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诊断学课件:总 论

影像诊断学课件:总 论


16层 0.625mm
CT Angio
CT Angio
薄层再重建
pulmonary arteries
308 mm 扫描范围:16 秒 pitch 1.375 & 0.7 sec scan 0.625 mm 层厚
movies
Cardiac
16 x 0.625 mm 冠状动脉病变筛选 120 ml Ultravist 300 注射速度@3.5 ml/sec
四肢血管造影
1050 mm 扫描范围 120 mlUltravist 370 注射速度 3.6 ml /sec 15 sec
结肠造影和内窥镜
Volumetric CT VCT
912 ch.
256 slices
平板CT样机
超高分辨率 VCT
2002
2003
High Resolution • Limited FOV • Algorithm Investigation
透视
动态实时观察 可随时为常规检查
摄片
可以留下永久的记录 清晰度高,诊断价值高 相对接受X线量小 不能动态观察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记波摄影 钼靶摄影 高千伏摄影
X线平片显示 患者左上肺有 一个球形病灶
体层摄影较平 片更清楚地显 示出这个球形 病灶
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正常人体组织归成四大类
• 气体--肺,胃肠道内的气体 • 脂肪--皮下,心影旁,腹腔内 • 软组织和水--体内大部分的组织 • 骨骼和钙化
摄片所见的“负片”
气体 脂肪 水 软组织 钙化 骨骼
透视所见的“正片”
摄片所见的图象
透视所见的图象
X- 线检查方法
透视 摄片 特殊摄影 造影 CT DSA MRI
产生 X 线。 X 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 0.08-0.62 A,直线运动,具 有很高的能量。
X-线产生原理
阴极电子枪 电子束
阳极电子靶
X-射线
X-线机电路图
X线球管 mA
接电源 计时钟
用于医学诊断的一般X线机
X线球管外貌
X线球管内部核心部分
X-线的特性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
X线特征
X- 线诊断原理
X线影象的形成
X 线可穿过人体,但不同的组织吸收 X 线的量是不同的。原子序数高的吸 收 X线就多,X 线穿过人体就少。厚 的组织较薄的组织吸收X 线多。
X- 线诊断原理
X线影象的显示
利用X线的萤光作用和光化学作用来 显示影象。X 线穿过人体少的部位, 萤光作用就弱,溴化银感光也少,但 它们的表现正好相反。
医学影像学总论
CTM
椎管碘油造影
MRI
结构------功能 诊断------治疗 宏观------微观
医学影像学范畴
放射诊断学 常规 X 线检查 数字化检查技术 DR DSA CT MRI
介入放射学 超声医学 核医学
1895 年11月 8日德国科学家 伦琴发现了X线。 高速运行的电子突然受阻可
共同规律 基本表现 特殊表现 因病、因人、因时而定
X- 线防护 X-线的双重性 检查者的防护 受检者的防护
谢谢各位
什么是CT?
• CT 是Computed Tomography 的
缩写,1970年由Hounsfield等发明
• CT是一种数字化图像,它以截面
图像(横断面为主)为主
• 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
High Resolution • Extended FOV • Further Algorithm Investigation
•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穿透性:
波长越短
穿透性愈大
物质密度越低 愈易穿透
物质厚度越薄 愈易穿透
•萤光作用 铂氰化钡,钨酸钙,硫化锌等,吸收X线 后产生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用于透视。 •摄影作用 银盐感光后放出银离子,形成潜影,用于 拍片。 •电离作用 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造成生物损 害。具有累及作用,可用于放射治疗
2003
技术上的挑战
检测器的发展
球管的发展
• 64000 1x1mm cells • mm alignment
机架的发展和数据流的改变
新型螺旋CT可一次进行四 — 十六个层面的扫描
全国首台16层CT 已在华山医院运行
各向不同性的体素
1mm
0.5mm
各向同性的体素
0.5mm
0.5mm
各向同性:长=宽=高
层厚
3mm
mAs
150
扫描范围 135mm
4层 30sec 4x2.5mm 150 450mm
16层/8 层
16层
30sec
30sec
8x2.5mm 16x1.25mm
150
150
1005mm 1005mm
单层
4层
16层
单层 5mm
4层 1.25mm
340mm; 120kV/ 0.5sec/ 350mA
记波摄影
乳腺X线钼靶摄影
造影检查
造影剂 阴性造影剂
O2,CO2 ,空气 阳性造影剂
钡剂,碘剂 离子型 非离子型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方法 经自然腔道造影 经人工腔道造影 经血管造影 生理聚集
支气管造影
食道钡餐造影
钡剂灌肠检查
经“T”字管
胰胆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
X- 线诊断原则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 扫描速度的比较
单层
扫描范围 800mm
层厚
3mm
mAs
150
扫描时间 178sec
4层
16层/8 层
16层
800mm 800mm 800mm
4x2.5mm 8x2.5mm 16x1.25mm
150
150
150
54sec
24sec
24sec
• 扫描范围的比较
扫描时间
单层 30sec
成的扫描方式
• 螺旋CT是以球管连续旋转和检 查床
持续前进为特征的CT快速扫描
CT 的技术发展历史
30 年的发展历史
• 扫描速度 270s 0.4s • Z-轴分辨率 10mm 0.5mm • 球管热容量: 低 高 低 • 30s可扫描范围 (屏气扫描)
1cm 260cm
1971
1 slice 16 slice (64 slice) 270s 0.4s 1cm 2cm ( 4 cm )
分辨率
CT的优点
• 截面图像可以避免结构的重叠 • 高密度分辨率可以显示平片无法区别
的结构
• 数字化的图像便于计算机处理、储存
和传送
• 从形态学向功能诊断迈进的重要一步
CT的基本原理
球管




普通X线摄影
CT摄影
检测器
模/数转换
计算机
数/模转换
CT成像过程示意图
螺旋CT的基本原理
• 螺旋CT是在滑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