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填充墙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陶粒混凝土砌块广泛应用于建筑框架填充墙。
该砌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等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控制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陶粒混凝土砌块含水率陶粒混凝土砌块砌筑前,应根据现场气候条件,提前2d适量浇水,以保证砌块间砂浆的强度及砌体的整体性,控制砌块的含水率≤15%。
2)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前要由专业工程师负责砌体的排块设计。
门洞口处必须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门形小框架;窗洞口两侧应设置固定窗用混凝土砌块;窗台一般设C206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深入洞口每边≥300mm;陶粒砌块上下要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150mm;门窗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陶粒砌块;墙体底部预留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顶部预留60°斜砌砌体;砌体水平灰缝厚8~12mm,最大不得大于15mm;竖向灰缝≤20mm。
3)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筑前,墙体底部应浇筑与填充墙宽度相同且高度不小于200mm的C15素混凝土。
4)砌筑时,在砌筑位置放出墙外边线,以砌块每皮砌筑高度画双线制作皮数杆,以控制墙体位置和水平灰缝厚度。
一般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大于140m。
每天停止砌筑时,用一皮浮砖压顶,待第2天继续砌筑时再将其取走,因陶粒砌块自重轻,容易造成与砂浆的胶结不充分而产生裂缝。
5)陶粒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应≥150mm。
如不能满足要求,在水平灰缝中应设置26加强钢筋,加强筋长度应≥500mm。
框架柱与填充墙体的拉接筋、洞口过梁、转角、丁字交接、施工洞处施工均与其它砌块相似。
6)局部陶粒填充墙长度若超过5m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宜≤4m。
7)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应按规范要求与结构框架设置可靠的拉接钢筋。
拉接钢筋深入陶粒混凝土砌
块填充墙内≥700mm,且≥1/5墙长。
拉接钢筋应位置准确,平直深入墙内,不得打折。
填充墙与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梁接触处的灰缝砌筑时必须饱满,填实并补浆勾缝,压实后成凹缝。
8)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砂浆饱满度≥80%,竖缝应填满砂浆,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
一般陶粒砌块尺寸较大,竖向灰缝较难保证,施工中可以用内外临时夹板夹住后灌缝。
灰缝饱满度采用百格网检查块材底面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后,以百分率计算确定。
9)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完后,砌体还将有一定变形,砂浆会有一定的干缩,而且陶粒填充墙砌到墙顶时与梁板底部不易紧密结合,将来极易开裂形成通缝,故要求斜砌实心砌块顶紧。
斜砌实心砌块倾斜度为60°左右,砂浆应饱满,施工时间在抹灰之前进行,不宜过早。
10)陶粒砌块砌筑时还应注意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砌块不能混砌。
同时陶粒混凝土砌
块也不得与其它砖、砌块混合砌筑。
11)控制好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内管线的敷设位置。
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中水、电管线的暗敷,必须待墙体完成且砂浆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可进行。
砌第一皮砌块时,应按管线预埋位置在砌块上预先开槽,垂直槽深度不大于墙厚的1/2。
为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不得开凿水平槽。
水电管安装后其外坑槽用砂浆分层填塞严密,并在较集中的部位用混凝土浇筑牢固密实。
12)抹灰前,为确保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墙面抹灰与基层粘结牢固,应在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中管道沟槽处和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梁、墙等接缝处墙面满钉加强钢丝网片,钢钉间距≤300mm,加强钢丝网片与不同材质抹灰基体或沟槽两侧搭接宽度≥100mm。
13)为保证抹灰层与砌体结合紧密并避免砌体吸收过多水分,抹灰前宜用界面剂涂刷砌体。
抹灰前先
清扫墙面浮尘、松动砂浆及其它杂物,并提前1d应数遍浇水湿润墙面,浇水效果以不显浮水为准。
14)为了减轻屋面温度变形对墙体裂缝的影响,建筑顶层内外墙体抹灰必须待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
外墙抹灰装饰宜在砌筑30d后,且经验收合格后进行。
15)墙体粉刷时墙面宜使用涂覆耐碱玻璃纤维机织网格布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