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开题报告
分班制度在我国的中小学十分普遍。不但普通学校有普通班和重点班之分,重点学校也设立各种名目的“重点班”、“实验班”。所有学校分班的依据几乎同出一辙:入学纸笔考试;所有学校分班的目的也鲜明一致:树立榜样、激励学生,集中最好的资源达到最高的升学效益。
当前,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是否按成绩分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于此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法也就各不相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一).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成果
1、孙筱于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6期发表《考试分班的是与非》指出,当我们成人在讨论这个制度的好和坏、去与留之时,我们本不该忽略的,最该倾听的正是学校的主角—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在学生苦涩的、充满着困惑和无奈的诉说面前,任何专家和官员的言论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强调对于重点班带来的教育不公,一方面在于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另一方面对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否能成为按成绩分班的理由提出质疑。
1、教育局明确表态,不允许实行按成绩分班,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孩子们以后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应该享有公平和同等的教育。
2、大部分学校称按成绩分班是因材施教的探索创新,分班的好处在于,能根据各班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能针对性的配备较强的教师队伍对孩子们进行更好地教育,分班制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且提升了学生们的成绩。
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根据论文写作形式,进行论文初稿写作。拟写正式论文阶段
第六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定稿工作,最终完成论文写作,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定稿阶段
第七阶段:2012年3月
毕业论文答辩,根据答辩意见进行论文定稿并上交论文全部资料的论文达标阶段
毕业论文答辩,根据答辩意见进行论文定稿并上交论文全部资料。论文达标阶段
3、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也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有关按成绩分班对学生发展的分析报告。
4、调查法
将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使得研究的课题更具有可行性。
3、有利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现运行教育体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促使教育公平。
4、有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与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推出了以创建民主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之一,尊重孩子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在学习压力确实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但在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会起相反的作用。公布学习成绩、排名次和按成绩分班的做法,只能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不能促进学生热爱学习,不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与提高。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初
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在初步讲解展示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同学老师的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同时拟定写作提纲)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中旬-11月下旬
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方便的图书馆查询,走访调查核实,进一步收集资料,撰写外文翻译。外文翻译阶段(同时完成文献综述定稿)
第五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二)论文的难点:
1、对所研究问题即按成绩分班对学生发展的相关问卷的制作,研究对象的积极配合程度,对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的筛选、整理、综合。
2、对所研究问题即按成绩分班对学生发展的解决措施涉及中国教育体制问题,因而其可行性大大削减,在各学校的具体实施程度较难。
3、国内对该研究课题的起步较晚,范围较窄,查询资料范围受限,大大增加了论文写作难度。
2、韩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之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取消初中入学考试,2002年又取消了按高考具体分数入学的做法,确定就近入学的原则,以计算机随机抽签的方式分配新生;免费教育的范围从偏僻的农村、渔村、岛屿等教育不利的地区开始,而后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扩大;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建立教师轮换制度,公立学校校长和教师四年流动一次。
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1977年以来,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家全面恢复了重点学校制度,让一部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成为特定时期的一个特定做法。最早出现“分班”现象的是在20多年前,当时叫“快班”、“慢班”。快慢班的出现差不多与高考规范发展同期,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薄弱学校进而又蔓延到重点学校,然后又从高中延伸到初中,现在深入到了小学……
三、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等
1、从教育实践看,分班教学确实受到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它以学生的分数划线,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于是,一些地区开始试点取消高中分班。如银川市教育局去年在个别学校先做试点,在尖子班、重点班之外,将其他普通班和民办公助班打乱,统一编班,在班级管理、减缓学生和教师心理压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3)偶尔幻想一些美好的事物,以减轻压力保持身心愉悦。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三)、可行性分析:
1、专业课,网络,实践作支撑
(1)网络相对发达,有很多东西可以在网上直接查找,图书馆藏书丰富
(2)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评价、文献检索等学科的学习,便于课题的相关研究
(3)离南充一中较近,方便调查、收集数据,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全国高中学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国外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成果
1、美国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法案,为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导航。法案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美国无论何背景的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各州制定的较高的学业标准,缩小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学业成绩的鸿沟,确保所有美国儿童公平、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教育。主要特点:面向全体,立足公平;强调教育资源的足额配置;数字化管理,绩效问责;增强政府的管理作用,给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重视基础,强调学业考试。
5、分析法
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的具体研究方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把按成绩分班和学生的发展分为两大组成因素﹐抽出它们各自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
6、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本课题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中小学教育,2007,15(1):25-27.
[3]Mao Xia, et a1.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 .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
3、从家长的角度看,很易理解,学习成绩优秀孩子的家长当然很看好按成绩分班,学习成绩稍差的家长则称这会打击孩子自尊心这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自卑心理,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4、当然此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们纷纷表示,按成绩分班虽然让一些“尖子生”“如鱼得水”,但更多的学生则感到肩负的压力太大,这其中既有学校“创优”的担子,又有家长的殷切希望。而非重点班的学生则总会认为自己“不行”,自尊心会受到一定伤害,甚至会觉得受到歧视,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
2、按成绩分班本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关乎校园和谐及社会稳定。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结果和内部管理来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为了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和完善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把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与实施必要的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公平操作。
四、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南充一中的按成绩分班的背景、现状、发展做分析,再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调查等,对现行的按成绩分班情况进行深思,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行联系,总结出具体的联系的具体应用。
(二)论文框架
前言
一绪论
1、研究意义和背景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研究思路和研究构架
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否按学生的成绩分班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高考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就不会改变,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的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二)选题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1、有利于深入分析按成绩分班这种现象赖以存在的原因
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快慢班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其真正的根源则在于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一方面,快慢班是由于教育资源长期不均衡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仅仅通过立法取消重点班还不够,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立法达到教育的平等化,这个平等既包括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的平等,也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应该树立的平等理念。另一方面,在目前学校教育都围绕中考、高考转的情况下,学校采取分班教学是追求升学率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只有实现教育的平等和均衡化,改变片面择优的教育评价机制,新法才能真正得到贯彻,义务教育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得到落实。
2、有利于深刻剖析按成绩分班对学生发展的利与弊
重点班是时代的产物,利弊相生。一方面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易出成果;另一方面重点班的划分使教育资源公平化的呼声而为刺耳。
设置“重点班”之利具体在于,对于学生,因“班”施教,防止部分尖子生“吃不饱”;对于学校,有利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抓升学率;设置“重点班”之弊具体在于,学校内部的体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非重点班学生的自卑感易加强;非重点班的老师缺乏成就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