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第1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
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
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
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
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
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
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
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
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
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
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
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 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
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
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
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 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年度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第2篇返乡创业致富养鸡大户个人事迹材料今年49岁的**,是**县**镇**村有名的养鸡大户。
年带着在县城打工挣的10万元钱买下了**县**镇**村的旧学校办起了养鸡场,从最初的1000只鸡扩大到现在年存栏1万只的养殖规模;从小打小闹发展到如今的科学养殖,**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大户。
创业路上摸索前行创业初期最为艰难。
年,在决定兴建养鸡场前,**四处考察学_。
同时,他买回许多关于养殖实用技术的书籍,边学_边实践,遇到难题他便跑到畜牧站向家禽专家请教。
勤快心细.精明能干的他很快掌握了养殖的实用技术。
在后来的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鸡技术喂养,定期为鸡雏进行疾病防疫。
他每天查看鸡粪的颜色.稠稀.气味等,分析蛋鸡发病的原因,及时用药调治。
从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根据蛋鸡粪便诊断病情的防疫方法,及时对鸡群进行病害防治,保证了鸡雏的正常生长。
天道酬勤,**养鸡的道路越走越顺,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在**的精心饲养下,目前养到10000只,年收入10多万元。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改进饲料配方,逐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从而达到了无公害产品的要求,鸡蛋销售一路走俏。
同时通过科学饲养,减少了鸡病的传播,他养的鸡成活率都在95以上,产蛋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带领乡亲一同致富,在**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加入了养鸡的行列。
“我养鸡都是跟着**学的。
只要我有什么问题就会去请教他,他都会很爽快地给我们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
”村民严平清说,“没有他的帮助,我养鸡也不会这么顺利。
”采访中,许多附近的村民向记者表示,如今走上致富道路的**,总是积极帮助想要养鸡致富的村民。
只要有想学_技术的村民上门找他,他总是热心地传授,并带动他们一起养.一起卖。
在他的帮助下,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第3篇村种植大户先进事迹种植大户致富能手记曲子镇孟家寨村种植大户曲子镇孟家寨村是环县有名的设施瓜菜生产基地,该村所种植的哈密瓜远近闻名。
孟家寨的村民勤劳朴实,思想进步,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曲子镇孟家寨村孟家寨组人,现年40岁。
在种植设施瓜菜之前,他一直在家务农辛勤耕作,但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这使他深深体味到了生活中的困惑与艰辛。
为此,他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这样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一定要创出一条致富的新路来。
近年来,在曲子镇党委.政府和孟家寨村党支部号召群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战略部署的实施时,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响应镇村两级的号召,一改传统的种植结构,确立了以发展设施瓜菜为主的新思路。
他深信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生产力,为此,购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开始通宵达旦地钻研设施瓜菜种植技术,他把书带到田间地头,别人小憩时,他在专心致志.潜心研究,茶余饭后,人们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依然在苦读直到深夜,通过学_,他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本地瓜菜生长的生产模式。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要种好设施瓜菜,关键在于管理。
这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有实干精神,还需不断总结提高。
平时,整天在大棚里转,看瓜菜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播种,还是施肥用药防病,每个细节都不放松,这几年种植的瓜菜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虫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大面积死苗现象。
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种植和销售,他充分利用镇村的远程资源查找信息,虚心求教有着丰富种植经验老农和专家,并经常外出了解市场行情,通过考察和学_,创新种植技术,改良种植品种,丰富销售市场,几年下来,他积攒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有了技术,就有了生产的武器和动力,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新销售方式,采取驾车流动销售.公路沿线销售与电话配送等方式,扩大销售市场,用汗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勤奋耕耘着自己的人生。
截至今年,他共经营钢架棚5个,竹竿棚15个,总面积6.5亩,春季,在大棚里他精心种植着甜瓜.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热销瓜菜,收入能达4万余元,秋季,他又抢抓时机,种一些叶菜作物,收入1万余元,全年仅靠设施种植收入就达5万元左右。
种植设施瓜菜使成为了当地依靠种植设施瓜菜发家致富的范例,随着他经营设施瓜菜的效益越来越明显,众多乡邻前来讨教技术,有意从事设施种植行业,不管是谁,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还经常用自家高价购买的优质瓜菜品种为种植户改良品种。
他还在生产中不断地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新品种.种苗和技术服务。
展望未来,说,他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尽一份力。
连续几年,同志被曲子镇党委.镇政府先后授予为“曲子镇瓜菜种植能手”.“曲子镇孟家寨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曲子镇科技兴农先进个人”.“曲子镇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4篇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县年度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
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