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以内加减法的秘诀

20以内加减法的秘诀

儿童数学手指块算20 以内的加减法 20 以内加减法的秘诀,【学前班的宝宝】,怎样能算得快,有简单。

20 以内不进位加减法:1、11-20 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

用3种方式描述数:1)个位是2,十位是1 。

2)1个十,5个一。

3)比11 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

家长说数,孩子拨数。

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如12 是由1 个十和2 个一组成的。

3、熟练背诵20 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口诀20 以内进位加法口诀九二11八三11七四11六五11九三12八四12七五12两个六12九四13八五13七六13九五14八六14两个七14九六15八七15九七16两个八16九八17两个九18(不用九九18 ,而用两个九18,同乘法口诀统一起来)注:1、前面两个汉字是加数,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和,这样可以分清哪是加数,哪是和;2、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如九三12 〉乘法口诀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如三九二十七〉;3、口算达到熟练的程度,不要让孩子数指头,或者固定一个加数往上数数,这样孩子习惯了很不好改。

10以内的加法口诀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口诀就是背诵,背诵,背诵。

熟能生巧再配合一些规律的讲解,这样孩子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

4、背诵时间可以随机,不一定非要拿出大块时间来背,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路上就可以背。

5、每天一定要坚持出口算练习,一天30 道题。

20 以内退位减法20 以内退位减法与20 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 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 以内加法。

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

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 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 —9=()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 ,即17 —9 = 8, 13 —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 ,即13 —9 = 4“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故事: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

进入总复习的第一课时,我准备复习《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出示“15—9”后,一句“可以怎么想?”孩子们的小手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5分成10和5,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9加6 等于15,所以15 减9 等于6。

”“14减5等于9,所以15 减9等于6。

”“6加9 等于15,所以15 减9 等于6。

”还可以掰手指……”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

算法的多样化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的再现!我的心里突然有种冲动,孩子们知道并掌握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他们计算时想的是哪种?他们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教材中所提倡的“想加算减”?想到这里,我不由脱口而出:“这么多算法?你认为哪种最简单呢?计算时你用的是哪种方法?能帮老师做次统计吗?枯燥的计算一下跳至有趣的统计,孩子们兴趣倍增。

统计的结果让我意外, 又让我欣喜。

欣喜的是:你认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中, 37 人中有32 人选择了“想加算减”;2人选择“掰手指”,3人选择“破十法”。

意外的是:计算时你经常使用的方法时, 37人中有27人选择“记住了,不用想”;2 人选择“数手指”;8 人选择了“想加算减”。

而后进行《100 以内加减法》的整理,我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统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法时,绝大部分孩子选择了“十几减几再加几十”的计算方法;个别孩子选择“掰手指”,如72-3 孩子们则认为“掰手指”算起来更快。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中,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选择了“先算个位加个位,得数再加整十数”,大多数的孩子选择了“个位加个位后,十位上的数直接落下来或加“1。

”这是不是“算法多样化”后的算法合理“最优化”呢?面对这样的统计结果,我不由的深思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要体现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我们曾因此担心,计算方法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计算教学时,很多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多种算法后,往往告诉学生“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既然强调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我们要不要强调算法“最优化”?课堂上如何引导“算法的最优化“呢?甚至有人认为,数学是讲方法的,教学中我们一次性把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不是更好更直接吗?等等。

从今天的教学中,我得到了新的启示: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因此也导致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些差异毫无疑问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活动,我想这也是产生算法多样化的原因所在。

鼓励算法多样化,实际上也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法,交流中大家就有话可说,每个孩子从中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从算法多样化到最优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也不是老师强加的,它应该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从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在对多种算法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断运用、反思、提升,最后实现了算法的自我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算法。

因此,我们不要一味的强求一节课中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经历冲突、思考、反思的过程,最终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

测试一下好了~1--6 岁儿童智力测试题测验选自林崇德、傅安球的《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与早期教育》一书,可对1——6 岁儿童进行智力测验。

这些测第一步是要测孩子的智力年龄。

无论孩子几岁,他能够答全几岁组的题目,智力年龄就是几岁。

答不全的,每个小题算两个月的智力年龄。

如一个孩子能够答全4 岁组的全部题目,还能答对5 岁组的两个题目和6 岁组的一个题目那么他(她)的智力年龄就是:4 岁+4 个月+2 个月=4 岁6 个月,即4.5 岁。

第二步是算出孩子的智商。

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按此公式计算,假如刚才的孩子的实际年龄是3岁,那么他的智商就是:(4.5 ÷)×00 = 150。

一般来说,智力测验要由专家进行,否则难以做出正确评定或给予恰当分数。

不过,如果父母想大致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可以在家庭进行智力测验。

下面以1 岁及1 岁半年龄阶段幼儿为例。

1 岁幼儿■抓取实物。

把小球、积木等玩物放在床上,让幼儿坐在中间。

当孩子正要伸手抓某个实物时,立即挡住他的眼睛,然后改变实物的位置。

这样反复五六次。

测评结果:如果有一半以上次数抓取同一实物,就说明智力测验合格。

■抓取第二个台阶上的玩具。

把婴儿喜爱的玩具放在第二个台阶上,让幼儿面向玩具,坐在距台阶约30 厘米处的地方。

测评结果:如果幼儿能往上爬或者撑起身体去设法抓取并把玩具抓到手,就说明测验合格。

1 岁半幼儿■上楼梯。

测评结果:如果孩子能独立上3 个台阶,说明测验合格。

■从木箱上下来。

把15 厘米高的木箱倒扣在地上,让幼儿站在上面。

测评结果:如果婴儿不是偶然下来,而是设法自己下来,说明测验合格。

■理解语言。

成人向婴儿提出简单要求。

测评结果:如果孩子能根据成人的指示去做简单的动作,如听到“把勺拿来”,儿童能照着做;听到“不要动”就能停止动作,就算测验合格。

2 岁左右儿童本测验适用于2 岁左右儿童。

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和"否"。

1、能区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A、是B、否2、能找出简单图画中的人或物A、是B、否3、能辨别"上"和"下"的方向A、是B、否4、能辨别"今天"、"明天"和"昨天"A、是B、否5、能说出红、黄、蓝、绿的颜色名称A、是B、否6、能找出简单图画中明显的错误A、是B、否7、能摹仿画直线、圆圈A、是B、否8、能模仿成人按方向放置两块积木,多数情况下正确。

A、是B、否9、能把积木搭成塔形或进行列队A、是B、否10、能专心摆弄一个喜欢的玩具5〜10分钟?A、是B、否11 、有时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A、是B、否12 、能理解成人的简单指令并作出回应A、是B、否13、能说出二至三个字的句子A、是B、否14 、能叫出自己的名字A、是B、否15、能用简单的句子与人对话A、是B、否16 、能说出简单的复合句(如"我饿了,吃饭)A、是B、否17、说话时能用动---- 宾的语句形式表述人与物的关系A、是B、否18 、能叫出生活中常接触的事品的名称A、是B、否19 、能数到10A、是B、否20、能完成5 以内的"给物说数"和"按数取物"A、是B、否21 、能记住简短的诗歌A、是B、否22、有的记忆内容能否保持两周A、是B、否结果解释:10-- 14 您的孩子有较严重的孤独症倾向,要到有关机构进行心理咨询5---9 您的孩子有较明显的孤独症倾向,需要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和矫正0 4 您的孩子正常,基本无孤独症倾向[page]3 岁儿童智力测试表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成绩指出身体各部位先问孩子:"你的鼻子在哪里?指给我看看。

"如问了3遍仍不懂或不回答,就指着孩子的耳朵或下颚问:"这是你的鼻子吗?"如回答"不是",则再问他:"那么你的鼻子在哪里呢?"其他部位的测试方法相同。

孩子只要指对3 个就算通过说出自己的姓名问:"你叫什么名字?"如不肯回答,则假设一个别人的名字问:"你是不是XXX?" 如回答"不是"再问:"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只要能说对就算通过说出自己的年龄问:"你几岁了?"如不回答,再问:"你今年几岁了?" 只要能说对就算通过比较线的长短在纸上画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你看这两条线哪一条长?你把长的那条指给我看看。

"如答对,则把纸片上下倒置,重复提问.如仍答对,可再把纸片倒置过来再问一次。

3 次全答对才算通过.重复四位数字如选几个四位数:6475 、8219 、4639 等,然后对孩子说:"你先听我说一个数字, 我说完了,你照着我说的说给我听。

"数字"6475"要读成"6-4-7-5",中间间隔一秒, 其他数字读法相同。

能重复一个数字就算通过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依次问剪刀、书、铅笔、杯子、表等物各自的名称:“这是什么?”每种物品只问一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