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学-6.固体燃料—煤的燃烧

燃烧学-6.固体燃料—煤的燃烧


木柴
15
20
泥煤
30
40.5
褐煤
55
烟煤
57~88
66 59.6~83.5
无烟煤
96.5
95
江苏大学
煤的化学组成
可燃质 惰性质
碳(C) : 煤的主要可燃元素,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H): 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可燃氢 、化合氢 )。
氧(O): 煤中一种有害物质。和碳、氢构成氧化物 。
氮(N): 一般不参加燃烧反应,是燃料中的惰性元素。
江苏大学
烟煤 表面呈灰黑色,有光泽,质松软 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 与褐煤相比,它的挥发分较 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 含碳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 减少; 烟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粘结 性,这是其他固体燃料所没 有的,因此它是炼焦的主要 原料,是冶金工业和动力工 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近 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定义:1kg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燃烧热称为发热量, 单位千卡/千克。
用途:评价燃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计算燃烧温度 和燃料消耗量时不可缺少的依据。
表示方法:
高发热量Q高: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 中的水蒸气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发热量Q低:指的是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 水蒸气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
些焦油和气体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由可燃气体混合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其中
可燃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氢、气态烃类和少量酚醛。 煤加热时释放出的挥发分的重量和成分取决于加热升
温速度、加热最终温度和在此温度下的持续时间。根 据升温速度不同,将热解过程分为慢速热解和快速热 解:
慢速热解:加热煤粒的升温速度小于2℃/s; 快速热解:加热煤粒的升温速度大于104℃/s; 居于慢速热解和快速热解之间的热解过程为中速热解。
2020
燃烧学-6.固体燃料—煤的燃烧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褐煤 褐煤是泥煤经过进一步变化后 生成的,由于能将热碱水染成 褐色而得名; 与泥煤相比,密度较大,含碳 量较高,氢和氧的含量较小, 挥发分较低; 褐煤的使用性能是粘结性弱, 极易氧化和自燃,吸水性较强。 新开采出来的褐煤机械强度较 大,但在空气中极易风化和破碎; 地方性燃料。
江苏大学
无烟煤 呈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燃烧时 没有煤烟,仅有很短的青蓝色火 焰,焦碳也没有粘结性。 矿物化程度最高的煤,也是年龄 最老的煤。 特点是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 分极少,组织致密而坚硬,吸水 性小,适于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 主要缺点是受热时容易爆裂成碎 片,可燃性较差,不易着火。 由于其发热量大,灰分少,含硫量低,而且分布较 广,因此受到重视。可以用于气化,或在小高炉和 化铁炉中代替焦碳使用。
煤的可燃性:燃料中的碳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 速度,即燃烧速度。
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则反应性和可燃性就越差。
江苏大学
6.2 碳的燃烧化学反应
煤的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5步:
干燥。100℃左右,析出水分; 热解。约300℃以后,燃料热分解析出挥发分,为气态
的碳氢化合物,同时生成焦和半焦; 着火。约500℃,挥发分首先着火,然后焦开始
从析出到基本燃尽所用时间约占煤全部燃烧时间的10%; 挥发分的燃烧过程为气-气同相化学反应,焦炭的燃烧 为气-固异相化学反应; 燃尽。焦炭继续燃烧,直到燃尽。这一过程燃烧速度 慢,燃尽时间长。
江苏大学
煤的热分解
煤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热分解阶段。 热分解阶段释放出焦油和气体,并形成剩余焦炭,这
温度较高时,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相对速度,能侵入石墨晶格 表面层基面间的空间内,把基面的空间距离撑大,和碳原子形 成新的键。碳和氧会形成固溶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能会由于其 他具有一定能量的氧分子碰撞而结合成CO和CO2。
温度很高时,单纯物理吸附不存在,晶体周界对氧分子的化学 吸附能力增加,吸附后形成的碳氧络合物会受热分解成为CO和 CO2气体,或被其他分子碰撞而离解,离开晶体而形成自由分 子。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碳的晶格结构
金刚石晶格结构——对燃烧技术没有意义 石墨晶格结构:
由六角形组成的基面叠结
而成。晶体内部每个碳原子三
个价电子在基面内形成稳定化 学键,第四个价电子则分布在 基面之间的空间内,键的结合 力较弱。
江苏大学
常温下,碳晶格表面和周界上能吸附气体分子,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江苏大学
泥煤
碳化 密度 吸水 挥发 机械 运输 氢氧 可燃 发热
程度
性 分 性能 储存 含量 性 量
低小 强高差 难 高 好 低
粘结 性
褐煤

烟煤
最好
无烟煤 高 大 弱 低 好 易 低 差 高
不同种类煤的特点
江苏大学
常见固体燃料可燃质情况
燃料种类 可燃质中焦炭的质量份额% 焦炭热值占总热值的份额%
硫(S) :
有机硫 (S机) 黄铁矿硫 (S矿)
硫酸盐硫 (S盐)
可燃硫或挥发硫
灰分 (A) :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主要是碳酸盐、粘
土矿物质、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等) 。
水分(W) : 外部水分( 也叫做湿分或机械附着水)
内部水分
江苏大学
二、煤的使用性能
煤的工业分析值
煤的工业分析内容: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的百分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将一定重量 的煤加热到110℃,使其水分蒸发,以测出水分 的含量,再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850℃, 并测出挥发分的含量,然后通以空气使固定碳 全部燃烧,以测出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值的应用:确定煤的用途和制定 工艺制度时不可缺少的原始依据。
江苏大学
煤的发热量(与炭化程度有关,含碳量87%时发热 量到最大值)
江苏大学
比热、导热系数
煤的比热随炭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小。与水分和 灰分含量成线性关系。 泥煤:0.33;褐煤:0.29;烟煤:0.24
煤的导热系数随炭化程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煤:0.2~0.3千卡/米·小时·℃
江苏大学
反应性和可燃性
煤的反应性:煤的反应能力,即燃料中的碳与 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进行还原反应的速度。反应 性的好坏是用反应产物中CO的生成量和氧化 层的最高温度来表示。CO的生成量越多,氧 化层的温度越低,则反应性就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