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海南农村农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精)

关于海南农村农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精)

关于海南农村农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海南省四季常绿,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季节差、名特优、无公害”三张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海南省农业总产值从1987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605.8亿元,年均递增14.4%。

农业已成为海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

海南农业品种多样,优势明显:海南岛素有“百果园”的美誉,热带水果遍布全岛各地,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芒果、杨桃、绿橙、毛叶枣、红毛丹、火龙果、荔枝、龙眼、番石榴、番木瓜等。

建省以来,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热带水果生产,使热带水果成为农业经济的又一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品牌优势,积极面向市场调整优化热作产业结构,加大实用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橡胶新割制、椰子、胡椒高产栽培、橡胶产品加工等技术的推广,有力地推动热带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海南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大温室,也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海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调优、调精、调高的原则,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冬季瓜菜产业发展。

冬季瓜菜生产逐步走上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瓜菜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调减了泡椒、小西红柿、冬瓜、黄瓜等品种面积,增加了豆角、苦瓜、毛豆、紫长茄、小南瓜等价高畅销品种面积,引进推广了103个瓜菜新品种,逐步形成了东南、西南、西北、北部和中部地区各具特色的冬季瓜菜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主产区。

然而海南的农业现状仍有众多的不足之处: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建省办特区以来,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拥有充足的电力,便利的交通,这为海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农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我国先进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农业后劲明显不足。

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脆弱,抗灾抗害能力差,至今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1996年,海南农业机械总动力176万千瓦,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34%千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4千瓦,比山东、江苏、广东等先进省份更低,灌溉设施老化,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7.6万公顷,总总耕地面积40%,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0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的60%,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占43%。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2、农村投资环境不利,阻碍农民的投资行为农户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主体。

据1996年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在生产性支出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入占70%,而借贷性支出只占30%。

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建省以来,农民投入占农业总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5—80%。

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所需物质资料的投入方面,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民投入几乎占了绝大部分。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投资环境欠佳,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民负担重,农业的比较效益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难于激发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造成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建设和其他非农产业上。

虽然近两年国家通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农业资金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村一高(农贸价格高)、一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农业技求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推广率低海南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人口素质低是造成耕作方式落后,资源使用浪费,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海南目前有农业技术人员350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20人,农艺师820人,在农业人口中,每1700人才有一个农技人员,与全国相比,海南农技人员的总数仅高于西藏和天津,30个省市中排28位。

而在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初中占30%,小学占43%,文盲占15%。

如此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海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199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中仅有3%来自科技进步的成果。

4、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60%,尚有荒地约130公顷。

可使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95公顷,仅利用了10%,可供养殖的淡水面积8万公顷,大部分还没有利用,说明海南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同时,资源的利用又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根据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渔业及畜物业生产理应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

但目前海南农业总产值中,渔业产值仅占16%,年人均拥有水产品67公斤,相当台湾人均水平30%;畜牧业没有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立产业,社会化程度低,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为19%,说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同时,由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上流失,土壤肥变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等农业生态的破坏现象。

显然,以上众多的劣势,严重制约了海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其他农业发达地区为蓝本,结合本区特色,规划出一条适合海南未来农业发展的路线。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台湾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科定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务农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围绕加强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所得这一总目标,台湾先后实施农地改革”政策、“加速农村建设九项重要措施、“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等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7月开始实施“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把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所得上来紧接着从1990年7月开始执行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素质,增进农地利用效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j增进农民福利,改善农村生活品质,缩短城乡生活差距;确保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资源,发挥农业体闲旅游功能等方面的“农业综合调整方案”。

以此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台湾农业的发展。

2.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没有一定的生产条件的保证,就不可能发展。

台湾在50、60年代就下力量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平均每年以总投资的20%以上用于农业基础建设。

高强度的投入,使台湾的水利、龟力、道路等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现有耕地近60 有完善的港溉设施,农村用电普及率高达95%以上,已基本普及,道路网遍及偏远农村。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保鲜、包装业的发展,沟通了城乡市场,大大提高了皮业生产教率,为台湾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效率为中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台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出口业等正是籍此而发展的。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刨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台湾农产品加工起步较早,早在日据时期,台湾食品加工业生产额就占当时工业生产总额的7O%左右,在当时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就较高。

战后,台湾延续了这一传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其加工品的大量出口创汇,积累起发展工业所需的资金。

砂糖、凤梨、蘑菇和芦笋等大宗农产品在台湾都必须经过加工才能作为外销商品,此实现自我增值,提高效益。

台湾的农产品加工已从初期的碾米、制糖,烟酒等到以罐头为主干的传统食品加工发展到现在以饲料工业,果蔬水产、肉类、谰理食品、脱水食品等冷冻食品工业以及各种饮料调昧品等新兴食品加工,1981-1085年冷冻食品产值增加近一倍,1988年其外销金额突破8亿美元,成为新兴高价值外销农产品的主干,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的发展。

1990年台湾农产品出口总值约为34.8亿费元,以猪肉产品和水产I 为主,主要通过进口玉米、黄豆等饲料原料来发展渔牧业,进而加工生产猪肉制品和水产品等增值农产品。

4.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工作由于资源的限制,四十多年来台湾一直十分重视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工作,重视农业科技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50年代着重进行了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60年代大力发展了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0年代发展了渔牧业和高附加值精致农业j 8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正在努力依靠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升级。

四十多年来,台湾农业的大幅度增长,据估计有60 来自科技进步的作用。

台湾一方面重视对农业教育、科研的投入,教育、科研经费比较克足,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共2300人,每年经费迭1.2亿美元之多,人均5万美元,台湾大学农学院有专兼职教师300人,学生2600人(其中有硕士生200人,博士生200人),有11个系及相对应的l1个研究所,每年经费两千多万美元。

另一方面重视设置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研究、开发、推广一条龙,地区布局合理,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能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与农业结构变化灵活增设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如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已成为服务农业生产的后起之秀。

另外,还能根据生产与外贸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选择安排基础与应用研究开发推广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台湾“大农业”系统有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糖业、茶叶和食品工业等七个子系统科研单位,并按地区生态条件设有分所或分场l有四所农学院、两所农业专科学校和二十三所公立农工职业学校’有自上而下、体系健全的农技推广网络。

再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和国际科技交流工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优待知识分子等。

通过对台湾农业发展轨迹的解剖,海南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朗起来,结合海南的区位优势,我们为海南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做出以下几点建议: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本区资源禀赋特独富庶。

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国土面积达20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4.2%。

其中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海域面积200.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4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