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护理教育学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的特点不包括()A.永恒性B.阶级性C.历史性D.发展性2.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层次是()A.中等护理专科教育B.高等护理专科教育C.高等护理本科教育D.护理研究生教育3.南丁格尔于哪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A.1560B.1660C.1760D.18604.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C.培养学生个性和个人特长D.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健康的体魄5.狭义的教育是指()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义务教育D.学校教育6.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受教育者7.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建于哪年?()A.1858B.1868C.1878D.18888.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A.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B.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健康的体魄C.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9.从个体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B.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C.法国教育家卢梭D.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的要素包括(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E.教育手段2.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有()A.教学方法多样化B.教育制度弹性化C.社区教育不断强化D.学校教育本土化E.学校教育开放化3.教育的特点包括()A.永恒性B.历史性C.独立性D.阶级性E.均衡性4.护理教育的特点包括()A.人道性B.继承性C.周期性D.实践性E.整体性5.目前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体系是()A.高等护理专科教育B.高等护理本科教育C.成人护理教育D.继续护理教育E.护理研究生教育三、填空题:1.按照教育对象及目标的不同,护理教育分为:、、及四种形式。
2.教育本身的三层含义为:、教育是一种传递社会经验的手段、。
四、名词解释:1.教育学2.护理教育学3.教育(狭义)4. 护理教育五、简答题:1.简述护理教育的特点。
2.简要回答教育的任务。
3.简要回答教育的特点。
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六、论述题:1.试论述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一种建立刺激-反应的连接过程,是下列哪位教育心理学家的观点( )A.布鲁纳B.斯金纳C.桑代克D.罗杰斯2.桑代克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是下列哪个行为的结果()A.解决问题B.试误C.强化D.对猫反复训练的结果3.下列现象中哪个符合桑代克的基本学习规律中的失用律()A.猫初进迷箱是盲目乱动,随后会越来越减少这种盲动B.要牢记新单词,需要每天背一遍,以后会牢记这一单词C.平时不复习,临考前突击应付考试D.温故而知新4.一种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称为 ( )A.操作技能的保持B.操作技能的形成C.操作技能的反馈D.操作技能的迁移5.下列有关应答性行为正确的说法是()A.应答性行为使人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B.应答性行为是对特定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C.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属于应答性行为D.反应性条件反射适用于应答性行为6.下列哪种属于次强化物()A.面包B. 饮料C.金钱D、空气7.有关持续性强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又称为部分强化B.强化效果较间断性强化好C.分为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D.每次正确反应后都提供强化物8.在间隔强化过程中()A.新行为的建立过程缓慢,消退迅速B.新行为的建立过程缓慢,消退缓慢C.新行为的建立过程迅速,消退迅速D.新行为的建立过程迅速,消退迅速9.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应采用哪种强化方式()A.正性强化B.负性强化C.惩罚D.强化消退10.认知心理学派主要研究的是:()A.人的思考过程,包括问题的解决B.思维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C.人的记忆、领悟过程D.人的学习、记忆过程11.有关短期记忆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功能是备用性B.信息容量有限C.具有运作性D.信息保存的时间短暂12.下列哪个记忆过程具有运作性()A.感觉记忆B.长期记忆C.短期记忆D.感觉登记13.有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方法,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称为 (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14.绘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遗忘曲线的是()A.加涅B.罗杰斯C.费茨D.艾宾浩斯15.“指导注意,应用提供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哪个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A.动机阶段B.选择阶段C.获得阶段D.回忆阶段16.根据布鲁纳的观点,人类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程,称为 ( )A.动作表征B.形象表征C.内容表征D.符号表征17.布鲁纳认为主动的学习过程,不包括下列哪项()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结构的形成18.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A.能够发现问题B.有助于知识的记忆C.学会发现试探法D.提高智慧的潜力1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班杜拉D.罗杰斯20.学习合同的使用是()的特殊应用A.指导学习教学理论B.认知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21.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班杜拉D.罗杰斯22.幼儿根据父母的示范学习使用筷子属于()A.直接模仿B.综合模仿C.象征模仿D.抽象模仿23.护生通过观察其他护士的行为而学习成为一名好护士所采用的是()A.直接模仿B.综合模仿C.象征模仿D.抽象模仿24.护生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讲解,学习解决某个临床护理问题的原则是采用()A.直接模仿B.综合模仿C.象征模仿D.抽象模仿25.观察学习过程不包括()A.动机阶段B.注意阶段C.理解阶段D.保持阶段26.学生观察榜样的行为后,经过保持,纳入自己的记忆,然后将记忆符号表象转换为自己行为的过程属于()A.注意阶段B.保持阶段C.再生阶段D.动机阶段27.学生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惩而相应的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是()A.外部强化B.内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28.有关操作技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技能是先天的条件反射B.操作技能是在后天的实践中获得的C.操作技能受内在心理过程的控制D.操作技能包含精细的肌肉控制29.学习一项操作技能不需要经过下列哪个阶段()A.认知阶段B.联系形成阶段C.自如阶段D.退化阶段30.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学习理论是()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理论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布鲁姆的结构教学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涉及()A.德育心理B.关于学习的观点C.教育环境的心理效应D.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E.教师的心理特点2.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影响刺激-反应过程能否建立的主要有()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应用律E.失用律3.下列哪些是人类的操作条件作用与学习行为( )A.应答性行为B.惩罚性行为C.负性行为D.消退性行为E.操作性行为4.下列属于原强化物的是()A.面包B.水C.金钱D.空气E.社会地位5.有关间断性强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又称为部分强化B.强化效果较持续性强化好C.分为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D.每次正确反应后都提供强化物E.人类实际生活中,一般以间隔性强化为主6.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包括()A.埃特金森的最佳学习决策理论B.Ausubel的学习同化理论C.卡洛尔的学校学习模式D.Tolman的认知目的学说E.Gagne的指导学习理论7.人类记忆的加工模式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A.感觉登记B.长期记忆C.信息记忆D.短期记忆E.运作记忆8.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 ( )A.感觉登记B.识记C.保持D.短期记忆E.回忆9.发现学习法的特征有()A.强调学习的内容B.强调学习的过程C.强调学习的结果D.强调直觉思维E.强调形象思维10.布鲁纳认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包括()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结构的形成E.知识的累积11.有关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是教育的中心B.教师在学习中起指导作用C.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最佳D.学习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过程E.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人有价值的知识12.模仿学习分为四种方式,是()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综合模仿D.象征模仿E.抽象模仿13.在观察和模仿的注意阶段,影响学习的因素有()A.榜样行为的复杂性B.榜样与学生的关系C.学习过程中的强化行为D.学生的感知觉能力E.榜样行为的可用性14.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包括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负性强化D.正性强化E.替代性强化15.心理学家费茨认为操作技能包括下列几种心理成分 ( )A.认知成分B.知觉因素C.协调能力D.情感因素E.个性特征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必要前提B.能力是知识转化的中间环节C.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D.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E.技能是知识转化的中间环节17.学习一项技能需经过下列哪些阶段()A.认知阶段:即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和局部动作B.联系形成阶段:操作技术逐步形成连续的动作整体C.自如阶段:无需思索就能将操作熟练完成D.退化阶段:长期不用,此操作技术会退化E.遗忘阶段:长期不用,华生此操作技术可能被遗忘三、填空题: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及代表人。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还包括、和斯金纳。
2.斯金纳将人类的行为分为两类:和。
3.按照强化物产生的后果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和。
4.按照提供强化物的频率不同,可分为和。
5.贮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6.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及意志力程度,可划分为和。
7.解释遗忘的主要有两种学说,为及。
8.加涅认为心理的发展是的结果,并将学习从低到高,从难到易分为类,构成了阶梯形的发展过程。
9.认知累积学说认为,为配合学习的心理阶段,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包括下列几个阶段:、、、保持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
10.教师在发现学习中的主要角色是,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并发展及。
11.班杜拉认为在学习环境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为和。
1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来自于和。
13.操作技能包含四种心理成分,为认知成分、、及个性特征。
14.操作技能的迁移按照影响的顺序可分为及。
15.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及等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