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摘要爬沙虫(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在溪流中分布广泛,密度较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
爬沙虫,被誉为“虫参”,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昆虫。
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
本文选择爬沙虫为研究对象,从其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关键词:齿蛉科,爬沙虫,生物学,资源成分,营养价值ABSTRACT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belong to Neochauliodes,Corydalidae,Megaloptera.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ream and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The larvae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hose popular name is pashachong praised asnsectile ginseng is a rare insects for food and medicinal. It is both a delicacy on the feastand a treasure for nourishing.In this paper,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rvae resource components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ere studied by reseaching two kinds of Corydalidae Insect resourc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s a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 resource.Proteins, fat, sugar and ash content were 67.69%, 10.4%, 1.59%and 7.05%of dry sampl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sampled insects contained 18 essentialamino acids, including 8 human essential amino acids, TRY was the first limiting amino acid in larvae protein. In addition, larvae contained abundant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Ca, P, Fe and Zn.Keywords Corydalidae,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biology,resource components,valu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 绪论 (1)1.1昆虫资源概述 (1)1.1.1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 (2)1.1.2 具有美学价值的昆虫资源 (3)1.1.3 科学实验材料昆虫资源 (3)1.1.4 环境昆虫资源 (3)1.2 广翅目齿蛉科研究进展 (4)1.2.1广翅目概述 (4)1.2.2爬沙虫的生物学 (4)1.2.3 爬沙虫的生态学 (4)1.3爬沙虫的资源利用研究 (5)1.3.1爬沙虫的药用价值 (5)1.3.2爬沙虫的食用价值 (5)1.3.3爬沙虫的饲料价值 (5)1.3.4爬沙虫的观赏价值 (6)1.3.5环境监测功能 (6)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2 材料与方法 (7)2.1供试材料 (7)2.1.1供试虫源 (7)2.1.2试验仪器药品 (7)2.2研究方法 (7)2.2.1 水分测定 (7)2.2.2 粗灰分测定 (7)2.2.3 总糖测定 (7)2.2.4粗脂肪测定 (8)2.2.5粗蛋白测定 (8)2.2.6 氨基酸测定 (9)3 结果与分析 (10)3.1攀枝花爬沙虫分布区域 (10)3.2形态特征 (10)3.2.1卵的形态特征 (10)3.2.2幼虫形态特征 (10)3.2.3蛹的形态特征 (10)3.3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11)3.3.1爬沙虫年生活史 (11)3.3.2 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11)3.4爬沙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11)3.4.1爬沙虫含水量 (12)3.4.2爬沙虫主要营养成分 (12)3.4.3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值 (12)3.4.4 氨基酸含量 (12)3.4.5 氨基酸质量评价 (13)3.4.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4)4 讨论 (16)4.1 攀枝花齿蛉科爬沙虫 (16)4.2爬沙虫资源价值评价 (16)4.3 爬沙虫生产学技术的构思及意义 (17)5 结论 (18)5.1广翅目齿蛉科昆虫种类及其分布区域 (18)5.2爬沙虫的形态特征 (18)5.3爬沙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18)6 附图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1 绪论1.1昆虫资源概述昆虫具有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丰富的资源。
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和人体所需要的游离氨基酸以及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1】。
昆虫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
在历史上,我国利用桑蚕已有约8000年的历史,养蜂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关于五倍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山海经》,虫白蜡的利用历史也有1700多年,此外将昆虫作为食物可能伴随着人类的整个进化历史。
但是,在数百万种昆虫中已经得到利用的仅有100余种,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目前,真正产业化开发的种类仅限于家蚕、蜜蜂、黄粉虫、蝗虫、蚱蝉为代表的少数几个种类。
些国家以食用昆虫而著名,在德国和日本,食用昆虫企业和规模已相当可观。
通过测试营养成分及对其分析,全世界已确定出3650余种可供食用的昆虫,其中鳞翅目1569种,直翅目730种,鞘翅目495种,半翅目233种,双翅目230种,其它目305种【2】。
纵观我国食用昆虫研究现状,主要侧重于营养成分分析比较、虫种的选择以及人工饲养技术的提高上【3】。
近年来,人们对稻蝗、东亚飞蝗、蚱蝉、甘蔗龟、白蚁、蝇蛆、黄粉虫、各种蚕蛹、松毛虫蛹等食用昆虫进行了资源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的分析,有的还做了急性毒性试验,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目前,中华稻蝗、东亚飞蝗、雄蜂蛹、豆天蛾幼虫、黄粉虫等已批量出口。
有些昆虫虫体本身或在不同的变态阶段的生理产物、病理产物、分泌物等具有药用功能。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将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
昆虫虫体或昆虫产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尤其昆虫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久食不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而且有调节肾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保健功能【4】,利用昆虫为原料研制食品、医药保健品的也越来越多,如蚕蛾补酒、蚕蛹氨基酸、延生护宝液、山蚁壮骨液等[5],这些已进入名贵食品和滋补品行列。
昆虫作为优质的蛋白资源,除可供人类食用外,还可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价值完全可以与鱼粉等饲料媲美,有些甚至优于鱼粉等饲料。
饲用昆虫作为养鸟业、养鱼业、特种水产动物、家畜、家禽等的高蛋白饲料,具有使动物繁殖快、吸收转化率高、易于管理、饲养成本低、生物量极大等特点,与其他饲料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蛋白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在蛋白饲料资源却日渐紧缺这也为饲用昆虫的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机遇,饲料昆虫的开发前景甚为看好。
世界各国都把饲用昆虫的研究作为开发饲料资源的主攻方向,昆虫蛋白质的利用将成为本世纪昆虫学研究开发利用的热点。
饲用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1.1.1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包括具有对植物进行授粉功能的昆虫类群和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类群。
在显花植物种类的花中,大约有65%依赖于授粉昆虫的传粉活动实现品种繁衍,同时授粉昆虫在传粉过程中获得生存的营养物质,二者形成了密切的、互惠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授粉又是获得农业产品—农作物种子的重要环节。
具有传粉功能的昆虫种类很多,在生产上起传粉作用较明显的有膜翅目的蜜蜂类、壁蜂类、熊蜂类、胡蜂类和榕小蜂类,双翅目的食蚜蝇类,以及鳞翅目的一些蛾、蝶类等,还有鞘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和革翅目的一些种类。
油菜、棉花、瓜果等农作物若有足够的蜜蜂传粉,产量可提高10%~20%,而且利用昆虫传粉节约了人工授粉的大量劳力,还可以得到蜂蜜、蜂王浆等产物。
据报道,苜蓿切叶蜂用于草场或人工草地,提高了豆料牧草种子结实率;早春利用壁蜂为果树传粉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熊蜂作为野外蜜蜂种,在波兰和澳洲广泛应用,国内也已引进。
近几年来随着工厂化农业的发展,玻璃温室内种植的瓜、果等利用昆虫传粉增产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保护、开发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保护异花授粉(65%是虫媒花)的濒危植物意义重大[6]。
授粉昆虫的开发利用是许多昆虫企业经营的主项。
据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一则报道,美国的多种作物经蜜蜂授粉所获直接和间接效益每年达200亿美元左右,而蜂产品(包括蜂蜜、王浆、蜂蜡等)的收入仅为1.4亿美元。
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蜜蜂为农作物传粉的研究与利用,并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潜力还远没有达到充分的发挥,应大力提倡。
现在,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及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与自然界的和谐友好发展越加重视,生物防治手段成了克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重要出路,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资源对环境无污染,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是实施绿色植保“三生”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