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室质量控制方案
环境监测的质量是环境监测站的生命线,而现场采样测试阶段可能引起的误差值对整体监测数据和信息质量误差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时监测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编制监测室质量控制方案如下:㈠质量保证
①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监测任务书,明确现场采样测试阶段的总体工作内容,监测项目的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列出的项目所涉及的采样容器、测试仪器、设备、滤膜、滤筒和固定剂清单。
②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根据所列清单组织监测人员逐项进行准备:核对仪器型号,清点数量并进行仪器开机检查和校准,更换干燥剂,检查气路的气密性,核对。
清点采集水样容器的材质、规格和数量、固定剂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固定剂的添加要求。
③相关采样测试记录、仪器使用记录的等原始记录表的准备。
④准备完毕后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再次检查、核对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采样容器是否齐全、完好。
装车前由同组人员负责逐项清点,核实并认真登记后方可出库装车。
㈡质量控制
①制定现场采样测试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校准操作规程,科
学使用、维护、保养仪器。
②现场采样测试仪器每次用完应及时整理、维护。
特别是废气监测仪器,现场测试采样结束后在现场就须空抽,用空气清洗管道、气路、传感器,避免高浓度气体残留在管道、气路、传感器中,影响下次监测数据,亦避免高浓度气体腐蚀仪器零部件,缩短仪器使用寿命。
③现场采样测试完成后,现场监测人员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清理、检查,并与同组人员做好对接,校核仪器数量及编号。
填写使用记录。
④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采样测试仪器开箱检查,维护保养,进行期间核查和校准、标定,并认真填好仪填写仪器校准等相关记录。
⑤现场测试人员应熟悉仪器构造,具备小故障的排除能力,及时排除现场仪器故障,不能排除的应及时在仪器箱体上贴上标签并注明故障情况,仪器送回时,直接交由仪器管理员,仪器管理人员对仪器进行初步检修,确定排除故障后入库,初步检修无法排除故障,应负责联系厂家尽快维修、保养,并认真填写维修记录,确保所有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⑥现场仪器设备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及时进行仪器日常保修、报检和编制采购计划等工作,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计量检定的要求。
㈢质量改进
①做好“传、帮、带”,让新近人员与有经验的同志结对,手把手地教,使新同志尽快熟悉操作规程,掌握现场采样测试技能。
②鼓励自学,提高现场测试人员的业务素质。
鼓励大家,特别是
年轻同志利用工作业余时间系统学习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③定期组织现场采样测试培训和考核,加强测试人员间的交流,提高现场采样测试人员的业务技能。
④创作机会,让监测工作人员多外出参加业务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⑤组织监测室人员系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标准、法规、规范及其变化内容,并在现场采样测试工作中得到落实,提高质量意识。
⑥通过业务考核和技能比武等途径提高监测室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⑦定期举行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现场监测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㈣质量监督
①监测室主任或内审员要不定期组织抽查。
抽查监测前的项目准备工作是否满足要求,抽查现场采样测试的操作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监测室主任或内审员定期监测现场采样测试前准备情况、日常仪器设备管理情况,现场采样测试情况。
③监测室主任或内审员定期监测容器清洗过程和准备情况。
④监测室小组长应定期检查各小组设备使用、维护、校准等记录,定期对小组内的监测设备进行检查。
室主任或仪器管理员要定期对监测小组分管外的监测设备进行检查。
⑤站质控室、监测室主任、监测室内审员要不定期地深入监测现场,对现场测试采样实施监督检查,包括操作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场记录是否及时、规范填写等,不断地提高现场采样测试的规范性。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出具高品质的监测数据,才能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