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产科急危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本院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机制异常等方面的原因。

为了减少和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当主要产前宣教,产前检查,对产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针,加强产后特别护理等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急救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我国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分娩数量的2%~3%,产妇一但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

休克较重持续时间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

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结合我院近4年58例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基本情况
按照who诊断标准,胎儿娩出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我院采用的产后出血计量法为:容器收集法和称重量法。

阴道分娩者待胎儿娩出后,即置有刻度的弯盘,置于产妇臀下,随时记录出血量,随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收集24小时出血量,两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剖腹产,观察储液瓶中除去羊水的出血量。

术中所用的敷料,称重测出血量,术后收集24小时产后出血量,三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按照以
上标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人数为2004例,已发生产后出血58例为观察对象,占2.34%,产后出血量500~1000ml占50例,约占86.2%,大于1000ml为8例,占13.7%。

初产妇为48例,经产妇为6例,未做产前检查的为4例,孕周35~42w,58例产后出血中,有流产史50例,无流产史8例。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2.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由于产妇在待产过程中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头位性难产.继发性宫缩乏力,致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影响子宫肌纤维的缩复,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

2.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而发生子宫内膜炎,使蛻膜发育不全或缺损,发生胎盘部分或全部粘连。

第三产程粗暴按压子宫.过度牵拉脐带.膀胱过度充盈,直接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2.3软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会阴.阴道及子宫下段的裂伤都可引起产后出血,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裂伤。

2.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较少见,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和妊娠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两类。

以胎盘早剥引起的dic为主。

3 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措施
3.1 产时出血的预防包括产前检查或产后的预防
3.1 1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a导乐陪伴分娩,让产妇在待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b加强产妇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助产者迅速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作均匀节律的按摩宫底,在按摩的同时可肌注催产素10u~30u,或者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注。

c产后30分钟进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d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应留观产房,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3.1.2 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预防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判断有无胎盘剥离征象,切忌粗暴牵拉脐带,防止发生子宫外翻。

胎儿娩出15~30分钟后无胎盘剥离征象,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若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均可行徒手剥离取出,部分残留不可取出者,可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物,若徒手剥离胎盘时,手感分不清界线,切忌用手指用力分离胎盘,考虑胎盘植入可能。

胎盘娩出后预防性应用宫缩剂,并检查胎盘剥离是否完整,防止宫缩乏力引起出血。

3.1.3软产道裂伤所致出血阴道裂伤缝合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和好及止血效果,阴道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缝合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能更有效止血。

疑为宫颈口裂伤者应在消毒后暴露宫颈,用两把环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逐步移动环钳,缝合时第一针应在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0.5cm处止,避
免宫口狭窄。

3.1.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了解病情,询问病史,提前入院待产,进行实验室辅助项目检查,及早发现出血倾向,开通静脉通道,做好配血,输血,剖宫产术前准备,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3.2 坚持抢救原则,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2.1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找原因,及时有效的给予止血,必要时输血,做好术前准备
3.2.2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保证液体药物的供给
3.2.3密切观察症状密切监测产妇神智,生命体征,尿量及皮肤颜色等,同时心电监护。

正确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

必要时给予保暖,氧气吸入,防止缺氧。

总之产后出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防止产后出血水平仍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做好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急
准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