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交大博士政治课程)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西安交大博士政治课程)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1958年“左”倾错误的泛滥
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的高速度;受苏联影响;缺乏建设经验。 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中 心: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 “一大二公”)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大跃进

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 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 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 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 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 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 斤。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其次,在进行社会主义的自我再确证时,首要的 任务就是剔除过去附加在社会主义名下的东西, 即进行自我批判和否定。 最后,这种自我评判和否定是通过一些列的否定 判断来完成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 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 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但是,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些错误判 断,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 坚持下去。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 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点的社会主义,是立足 于现实实践而大胆探索的产物,而不是任何理论与教条的逻辑 演绎的结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兼容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基本上能够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当代资本主义这 个“天敌”,开始更多地从共性方面看待对方,强调剥离资本 主义所创造的属于人类文明成果的东西;强调全球化背景下两 种主义和两种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存、合作交流与和平竞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是社 会主义实践的新探索,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阐发,凸显了当代 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认识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社会主义 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的自我界定 逐渐由“他指”转向“自指”,即社会主义在进行自我确证 的过程中,首先不再以对“它者”即资本主义的否定的形式 出现,而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过去,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义批判和否定形态 的延伸;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则是社会主义自 我肯定形式的逻辑推衍。社会主义不再为批判资本主义而存 在,相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是为了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西安交大人文学院
周延云
主要内容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多维视角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本讲大纲 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教学大纲P153-17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3修订版)
大纲P153

价值理想与现实运动的统一: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 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 发展,不仅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追求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还是一种以否 定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现实运动。

第三个阶段

于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开始 迸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目 前这一认识尚未完成,探索仍在进行中。 当我们经过理性的思考,能够形成一个周延的关 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而不再是有关社会主义 的一大堆描述,甚至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模糊描 述的时候,这个认识阶段才算基本完成。


第三个阶段


“中国特色论”在两个层面上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在 空间上的理论定位: 其一,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具体的实践与抽象的 原则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特殊与一般、 个性与共性的区别。

其二,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独特意蕴与其他国家 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 特殊与特殊、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区别。这里的关键是 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认识中界定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自 我界定与自我实现过程,是一个指向其对立一方资本主义 的否定性判断。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自我肯定是以对“它者”即资本主 义的否定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 义批判形态的自然延伸。社会主义似乎不是为其自身而存 在,而只是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而存在的。社会主义是 什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出现了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 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 本主义的正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 本主义” 。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1956中共八大 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基本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57)的许多重 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 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 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内主要矛盾:从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转向 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 主要任务: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一、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1、中国人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人最初接受社会主义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寻 找一个工具,也即毛泽东所说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对 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中国人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既有历史必然,也有历史偶然性的一面。 中国人最初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把它作为一 种革命理论即夺取政权的工具接受的,对社会主义的真义 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了解。这恰如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所 说,“社会主义讨论,常常引起我们的无限的兴味,然而 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 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 分清晰的。”

1956年八大

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 建设。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八大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 重大战略决策。
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 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 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社会主义词源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 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 学。
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 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 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步 得到使用。 梁启超是最先把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 国来的人,李大钊是第一位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主 义学说的人。

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 社会制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不断发展前进。
社会主义词源/view/8059.htm
度娘语

“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 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 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 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集体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 〈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 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 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 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你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 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 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1978—)。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一个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重新梳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阶 段(30年建设探索之后) 首先,我们坦然承,“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还在摸索之中”“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 清醒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怎样搞社会主义, 它也吹不起牛皮。” 也就是说,中国人长期没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没弄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