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损伤3版
损伤程度: 重伤:第十条 眼部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四)一侧眼部损伤致成鼻泪管全部断裂、内 眦韧带断裂影响面容; 轻伤:第九条 眼损伤
(三)泪器部分损伤及功能障碍; 轻微伤: 3.8 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四、眶骨骨折 fractures of the orbit (一)损伤原因和机制
多发生在头面部受强暴力。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 可形成。
(二)临床表现
1、眶尖骨折 主要表现为:视神经损伤引起视力骤降,单侧瞳孔
散大、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有脑脊液 漏。
转归:出血、水肿----好转 压迫神经------3周后出现视神经萎缩
2、眶外侧壁骨折 表现为受伤部位淤血、肿胀。 颧骨上颌突部骨折---伤及眶下神经,眶下区麻木 颧骨骨折累及面神经颧支—眼睑闭合不全 眼外肌活动受限----复视 眶外侧壁折----外眦下移、下睑外翻、张口受限、
1)眼睑创伤或眼睑烧伤愈合以致受伤部位眼睑变 窄、缩短或缺失。
2)眼睑及其邻近皮肤外伤后瘢痕组织牵扯,形成 眼外翻。
3)外伤性面神经瘫致使所支配眼轮匝肌瘫痪。
表现:眼睑闭合障碍,眼角膜下部或全部暴露,产 生角膜干燥,甚至发展成暴露性角膜炎。伤者眼痛、 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上睑下垂ptosis
四、视力检查
(一)、中心视力
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这种功能称中心视力。 中心视力是视功能的主要标志。
1、远视力 我国目前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E字表)。 注意:
1)视力表与受检眼相距必须准确的5米。 视力表1.0行与受检眼的在同一高度。
2)视力表必须有标准照明,各处的照明 度应大致一样。
3)两眼分别检查,先右眼,后左眼,先健眼,后 患眼。
3)由于重力关系,出血在伤后可沿疏松组织向身 体低下部位逐渐扩延。
3、眼睑刺切伤与贯通伤 可位于任何部位,常伤及深部组织。垂直或近似
垂直睑缘的窗口,愈合后可形成上睑皱褶,睑缘处 呈切迹样缺损。可形成上睑下垂。
也可伤及眼轮匝肌,造成眼睑外翻畸形或闭合不全。
4、眼睑闭合不全hypophasis 原因:
4)如某行上能看清部分视标,可用加减法表示。
5)对0.1行在距5米不能辨认者,应每缩短1米检 查一次。
视力=被检者距视力表的距离/5 ×0.1
凡不能辨认0.02者,测验指数视力。光源位于受检 者背侧,检查者伸出三指或二指,指间间隔一指距 离,手指由眼前1米远逐渐移近,嘱其数手指数并 记录其距离。
如 50cm/指数或50cm/HM
瞳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6、虹膜:有无缺损,纹理是否清晰,有无粘连, 虹膜震颤。 7、瞳孔:大小、形态,有无变形,对光反射 二、裂隙灯检查 可以见到玻璃体1/3以前的结构。 角膜:角度40—60度 房水:有无混浊,变深或变浅 晶体:角度20-45度,分10层
3、眼底检查 三左三右原则
红色为近视片,黑色为远视片
是由于一个物像同时落在一眼视网膜上的二个不同 部位所引起。
常见病变有:晶体半脱位、白内障早期、虹膜根部 离断、颅脑损伤
2)双眼复视:
是因一眼发生偏斜,致使一个物像同时落在两眼视 网膜的非对应点上,即一个像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 凹上,另一个则落在偏斜眼的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 所引起。
常见病变有:
眼外肌麻痹、眼球位置异常、黄斑病变、屈光参差、 中枢性病变造成双眼后天性功能障碍。
②麻痹性眼睑下垂
因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动眼神经 所支配的其他眼外肌麻痹。可因损伤造成。
③肌源性眼睑下垂:
多见于重症肌无力。常有全身随意肌易疲劳的现象。 其特加重。新斯的明有效。
④交感性眼睑下垂:
由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 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霍纳综合征。 ⑤其他:
钝力打击、锐器作用均可形成。最常见为泪小管 断裂伤。
其损伤常常是眼眶外伤的一部分,有时泪小管或 泪囊直接损伤,造成泪小管断裂或阻塞。
(二)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溢泪。外伤性鼻泪管阻塞,可引起 慢性泪囊炎。并伴有其他损伤。
内眦韧带断裂inner canthal ligament
表现为:内眦角向外并稍向前移位,外形较正 常为圆钝,泪阜、半月皱襞及部分巩膜被外移的 内眦遮盖,睑裂横径缩短,眼睑失去与眼球保持 密切贴合所需的张力,只是泪点与眼球脱离而溢 泪。 (三)法医学鉴定 1、损伤的认定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 及泪道冲洗、探道等。
五、眼外肌损伤 injuries of external muscle ▪ 上直肌 --动眼神经 ▪ 下直肌 --动眼神经 ▪ 上斜肌 --滑车神经 ▪ 下斜肌 --动眼神经 ▪ 内直肌 --动眼神经 ▪ 外直肌 --外展神经
如果视中枢控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 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 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strabismus
第七章 眼损伤
第一节 概述
一、眼的解剖及生理
(一)眼球
1、眼球壁:巩膜(角膜) 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视网膜
2、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二)视路 visual pathway 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乳 头—视神经—视交叉—上丘—外侧膝状体—视辐 射—大脑枕叶
(三)附属器:泪器、眼睑、眼外肌、 结膜
注意:
1)眼睑皮肤或周围皮肤可伴表皮剥脱,为眼部受 暴力作用证据。
2)眼睑血肿和并睑结膜下出血时,应考虑是否由 于眶壁骨折或颅骨骨折所致。
眶骨骨折:常有眼睑皮下气肿,眶像可出现高 低不平征象。
颅骨骨折:眼睑皮下出血发生在伤后12-24小时, 球结膜下出血,穹窿部结膜出血范围宽,可伴有颅 底骨折的其他征象。
正常人:>12mm 轻度下垂:8~12mm 中度下垂:5~8mm 重度下垂:<5mm
4)鉴别 损伤性眼睑下垂,应排除下列情况:
①先天性眼睑下垂:
多为双侧,有遗传性。为提上睑肌或动眼神经核发 育不全所致。下垂程度可不相同,常伴有上直肌功 能不全,亦可伴有其他先天异常,如小睑裂、小眼 球、斜视、眼球震颤等。
正常眼底:
视盘(optic disk):又称视乳头,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呈淡红色。中央色较淡,称为视杯(生理 凹陷)。杯/盘<=0.3。
2)血管 中央支: 上支 :鼻上动静脉
颞上动静脉 下支: 鼻下动静脉
颞下动静脉 动脉:静脉=2:3 3)黄斑部 位于视乳头颞下方,呈椭圆形,暗红色。在光射入 时,其中央可见以针尖大的反光点,为中心凹反射 (+)。其视力至少大于0.1。
上睑肥厚或肿瘤所致的机械性眼睑下垂。
各种原因所致的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或老年性眼 睑松弛引起的假性眼睑下垂。
有时出现癔病性眼睑下垂。
6、眼睑外翻 (1)上睑外翻:上睑向外翻与眼球不保持接触, 称为睑外翻。 轻者仅见睑缘松弛,不与眼球接触; 重者可见睑结膜外露,严重者整个眼睑向外翻转。 常见原因:机械性损伤、高温或化学性灼伤后瘢痕
二、结膜损伤 (一)损伤原因和机制 主要为挫伤、撕裂伤和异物伤。常合并其他眼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充血、水肿及球结膜下出血。 (三)法医学鉴定 1、损伤的认定 外观检查 2、损伤程度 轻微伤
二、泪器损伤 Injury of the lacrimal apparatus (一)损伤原因和机制
如指数不能辨认,则检查能否辨认手动,并记 录能看到的距离。
例如:20cm/手动或20cm/FC。 如手动感觉无,则侧有无光感。在暗室中,未
检眼遮盖,检查者持手电筒时明时灭,同时询问受 检者亮暗感觉,并逐渐增大距离,记录光感距离。
如无光感,则记录无光感。
2、近视力 距视力表30cm,照明充分,能阅读第10行,为
愈合。 (2)下睑外翻 最主要的症状为溢泪。 溢泪又可以引起下睑皮肤 湿疹及收缩,加重外翻。
法医学鉴定 轻微伤: 3.7 眼部挫伤。 3.8 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轻伤: 第九条 眼损伤
(一)眼睑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重伤: 第十条 眼部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二)任何一侧眼睑下垂完全覆盖瞳孔;
▪ 眼外肌损伤,又称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是因外力 作用于眼部或头部,造成眼外肌或其支配的神经 损伤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和眼球运动障碍。
▪ 颅底骨折---外展神经损伤 ▪ 眶外壁骨折---动眼神经损伤 ▪ 眶上缘骨折---滑车神经损伤 ▪ 此外,眼外肌挫伤或眼外肌撕裂也可引起。 (二)临床表现
1、复视和视觉混淆
三、眼损伤的检查
▪ 一、一般检查 ▪ 1、眼睑:眼裂大小,有无变形,开闭情况,
有无遮盖角膜及其程度等。
▪ 2、眼位:是否对称,有无斜视及其斜视大致 的角度。
▪ 3、眼球运动:向9个方向进行运动,有无眼肌 麻痹。有无眼球固定。
▪ 4、结膜:有无充血、破裂。 ▪ 5、角膜:有无混浊,有无角膜瘢痕,及其与
5、眶底骨折:
分为单纯爆裂性 眶底骨折(眶 缘完整)和复 合性眶底骨折。
表现:眶下区肿胀、疼痛及感觉减退,眼球内陷。 可出现复视,多为垂直性。亦可伤及眼球内部结 构。
(三)法医学鉴定
1、损伤认定: 1)眶骨骨折有时为复合伤的一部分。 2)了解致伤物性质、作用力方向。 3)辅助检查 2、损伤程度 单纯性—轻伤 引起不可逆复视、容貌毁损-重伤
▪ 第二节 眼附属器损伤
▪ 一、眼睑损伤
▪ 损伤原因和机制
▪ 钝器和锐器均可形成
▪ 1、眼睑皮肤擦伤
▪ 皮肤浅表损伤,创面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
▪ 2、眼睑挫伤及挫裂伤
▪ 由于皮下组织疏松,血运丰富,易形成明显眼睑 肿胀,面积大,睁不开眼,可伴有表皮剥脱。35天消肿,2周基本愈合。
▪ 裂创多为于眶缘,沿眶缘走行。多见于外侧上下 眶部。下睑缘处裂伤,瘢痕愈合后可引起下睑外 翻。
1)原因:提上睑肌或动眼神经损伤
正常人睑裂是平视前方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1— 2mm为准。如平视时两眼裂纵径大于2mm或上睑 缘遮盖角膜上缘3mm以上,就应考虑上睑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