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木耳的形态特征种类的介绍

黑木耳的形态特征种类的介绍

黑木耳的形态特征种类的介绍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药用功效。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

木耳简介
木耳产地
木耳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
等。

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
的生产区。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而黑木耳培植方法,在世界农艺、园艺、菌艺史上,都堪称一绝。

木耳营养
黑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

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

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

干黑木耳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发木耳蛋白质极低,百克含1.5克。

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

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

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形态特征
木耳指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 or Wood ear) 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

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

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

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

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粗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黑木耳、
细木耳、光木耳。

毛木耳面积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

黑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也有天然野生主产区河南卢氏县
木耳种类
黑木耳(木耳)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

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

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

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

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

里面凹入,平滑或稍
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

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

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

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

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毛木耳
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

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

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

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燕耳
房县的黑木耳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而且房县黑木耳被国家认定为地理保护产品。

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

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
(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

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

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

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白木耳
又名银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

担子亚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担子孢子亚球形,6~7.5x5~6微米。

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

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秋木耳
秋木耳起源于清朝,当时有个太医发现一种植物,很像木耳,但是木耳是黑色的,这种植物是有点发暗绿色,而且研究出这种类似木耳的植物营养价值比木耳要高,当时是秋天发现的,所以叫做秋木耳。

它生长期长,肉厚,口感柔嫩待特点优于其它木耳品种,经人工挑选,除杂,去根后自然晒干,保持秋木耳原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秋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清毛,洗肠,润肠,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减低血栓的作用。

紫木耳
1.栽培季节。

紫木耳是中高温型菌类。

可安排在3-4月制栽
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种选择。

选用分解和抗杂性能强、菌丝壮、生长快、优质高产的菌株,如草优1x2号。

原种要求生长健壮、纯度高、菌岭短。

3.配料装袋。

培养料配方:草屑(各种作物桔秆或野草粉碎成粗木屑状,单一或多种混用)79%,麸皮(或米
糠)10%、玉米粉5%、石灰3%、复合肥1.5%、石膏1%,搪0.5%。

将混合料拌匀后加水,使混合料含水量达60%-65%。

建堆发酵5-7天(温度升至60-65℃时,翻堆2-3次)。

散堆后即可装袋。

袋子规格为15厘米x40厘米。

4.灭菌、接种。

袋装完毕立即灭菌。

可采用土蒸灶常压(100-105摄氏度)灭菌10-12小时。

出锅后,待料袋温度降至30℃时,在接种箱(室)中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边接种边复原封口。

5.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料袋搬进房中堆码整齐,避光发菌。

3-4月气温低于紫木耳菌丝生长的需要,此时采取保温和加温措施,使料温保持26-28摄氏度。

待菌丝全面吃料后,以自然温度培养。

如菌丝生长慢,可用消毒针锥子在菌丝生长部位扎些微孔,以增加氧气。

经30-45天培养后,菌丝可发满料袋。

1周后转入出耳管理。

6.耳场准备。

耳场可选择在房前屋后、果园林地、菜地大田中,要求阴凉通风、排灌方便。

如无自然遮阳条件,应建高2米的遮阳拥,拥内光线“三阳七阴”。

场地选好后,依地形整地,挖宽1米-1.2米、深0.15米-0.2米、长度不限的畦,四周开好排水沟。

最后全场喷洒杀虫灭菌药。

7.覆土栽培。

将发菌完毕的料袋脱袋后排入畦中,间距2厘米。

袋间隙用经已消毒的肥土填平,在料面艘盖2厘米厚无菌肥土,盖上薄膜保湿。

5-7天后,菌
丝即可长入土中,浇透水1次。

数天后土面即有耳芽发生,此时应控制好温、湿度,并加强通风。

在适宜条件下,经15天,耳片即成熟,要及时采收。

每潮耳采收后,停水养菌数天,再补水追肥,进行下一潮耳可连续采4潮耳,牛物效率达120%-150%。

种植栽培
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