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

第一章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一、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等性质,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的化学物品。

其特征是:1、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等性质;2、在运输、装卸、使用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需要特别防护。

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

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所称的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与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化学品有2200余种,由于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和其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销毁过程中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环境污染。

且与一般火灾发生的原因、消防扑救要求都不相同。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与一般火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绝大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火灾的原因与一般火灾的原因不同,如遇湿易燃物品储存场所空气湿度大或漏雨、爆炸物品摩擦、撞击,自燃物品保护措施损坏,盛装黄磷的桶漏水,易燃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静电等等。

这些引起火灾的原因平常容易忽视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93年深圳“8.5”大爆炸就是因为将危险化学品混存而引发该起火灾爆炸事故,将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钠(还原剂)混合储存。

此次事故直接财产损失2.5亿元,死亡15人,重伤136人,共发生二十多次的大小爆炸,1万多平方米的现场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钢筋如麻;爆炸现场中有三个炸坑,最大的一个炸坑是第二次大爆炸形成的深约25米,坑口直径40余米;另外的两个炸坑彼此相连,是第一次爆炸形成的,深约有10米。

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将是重大灾害事故。

2、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与一般火灾消防要求不同。

有部分危险化学品火灾不能用水、泡沫及CO2等灭火器剂灭火。

如金属钠火灾、保险粉火灾,这两种都是遇水燃烧物质,用水扑救将加大火势。

有些火灾如(液化石油气)需控制燃烧,因为在不能切断气源或及时堵漏的情况下,如将火灾扑灭,大量泄漏出来液化石油气将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再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燃烧。

3、一旦发生事故将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一般危险化学品都具有一定毒性,一旦发生泄漏、燃烧、爆炸,极易对空气和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

4、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特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1984年12月4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外泄事故,导致3859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20万人中毒。

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2003年重庆开县天燃气井喷因硫化氢气体中毒或窒息造成200多人死亡。

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液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将工厂附近地区15多万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2005年3月8日我省的丹江口市黄磷起火爆炸事故73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运输液氯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7人死亡350多人中毒。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成份并存,股份制、民营企业、个体户加入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加之单位领导不能摆正经营与管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节约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造成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呈上升趋势。

2004年4月16日至24日,全国连续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或中毒,疏散群众16多万人,使群众的生命健康、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使环境受到污染,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我们从事危险化学品工作的同志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学习,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评价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28℃为甲类,28℃≤闪点<60℃为乙类。

(采用闭杯法测定)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

自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范围叫做该物质的爆炸极限。

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10%为甲类,≥10%为乙类,爆炸下限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二、分类由于危险化学品本身的特性和品种繁多,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十分必要,我国建国以后,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

即: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类各类又可分为若干项,各类危险化学品中项目划分如下:一、爆炸品分为5项: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5、极不敏感的物质。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3项:1、易燃气体;2、不燃气体;3、有毒气体。

三、易燃液体分为3项:1、低闪点液体(闪点﹣18℃以下);2、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分为3项:1、易燃固体;2、自燃物品3、遇湿易燃物品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2项:1、氧化剂;2、有机过氧化物。

六、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分为2项:1、毒害品;2、感染性物品七、放射性物品未分项但分一、二、三级放射性物质。

八、腐蚀品分为3项:1、酸性腐蚀品;2、碱性腐蚀品;3、其它腐蚀品。

九、杂类分为2项:1、磁性性物品;2、另行规定的物品。

世界各国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所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只是略有合并、删减,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同我国的分类基本类似。

完全按物质的危险性分类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中的主要危险性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时,便于安全管理的原则确定的,而不是按照化学、毒理学、物理学等方法进行分类的。

如:氯气和光气均为剧毒品,环氧乙烷有氧化性,但是它们经过压缩储存于钢瓶内,所以被划归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一类;丙烯腈有剧毒,又极易燃烧,两者比较起来,主要是易燃,所以丙烯腈划归易燃液体一类。

由此可见,各类危险化学品有该类别的危险性外,还其他危险性,即使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品种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

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都属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比重比空气大,泄漏后存积在低洼地带,而天然气比重比空气轻,泄漏后向空中飘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极易使人中毒死亡。

三、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由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明危险物品所属的类别、项号和顺序号。

编号的表示方法:○○○○○↓↓↓﹍﹍﹍﹍﹍﹍﹍表示该危险物品的顺序号↓↓﹍﹍﹍﹍﹍﹍﹍﹍﹍﹍﹍﹍﹍﹍表示该危险物品的项别↓﹍﹍﹍﹍﹍﹍﹍﹍﹍﹍﹍﹍﹍﹍﹍﹍﹍﹍﹍﹍表示该危险物品的类别每一个危险化学品都有一个编号,但对性质基本相同,运输条件和灭火方法、急救方法相同的危险化学品,也可使用同一个编号。

如某危险物品的品名编号为43002 其中第一个数④表明该物品的类别,即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二个数字③表示该物品的项别,即第4类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最后三个数字(002)表示该危险物品在第4类第3项内的危险顺序号,第4类第3项第2号为金属钠。

氧气编号22001、乙炔21024、氯气23002、酒精32061。

有关危险化学品编号说明:“CAS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UN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NO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中国危险货物编号。

四、危险化学品标志为了保证化学品储存和运输的安全,促使管理、储存、运输,经营的人员在作业时提高警惕,防止发生危险,以及在发生事故时,扑救人员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施救,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则要求必须附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国家标准局于1990年12月25日发布了危险物品包装标志GB190—90。

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资料。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如下:五、危险物品包装包装的基本要求: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应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强度,防护性能要好。

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重量应与所装危险货物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并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2、包装应质量良好,其构造和封闭形式应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湿度、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漏,包装表面应清洁,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

3、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必要时应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不得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

4、内容器应予固定,如属易碎性的应使用与内装物性质相适应的衬垫或吸附材料衬垫妥实。

5、盛装液体的容器应能承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

灌装时必须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力而(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并应保证在温度55℃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

6、包装封口应根据内装物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气密封口。

7、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时,其容器应能有效地保证内装液体(水、溶剂和稳定剂)的百分比,在储运期间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8、有降压装置的包装,其排气孔设计和安装应能防止内装物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排出的气体量不得造成危险和环境污染。

9、复合包装的内容和外包装应紧密贴合,外包装不得有擦伤内容器的凸出物。

10、无论是新型包装、重复使用的包装,还是修理过的包装均应符合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的要求。

二、包装类别,危险物品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物品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