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震害及分析
例如: 例如:汶川地震中四川省红白镇某两层框架结构 发生严重变形, 发生严重变形,房屋并未倒塌
震害及分析
1、3、2框架构架的震害
1、框架柱 剪切破坏 压弯破坏 弯曲破坏
震害及分析
2、框架梁 梁破坏后果不如柱的严重,纵向梁的震害 重于横向梁。 震害形态:竖向弯曲裂缝、剪切斜裂缝
震害及分析
2、场地土质条件影响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使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地震反应,当房屋的 自振周期与场地地基土的周期相近时,有 可能发生类共振而加重房屋的震害,有时 即使烈度不高,但结构物的破坏比预计的 严重的多。
震害及分析
1、3框架结构的震害
1、3、1框架整体的震害 若结构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形成梁铰机制 (即强柱弱梁),此时结构能承受较大整 体变形,吸收较多的地震输入能量,整体 扭曲破坏,但未必倒塌。 若塑性铰出现在柱端形成柱铰机制(即强 梁弱柱),此时结构的变形往往集中在某 一薄弱层,结构发生脆性破坏,严重时将 会导致房屋倒塌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 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1、震害及分析
1 、1 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及震害
震害及分析
1、1、1 平面布置不合理
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即指布置不规 则,质量和刚度分配不均匀、不对 称,此时建筑物结构易在地震时产 生过大的扭转反应而严重破坏。
震害及分析
例如:天津市人民印刷厂,其平面呈“L”形 例如:天津市人民印刷厂,其平面呈“L”形, 唐山大地震时,因受地震扭转作用而破坏。 唐山大地震时,因受地震扭转作用而破坏。
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 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3、1选址要合理
房屋抗震选址基本原则是:选择有利场地;慎用 不利场地;避开危险场地,稳定的基岩、硬土, 平摊开阔的低端均为有利建筑场地;软土、液化 土、河岸边坡、突出的山丘均为属于不利场地, 设计和施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计和施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断裂带、可能产 生滑坡、塌方、塌陷等均属于危险场地,要避免 建筑,辟为绿化带。
结构沿竖向布置的刚度严重不均匀 时,刚度有局部削弱或过大突变, 刚度较小的楼层会成为薄弱层,刚 度变化处产生应力集中,致使局部 变形过大,极易发生破坏甚至倒塌。
震害及分析
例如:台湾921集集大 例如:台湾921集集大 921 地震中由于房屋底层的 柔性造成房屋破坏。 柔性造 Nhomakorabea房屋破坏。
震害及分析
3、板 震害:45度斜裂缝 震害:45度斜裂缝 平行于梁的通长裂缝
震害及分析
4、梁柱节点 原因:受剪承载能力不足或施工质量较差 节点核心箍筋配置量不足 形式:斜裂缝 交叉裂缝 混凝土剪碎剥落 柱纵筋压区外鼓(严重)
震害及分析
1、3、3填充墙的震害
在填充墙开裂前,填充墙与框架是共同工作的, 由于填充墙的刚度较大,吸引了较大的地震作用, 而其抗剪强度较低,所以填充墙的破坏往往先于 框架梁柱。填充墙的破坏消耗了一部分地震能量,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框架结构。 填充墙的震害大部分是墙面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 缝,房屋端部的窗间墙或门窗洞口的边角部位破 坏尤为严重,在窗口上下墙面上也常见水平裂缝。 墙面高大而开洞面积又大时,有整片墙倒塌的可 能。
“三正常”房屋即“正常设计、正常施工、 三正常”房屋即“正常设计、正常施工、 正常使用”的房屋建筑,正常设计是由具 有相应设计资源的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 按规范施工并验收合格,正常使用就是在 使用过程中没有擅自改变房屋的结构和使 用功能并进行正常维护。
抗震设计的基本规范
2、3“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 楼层的水平尺寸B 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 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m。 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m。
4、框架结构的内力调整 4.1强柱弱梁原则
如果把框架设计成“强柱弱梁” 如果把框架设计成“强柱弱梁”型,使梁先 于柱屈服,柱子处底层柱根部可能屈服之外 均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形成楼层机制,塑性 变形集中可能在不同楼层出现,楼层机制耗 能小、延性差。
框架结构的内力调整
4.2强剪弱弯原则 4.2强剪弱弯原则
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 震作用下常见的破坏形式,其中弯曲破坏可以 拥有较大的非线性变形而强度和刚度降低较小; 而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形式。柱发生剪切破 坏常常伴随着刚度和强度的较大退化,破坏突 然,对结构整体安全性影响也较大。 故现代抗震设计思想中提倡“强剪弱弯” 故现代抗震设计思想中提倡“强剪弱弯”设计, 目的就是尽量使结构在遭受强烈地震作用时出 现延性破坏形式,使结构拥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和耗能能力。
震害及分析
1、3、4抗震墙的震害
(1) 抗震墙底部破坏 抗震墙底部破坏多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大片压碎 剥落,纵筋压屈,这是由于狭而高的墙肢工作性 能类似于悬臂梁,震害常出现在底部。 (2)连梁的剪切破坏 连梁是位于上下门窗洞口之间联系墙肢的水平构 件,往往高度大而跨度小,剪切比较小,能吸收 较多的地震剪力,剪切效应明显,在反复的载荷 作用下已形成X 作用下已形成X形剪切裂缝。墙肢之间是抗震墙 结构变形集中之处,故连梁很容易产生破坏。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的内收
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为 H,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水 ,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水 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的 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的 0.75倍。 0.75倍。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3、3抗震缝的设置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 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m时,6 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m时,6 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m 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m, 4mm 3mm 2mm,宜加宽20mm。 4mm,3mm和2m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可采用第 )框架(1)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的 房 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的 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1)项规定数值的 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 的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参考文献:
郭海燕 戴素娟 彭亚祥等 《建筑结构抗震》机械工业出版社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黄卫 《房屋抗震建筑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尚守平 周福霖 《结构抗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孙克俭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延性及延性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周福霖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地震出版社 龚思礼 《建筑抗震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郭继武 《建筑抗震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丰定国 王杜良 《抗震结构设计》 武汉工业出版社 高振世 朱继澄 唐九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阎兴华 韩淼 《工程结构设计》 中国计量出版社 贝伦。加西亚 《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王广军 《多层砖房抗震及工程实例选编》 地震出版社 王光远 《工程结构与系统抗震优化设计的实用方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魏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万国学术出版社 戴国莹 王亚勇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董军辉 《建筑抗震设计》 中国计划出版社 王光远 程耿东 《抗震结构的最优设防烈度与可靠度》 科学出版社 钱永梅 王若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周云 宗兰 张文芳 《土木工程抗震设计》 科学出版社 张小云 《建筑抗震》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振维 《房屋抗震工程学》 湖北科学出版社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3.2房屋的最大适应高度和高宽比 3.2房屋的最大适应高度和高宽比
从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房屋的结 构高度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应采用 相对的结构体系,JGJ3-2002《 相对的结构体系,JGJ3-2002《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将混凝土高建筑结 构按房屋高度划分为A级和B 构按房屋高度划分为A级和B级,规定了各 自的最大适应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值。
震害及分析
又如:天津市754厂11号厂房平面为矩形对称 又如:天津市754厂11号厂房平面为矩形对称 754 结构,但两个单元的刚度分布不均匀部对称, 结构,但两个单元的刚度分布不均匀部对称, 在唐山地震时该厂房因扭转作用而严重破坏。 在唐山地震时该厂房因扭转作用而严重破坏。
震害及分析
1、1、2竖向不规则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3、4结构布置的要求 3、4、1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力要求简单、规则、对称、 减小偏心,尽量避免平面不规则情况。结 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 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 引起结构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
1、1、3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单元各自的震动 特性不同,地震时会发生不同形式 的振动,如果防震缝宽度不够,其 两侧的结构单元就会发生碰撞而产 生震害。
震害及分析
例如:汶川地震时, 例如:汶川地震时,四川绵竹市太极机械有限公 司办公楼高低建筑相互碰撞破坏
震害及分析
1、2场地影响产生的震害
1、地基失效导致房屋不均匀沉降甚至倒塌。
我国现阶段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是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简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这里小震是 三水准” 指低于设防烈度1.5度左右的地震,中震是 指低于设防烈度1.5度左右的地震,中震是 指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大震是指高于 设防烈度1 设防烈度1度左右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