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用火管理制度
(一)厂内用火管理范围
1.电焊、气焊、铜焊、铅焊、锡焊、塑料焊及其他明火焊接。
2.喷灯、火炉、电炉、电烙铁、电烫斗、液化气炉、明火取暖和明火照明以及电钻、砂轮、风镐、风板机、锤击等易出现火花的工器具等。
3.烧烤煨管、熬沥青、炒沙子及临时用电。
4.机动车辆(包括电瓶车)进入生产装置和罐区。
5.在生产区域内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
(二)根据用火部位的危险程度,厂内用火分三级管理
1.一级用火
(1)正在生产的炼油、化工工艺装置区域以及装卸各种石化原料、产品站台(包括泵、机房)。
(2)各类油罐区、化工物料罐区、气罐区、液化气站、有毒介质区。
(3)易燃、可燃、有毒、有害物质的充装罐区、装卸料台和洗槽站。
(4)工业污水处理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下水系统的油池、油沟、管道(包括距上述地点5米以内的地面)
(5)化学危险品仓库。
(6)输送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的管线
2.二级用火
(1)停工检修及经吹扫、置换合格的炼油、化工、化肥等生产装置。
(2)从易燃、易爆及有害装置、系统拆除且运至安全地点的容器、管线,经吹扫处理合格者
(3)全厂系统管网区。
(4)生产装置区、罐区的非防爆场所。
(5)生产装置中非易燃、易爆的设备、容器、管线等。
(6)仓库、车库及木材加工场所。
3.三级用火
在厂区内,除一、二级用火以外的临时用火和在没有危险的指定用火区内的用火。
(三)用火审批权限
1.一级用火由生产车间安全员会同施工单位负责人,对用火现场认真检查,订出可靠的防火措施,填写火票,由车间领导(副主任以上)审核后(有二级分厂的单位,需经分厂领导签字) 在动火前一天报送厂安全技术监察部门。
安全工作人员应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措施可靠并逐项落实后,方可签发火票,并通知消防队做好应急准备,准许动火。
- 带压、带有可燃性介质、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一般不允许动火。
确实生产急需要在其部位动火时,作特殊动火处理。
动火前车间领导(副主任以上)应召集有关人员制订科学、可靠的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理,报厂安全部门审核同意后(有二级分厂的单位,需经分厂领导签字),由厂安全技术监察处(科)负责人填写火票,经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动火。
2.二级用火由车间安全员制订防火措施填写火票,经车间领导(副主任以上)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后,方可签字动火。
3.三级用火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制订落实防火措施,填写火票,报送消防队。
无消防队的报送安全技术监察部门的防火员,经对动火现场检查无问题,方可动火。
固定用火区的审批,应由用火单位提出申请,经消防部门会同安全技术监察部门审查批准。
(四)外单位在厂区内施工用火,应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审查,经本单位安全技术监察部门审批后,方可动火。
(五)动火应严格执行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火票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没有防火监护人或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六)各级用火审批人应指定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具备正确处理问题能力的人为防火监护人。
防火监护人必须确认动火点及范围,并随时掌握用火现场的情况,检查防火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有权停止用火。
各动火单位也要指定相应的监火人以保证动火在火票指定范围内及允许条件下实施。
(七)安全技术监察部门、消防部门及各级领导,有权随时检查火票,如发现违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动火点有危险时,可收回火票停止用火,并根据违反用火管理制度的情节,严肃处理。
(八)一、二、三级用火审批有效时间分别不准超过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
且一级动火分析间隔时间不准超过二小时。
一张火票只限一点动火。
(九)各种机动车辆需经过易燃、易爆生产区域时,必须带防火帽并办理防火区机动车辆通行证,经安全部门批准后方得驶入。
(十)采样分析在动火前半小时内进行。
化验分析人员,按动火地点、部位要求采样分析,分析结果填入动火许可证上,并对分析结果负责。
(十一)动火标准
1.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可燃气含量小于或等于0.5%为合格。
2.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为合格。
3.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为合格。
4。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气体,其动火分析,以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5.进入设备容器管道内进行动火,含氧量在20%以上,有毒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为合格。
(十二)凡在生产装置内动火,火票批准后需经车间工艺班长签字,以便出现意外情况后,生产装置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十三)公司内乙单位到甲单位所辖区域动火(如检修公司到生产厂检修,或乙单位物料管线通过甲单位辖区等)需由甲乙双方共同商定安全措施,由甲单位填写火票,双方负责人共同签发火票,指定监护人后方可动火。
(十四)动火票内容必须认真填写齐全,明确动火点,不得漏项。
动火签发后,由动火人手执,动火是必须随身携带。
(十五)用火安全措施
1.动火前必须彻底清除周围易燃物,对附近的下水井、地沟、电缆沟及有可燃物的开口设备等危险部位进行严密封闭。
-
2.设备内动火前,先将设备内物料倒空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线,并加好盲板。
3.设备内动火前,可燃物、毒物、氧含量分析合格,动火人要先在外边点火投入设备内进行试验;动火时,设备外要设两人以上专人监护。
动火人、监护人应具有防火、防爆、防毒知识,会熟练地使用灭火器、防毒器材,随时检查通风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高空动火,要用浸水的石棉布、防火布、海草席或铁皮遮挡,防止火花飞溅。
氧气瓶、乙炔瓶放置间距应大于7米且距明火10米以上;应避免曝晒。
5.电焊回路线要牢固的接在焊件的本体上,不准用管线、框架及各种钢材代替电线串联使用,不准穿过下水井‘
6.动火人如发现跑损可燃液体、气体物料时,要立即停止动火,马上报告监火人或所在单位负责人。
7.动火现场要备有灭火器具,如:蒸汽带、水带、灭火器、水桶、砂箱、铁锨等。
必要时要有消防车监护。
8.间隔动火时,动火前,要认真检查防火措施及工艺条件及环境是否有变化,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
间断超过2小时,要重新办理火票;
9.油罐区用火时,必须围挡防止火花外溅,注意风向,停止脱水作业,封盖罐口。
10.高空动火时遇有五级风,地面动火时遇有七级风,应停止用火。
11.动火结束后动火人、监护入要彻底熄灭余火,确认无问题后,方可离开动火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