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 二 地 理(选修) 2019.04命题:徐从安 审核: 王丹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图1为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①单向的 ②双向的 ③完全对立的 ④对立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b 环节过程中的是A.滥伐森林B.大气污染C.地震D.旱涝灾害马尔代夫群岛由26个环礁成两列跨赤道纵列,面积达90000km 2,被誉为上帝抖落在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900mm ,从成因看属珊瑚岛,但出现了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现象。
全国平均海拔1.5m ,八成国土海拔低于1m ,沉没进入百年倒计时。
图2为马尔代夫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3~4题。
3.马尔代夫沉没进入百年倒计时的原因可能是 A.珊瑚大量死亡 B.过度捕捞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量大 4.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
这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具有 A.不可逆性 B.不可预见性 C.全球性 D.广泛性图3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①海上石油泄漏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面来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治理江苏省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 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市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图4)。
其中“一级”气象条件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火灾发生频率。
据此,完成7~8题。
7.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的目的是 A.鼓励市民燃放烟花爆竹 B.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C.引导市民合理安全地燃放烟花爆竹D.消除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噪声污染 8.“一级”气象条件包括A.静风B.浓雾C.天气干燥D.气流通畅图1图2图3 图 4图 1 图 2图3苏南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
结合图5“挥汗如雨”,完成9~10题。
9.造成苏南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A.时空分布不均 B.需求结构不合理 C.人均拥有量少 D.生产利用效率低10.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A.水质下降B.地面沉降C.降水增多D.土壤酸化 海绵城市(图6)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青藏高原1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图7为研究小组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据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有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B.滥垦C.滥伐D.过度放牧 14.针对上述问题,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应注意①适度开垦,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减轻土地荒漠化②控制载畜量,改良牲畜品质和牧场质量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减轻风沙危害④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采取合理的放牧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图8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城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7题。
图5图6 图7 图815.图示地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自东向西降低B.自东向西增加C.自北向南降低D.自北向南增加 16.形成这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17.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图9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19.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香港即将在近海区域修建一座全球最大型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届时风电会通过一条25km 长的海底电缆,连接入香港电网,预计可为8万户家庭提供足够的电力。
图10为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示意图。
读图,完成20~21题。
20.欧洲多个国家已建立了多个海上风力发电厂且规模巨大。
大力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厂,可以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减少赤潮的发生几率C.增加洋流的速度D.增加附近海岸的降水量 21.在我国西北,风力发电常被称为“垃圾电”,其原因可能为 A.成本低 B.占用耕地 C.发电不稳定 D.污染环境 图11为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图(单位:亿吨),完成22~24题。
22.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23.影响我国石油供需平衡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煤炭资源枯竭 B.国内原油品质较差C.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能源缺口大D.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低24.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①扩大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采石油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
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图12),1963年埤塘逾8800口。
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仅存约图9 图10图112800口。
读图,完成25~26题。
25.埤塘系统的修建反映出桃园地区 A.丘陵台地多 B.降水强度小 C.森林覆盖广 D.河流流程长26.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稻总产量的提高 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 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完成27~28题。
27.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28.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良田。
图13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阅读材料,完成29~30题。
29.下列现象的发生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①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以下人类活动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③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图14为“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31~32题。
31.M 和N 实际距离约是A.4 444千米B.3 333千米C.2 222千米D.1 823千米 32.与M 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 ,80°E)B.(60°S ,100°E)C.(30°S ,100°E)D.(60°S ,80°W) 图15为“南美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33~34题。
33.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 A.1/2 B.2倍 C.1/4 D.4倍 34.秘鲁利马位于北京的图12 图13图14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图16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 、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L 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完成35~36题。
35.图中河流L 的流向为A.从东流向西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D.从东北流向西南 36.若X 数值为500米,能正确表示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的是A BC D 图17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m ,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m 。
读图,完成37~38题 。
37.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A.P1>P2 B.P1=P2 C.P1<P2 D.不能确定 38.甲地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A.90米B.100米C.200米D.300米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江达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
该区域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图18为“昌都附近区域简图”,图19为“被堵河段所在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9~40题。
39.图19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A.a B.b C.c D.d40.导致本次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季风气候降水丰富C.气温升高积雪融化D.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破碎图15图16图18 图19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第小题10分,共6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材料二图20为江苏省1993~2003年酸雨频率分布图和江苏四市酸雨发生频率年际变化图。
图20(1)江苏省酸雨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酸雨发生频率年际变化大致趋势是。
(2分)(2)读图乙,1992~2003年江苏四市酸雨发生频率最低的城市是,最可能是原因是。
(2分)(3)国家环保局发布酸雨防治规划,全面开征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排污费,对重污染的排放源实施限期治理。
其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双选)(3分)A.行政手段B.技术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简述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