、经学长学姐推荐D、其他7、你参加社团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A、体验大学生活B、结交朋友C、学习乐器,运动等方面的技巧D、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不够强,希望有一个锻炼学习的平台E、觉得自己有能力,渴望一个展示的平台F、想要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们接触,获得更多信息G、其他8、在您看来,大学生有参加社团的必要吗?A、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来参加B、尽量多参加社团C、完全没必要9、很多人参加社团都不会坚持,您觉得原因是?A、社团活动不如自己预期的B、自己没时间C、觉得在社团学不到东西D、其他10、社团大多会在入会时收取一定的会费,您认为合理吗?A、合理B、不合理C、无所谓11、你觉得你所在社团开展活动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多选题)A、学生参加积极性不高B、活动经费不足C 、重形式缺乏实质内容D、时间难以协调E、其他12、你认为社员之间的交流多吗?A、频繁B、一般C、较少D、没交流过;13、你认为社团活动是否会影响你的学习?A、有影响;B、没影响;C、无所谓14、你还希望我们学校开设哪些类型的社团?(多选题)A、学术类;B、体育类;C、实践类;D、文艺;E、公益15、您认为目前学校社团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呢?A 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枯燥乏味.B 社团活动商业氛围太重C 社团学生组织活动能力有限D 其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