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详解
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详解
几乎不吸水,而是被包埋
在面筋吸水膨润形成的网 络中,使面条具有弹性, 能被延压成形。
天然淀粉结构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在面条的蒸煮过程中,淀 粉通过糊化吸水赋予面条 粘弹性和柔软的口感。
•而在贮存和烹调后,淀粉
构成的凝胶则会随着时间 不断老化,使面条口感变 硬,品质下降
天然淀粉结构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面条品质有负效应。 Toyokawa H等人用组分分离、重组法研究发现,制作优 质面条的小麦品种应具有一个合适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率,
各种天然淀粉的结构与糊化、老化特性关系表:
淀粉结构对特性的影响——玻璃化转变
水分含量 淀粉是一种可与水共混的生物高聚物,Ruan R 和Chen P L研究发现(1991年):水的增塑作用会增强处于玻璃态淀
粉无定形区链段活动性,故而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另一方
面,水使聚合链间氢键被破坏,减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 分子链获得更大活动性,从而使分子和分子链全部冻结所需 温度(即Tg)降低 。
长,只发生缓慢的热力学可逆的老化,在此过程中,淀粉结构重排以
达到一个合适的能量平衡(V R Harwalkar, C Y Ma .Thermal analysis of
foods .1990)。
淀粉结构对特性的影响——糊化
•糊化与淀粉粒分子间的缔合程度、分子排列紧密程度、微
晶束的大小及密度有关。分子间缔合程度大,分子排列紧密, 拆开分子间的聚合和微晶束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淀粉粒就 不易糊化; •较小的淀粉粒内部结构比较紧密,糊化温度相对较高。 •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结合力比较强,含直链淀粉较高的淀粉
粒糊化温度高,糊化较难。
淀粉结构对特性的影响——老化
•直链淀粉分子是线性分子,呈直链状构造,在糊液中空间障碍
小,易于取向有序排列,容易老化。
•支链淀粉分子呈树枝状构造,在溶液中空间障碍大,不易凝沉。
•但是,直链淀粉分子量大的,取向困难;分子量小的易于扩散,
均不容易老化,只有分子量适中的才易于老化。直链淀粉构成 比例越大越易老化。支链淀粉含量高的较难凝沉。
•淀粉的玻璃化转变
淀粉是部分结晶聚合物,由高度分支,部分结晶支链淀粉分子和线形
无定形直链淀粉分子所组成,含有无定形区、过渡区和结晶区。淀粉与水
共热时,长链中分子开始运动,当能量足够大时,分子间发生相对滑动, 使聚合物变得粘性、柔韧,呈橡胶态,这一变化过程被称之玻璃化相变。
较低温度下发生无定形区玻璃化转变,热力学上称为二级相转变; 较高温度下发生结晶区熔融转变(转变温度为Tm),热力学称为一级相 转变。下图表示淀粉同时存在两种相转变,Tg ,Tm 为相应的相转变温 度,淀粉的许多性质都是围绕Tg 和Tm 展开的。
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绪 论
淀粉是食品加工和生产的重要原料,存在于多种食 物中,如米饭、米粉、粉丝、面包、面条等。
淀粉的理化性质如润胀、糊化等为其在食品中的应
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淀粉的结构则决定了淀粉的理化特 性,不同原料来源的淀粉分子因其结构的差异而具有各 自不同的特性,从而对食品的品质造成各种有利或不利 的影响。
面条柔软,咀嚼性好。
天然淀粉结构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鲁战会等人还发现作为纯支
链淀粉的蜡质玉米淀粉,吸水膨
胀速度快,以其制成的面条煮制 时间短、柔软有弹性、口感滑爽, 贮存后硬化较慢,但蒸煮溶出率 大。 王显伦等人研究发现添加玉米淀粉的面条颜色白、筋 力强,放置后很少产生断条发黏,但谷物口味重。
天然淀粉结构对米粉品质的影响
分子聚合度(DP)在100~6000之间,一般不超过1000。
直链淀粉分子是线性分子,呈直链状结构,如
图:
淀粉的结构——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
• 支链淀粉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分子中除含有以α -1,4糖苷 键连接的直链外,还有α -(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链。 •主链中每隔6-9个葡萄糖残基就有一个分支,每一个支链 平均含有约15-18个葡萄糖残基,平均每24-30个葡萄
2. 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
3. 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
淀粉的结构——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
• 在天然淀粉中有20%~30%的淀粉为直链淀粉分子。直 链淀粉是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链, 分子中有200个左右葡萄糖基,分子量1~2×105。 • 直链淀粉分子的立体结构呈螺旋状,遇碘形成蓝色的络 合物,若将其加热至70 ℃ ,蓝色消失,冷后蓝色重现。
淀粉的糊化过程:
淀粉的理化特性——淀粉的老化
• 老化概念:淀粉糊在低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透明度降低并发 生沉淀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为淀粉的老化,也称回生或凝沉
现象。
• 老化实质: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和水分子都处于运动状态,分 子间结合趋势较小,微晶束呈散乱状态;然而随着温度降低,
淀粉分子和水分子的活化能力也减弱,散乱的微晶束又趋向
淀粉的组分含量与颗粒大小关系:
淀粉种类 玉米淀 粉 马铃薯淀 粉 小麦淀 粉 木薯淀粉
组分 含量
水分(20℃, RH65%)
蛋白质(%,干 基) 直径范围(μ m) 直径平均值 (μ m)
13
0.35 3~26 15
19
0.1 5~100 33
13
0.4 2~35 15
13
0.1 4~35 20
颗粒 大小
于平行排列,淀粉分子重新结晶而凝沉。
淀粉的理化特性——淀粉的玻璃化转变
• 魏长庆等人在《淀粉玻璃化转变及其对食品品质影响》一 文中提到,研究人员发现淀粉的玻璃态和玻璃化转变会影 响食品贮藏质量控制,如表皮发干发硬、掉渣、萎缩开裂, 内部出现结晶、凝结成团、甚至冷却变性等,最终导致产 品品质下降。 •美国Levince 和Slade认为,食品在玻璃态下一切受扩散控制 的反应速率均十分缓慢,甚至不发生反应;因此食品采用玻 璃化保藏,可最大限度保存其原有色、香、味、形及营养成 分,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期,并能提高保存过程中质量。
糖残基中就有一个非还原尾基。
• 分子中含300~400个葡萄糖基,分子量>2×107,平均聚 合度约为1000一30000,一般在6000以上,难与碘呈络合
物,所以遇碘仅呈红紫色。
因此支链淀粉的结构为高支化聚合物,十分复
杂,呈树枝状构造 :
淀粉的结构——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
•淀粉的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主要成分)、10%~20% (W/W)的水分和少量蛋白质、脂肪类物质、磷和微量无 机物。 •晶体结构:淀粉颗粒由许多微晶束构成,存在着结晶区 和无定形区,结晶区构成了淀粉颗粒的紧密层,非结晶区
米粉又叫米线、河粉,是以 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粉碎或 磨桨、糊化、挤丝(或切条)等 一系列工序制成的细条状或扁宽 状的米制品。 大米原料中淀粉含量占其干 重的85%以上。淀粉的糊化、凝 胶的形成和老化是米粉制作的理
构成了淀粉颗粒的稀疏层,紧密层与稀疏层交替排列 。
•一般而言,支链淀粉分子构成结晶区域,它们以葡萄糖链 先端为骨架相互平行靠拢,
并靠氢键彼此结合成簇状结构,而直链淀粉同样以氢键相互
连接构成无定形区。如图所示,左下图为淀粉粒微晶束结
构,右下图为淀粉颗粒的结构模型:
非结晶区域 结晶区域
100A -110A
淀粉的理化特性——淀粉的糊化
• 糊化概念:淀粉不溶于冷水,通过不断搅拌可形成均一悬浮 液,如果将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乳液的黏度会 逐渐增大,形成具有很大黏性的淀粉糊,这种现象就是淀粉 的糊化。黏度开始增加时的温度叫做糊化温度。 • 糊化实质:在加热的作用下结晶或非结晶的淀粉分子间的氢 键缔合被破坏,淀粉分子由紧密的有序排列变成散乱的无序 排列,这时的淀粉称糊化淀粉(即α-淀粉),是晶体结构完全 被破坏、易溶于冷水的无定形粉末。
不同种类淀粉的颗粒形状和大小:
马铃薯1500 玉米1500
高直链玉米1500
木薯1500
淀粉的理化特性
淀粉最基本的理化特性是糊化和老化,这两种性
对食品的品质特别是质构有显著影响。近年来,人们又 发现淀粉的另一特性玻璃态和玻璃化转变也会影响到食 品的品质,尤其是贮藏品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是 食品贮藏的一项关键指标。
目 录
•淀粉的结构 •淀粉的理化特性 •淀粉结构对特性的影响
•天然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变性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淀粉的结构
谷物籽粒和薯类根茎等植物中的淀粉属天然高分 子碳水化合物,是以α-D-六环葡萄糖为基本单位组成
的多聚葡萄糖。在许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淀粉粒中,
具有两种分子结构,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因此淀 粉的基本结构包括: 1. 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
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小麦麦粉制成的面条不易糊化但易老化,食
用品质差、无韧性、粘性大;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或中等的小 麦粉制成的面条易糊化且不易老化,食用品质好、有韧性、粘 性小 。
天然淀粉结构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天然淀粉也是面制品生产中
常用的品质改良剂,它的结构及 性质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很大。 例如鲁战会、李里特研究发 现马铃薯淀粉由于其支链淀粉含 量高,因此添加马铃薯淀粉制成 的面条口味淡、组织细腻透明、
融转变,即淀粉糊化,淀粉从有序晶体结构转变到无序无
定形结构。对淀粉而言,结晶区并未参与玻璃化转变,
但却限制淀粉主链活动;具有较高结晶度淀粉,限制链段 活动能力越强,相应Tg 也越高。 M T kalichevsky 等人发现不同种类的淀粉,其支链淀 粉分子侧链越短并且数量越多,增塑效果越强,则Tg也相 应越低。如小麦支链淀粉比玉米支链淀粉侧链更多,更短, 其Tg 也比玉米支链淀粉的Tg小。
天然淀粉结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由农作物和植物制得的淀粉称为天然淀粉。在食品
工业中,天然淀粉的结构不仅影响着被加工食品的成品
品质,还会影响食品的贮藏品质;除此之外,根据天然 淀粉结构的差异还会选择性地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 到食品中,以该改善食品的原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