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时安排:1--3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 我们看本节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最窄处。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 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总结] 1、 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 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 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 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如何影响等温线? 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有几种? 盆地增温,地降温两种。 [学生活动]探究三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填下表: [总结] 2、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 气 候 类 型分 布 规 律成 因气 候 特 征 热 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间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su南北纬10°~回归线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su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3°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或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 气温日、年较差大 亚 寒 带针叶林气候北纬60°~70°间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长寒夏短凉 寒带苔原带北纬70°~80°间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 冰原带南北半球极地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 高高原高高原气候高大的地、高原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而降 [学生活动]探究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总结]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一般方法是:年气温曲线图首先读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热量带。一般说,最冷月气温大于1℃为热带,0~1℃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1℃为温带。最热月气温低于0℃为冰原气候,0~℃为苔原气候。其次是读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个月份(北半球)的气温值,进行比较,得出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降水柱状图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坐标,读出每个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 [教师补充讲解] [易混点]人种和民族的区别 人种和民族是两个概念,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为黄、白、黑色三大人种,各人种的外部特征有许多差别,但无优劣之分,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见学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后练习及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巩固提高。教师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见学案结构) 十、教学反思 本的设计采用了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宋东艳 审稿人: 《世界地理概况》 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1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1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